检大漏、抽空、充氦、回收随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0656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检大漏、抽空、充氦、回收随动装置,由支撑机构、左右随动机构、上下移动机构和自锁连接头(12)组成,支撑机构有支柱(1)、第一横梁(3)、第二横梁(2),导轨(19)、齿条(5)固定于第一横梁(3)上,左右随动机构有电机(7)的动力输出轴与齿轮(17)连接,齿轮(17)与齿条(5)啮合,电机(7)与滑块(18)连接,滑块(18)与导轨(19)滑动配合,横拖链(14)一端与滑块(18)连接,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横梁(2),上、下移动机构有气缸(6)或第二电机固定于滑块(18)上,气缸(6)的滑块(20)与空心轴(5)连接,数显压力表(21)连接于空心轴(5)上。空心轴(5)与橡胶软管(13)和自锁连接头(12)连接,或者第二电机输出轴上的齿轮与第二齿条啮合,第二齿条与橡胶软管(13)和自锁连接头(12)连接,竖拖链(8)的一端固定于气缸(6)的滑块(20)上或者第二齿条上,另一端固定在滑块(18)上,滑块(18)上固连有阀岛机构(9)。(*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与氦检漏装置有关。
技术介绍
已有的充氦回收检漏装置对工件进行检大漏、抽空、充氦工序都是分别进行;检大漏、抽空、充氦工位不能自动随工件在流水线上随动进行,工作效率低。装置在运行过程中人为因素干扰较大,在检大漏、抽空、充氦过程中人为可以中断与被检工件的连接;装置位置固定不能自动与被检工件随动;检大漏、抽空、充氦过程分开,操作人员多。技术的内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效率高、工作可靠、安全、能耗低的氦气检漏随动装置。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检大漏、抽空、充氦、回收随动装置,由支撑机构、左右随动机构、上下移动机构和自锁连接头12组成,支撑机构有支柱1、第一横梁3、第二横梁2,导轨19、齿条5固定于第一横梁3上,左右随动机构有电机7的动力输出轴与齿轮17连接,齿轮17与齿条5啮合,电机7与滑块18连接,滑块18与导轨19滑动配合,横拖链14一端与滑块18连接,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横梁2,上、下移动机构有气缸6或第二电机固定于滑块18上,气缸6的滑块20与空心轴5连接,数显压力表21连接于空心轴5上。空心轴5与橡胶软管13和自锁连接头12连接,或者第二电机输出轴上的齿轮与第二齿条啮合,第二齿条与橡胶软管13和自锁连接头12连接,竖拖链8的一端固定于气缸6的滑块20上或者第二齿条上,另一端固定在滑块18上,滑块18上固连有阀岛机构9。有拖链护槽15固定于第二横梁2上,横拖链14的另一端固定于护槽15内。所说的左、右随动机构、上下移动机构和自锁连接接头12为至少两套。本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工作可靠、安全、检漏效率高,对操作者不构成伤害,在移动中完成检大漏、抽空、充氦功能,所有的管线不互相干扰,阀岛安装在移动件上随着运动,结构紧凑,性能可靠,在返回时自动回收管道内残余氦气,避免氦气的浪费,降低能耗。杜绝了人为因素对过程的影响,能直观观察各工序的工件内压力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图2为图1的右视图。图3为图2的P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组成结构及功能1,支撑加固部件由支柱1、横梁2、横拖链14、拖链护槽15和横梁3组成,其功能是保证机构的稳固可靠;2,左右同步移动部件由变频电机7、滑块18、导轨19、齿轮17和齿条4等主件构成。此部件的功能是完成左右同步移动功能;3,上下移动部件由无杆气缸6、竖拖链8、空心轴5、橡胶软管14和自锁连接头12组成,其功能是无杆气缸6在气压作用下,带动固定于无杆气缸6滑块20之上的空心轴5和自锁连接头12上下移动,同时竖拖链8的一端也固定于无杆气缸6的滑块20上,随着滑块20的上下移动,竖拖链8内所布的软管及电线也作与滑块同步的上下移动。4,自锁连接头部件由自锁连接头12构成,此部件的功能是当自锁连接头12插接于工件的接头之上时,自锁连接头12通过气压对所工作的接头进行自锁,以免对工件的误操作,当此部件完成其工作任务后,自动解除对所工作的接头自锁,完成此部件的功能。(二)装配过程如图1所示的各零部件的装配关系如下所述1,支撑部件支柱1、横梁2和横梁3如图进行连接;遥控盒10固定于横梁3上;2,左右同步部件导轨19、齿条5固定于横梁3上;拖链护槽15固定于横梁2上;齿轮17固定于变频电机7上;滑块18于导轨19之上滑动;空心轴5、无杆气缸6、变频电机7、竖拖链8、阀岛机构9、两色层灯11、自锁连接接头12和橡胶软管13固定于滑块18上;另外横拖链14的一端固定空心轴5上,另一端固定放置于拖链护槽15内;3,上下移动部件无杆气缸6固定于滑块18上;竖拖链8一端固定在滑块18上,另一端固定在无杆气缸6上;橡胶软管13固定于空心轴5上;4,自锁连接头部件自锁连接头12固定于橡胶软管13上;(三)。运动过程简述当工件在流水线上运动到同步移动机构左到位位置时,自锁连接头12、橡胶胶管13、空心轴5在无杆汽缸6带动下从上到位位置运动到下到位位置。人工使自锁连接头12与工件相连接,此时工件在流水线上向右移动,变频电机7驱动齿轮17啮合在固定于横梁3的齿条4,齿条反作用力驱动滑块18,滑块18带动固定在其上的变频电机7、竖拖链8、无杆汽缸6、自锁连接头12、橡胶胶软管13、空心轴5、齿轮17、横拖链14、阀岛机构9、固定块16和两色层灯11在导轨19上作与工件同步的运动。当工件运动到同步移动机构右到位位置时,自锁连接头12自动与工件脱离,人工将橡胶胶管放置到固定位。滑块和固定在其上的变频电机7、竖拖链8、无杆汽缸6、自锁连接头12、橡胶胶管13、空心轴5、齿轮17、横拖链14、阀岛机构9、固定块16和两色层灯11停止向左运动,自锁连接头12、橡胶胶管13和空心轴5在无杆汽缸6带动下从下到位位置运动到上到位位置。然后变频电机7驱动齿轮17啮合在固定于横梁3的齿条4,齿条反作用力驱动滑块18,滑块18带动固定在其上的变频电机7、竖拖链8、无杆汽缸6、自锁连接头12、橡胶胶管13、空心轴5、齿轮17、横拖链14、阀岛机构9、固定块16和两色层灯11在导轨19上作向左运动返回左到位位置,从而完成一个工作流程。权利要求1.检大漏、抽空、充氦、回收随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支撑机构、左右随动机构、上下移动机构和自锁连接头(12)组成,支撑机构有支柱(1)、第一横梁(3)、第二横梁(2),导轨(19)、齿条(5)固定于第一横梁(3)上,左右随动机构有电机(7)的动力输出轴与齿轮(17)连接,齿轮(17)与齿条(5)啮合,电机(7)与滑块(18)连接,滑块(18)与导轨(19)滑动配合,横拖链(14)一端与滑块(18)连接,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横梁(2),上下移动机构有气缸(6)或第二电机固定于滑块(18)上,气缸(6)的滑块(20)与空心轴(5)连接,数显压力表(21)连接于空心轴(5)上,空心轴(5)与橡胶软管(13)和自锁连接头(12)连接,或者第二电机输出轴上的齿轮与第二齿条啮合,第二齿条与橡胶软管(13)和自锁连接头(12)连接,竖拖链(8)的一端固定于气缸(6)的滑块(20)上或者第二齿条上,另一端固定在滑块(18)上,滑块(18)上固连有阀岛机构(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有拖链护槽(15)固定于第二横梁(2)上,横拖链(14)的另一端固定于护槽(15)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左右随动机构、上下移动机构和自锁连接头(12)为至少两套。专利摘要本技术为检大漏、抽空、充氦、回收随动装置,由支撑机构、左右随动机构、上下移动机构和自锁连接头(12)组成,支撑机构有支柱(1)、第一横梁(3)、第二横梁(2),导轨(19)、齿条(5)固定于第一横梁(3)上,左右随动机构有电机(7)的动力输出轴与齿轮(17)连接,齿轮(17)与齿条(5)啮合,电机(7)与滑块(18)连接,滑块(18)与导轨(19)滑动配合,横拖链(14)一端与滑块(18)连接,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横梁(2),上、下移动机构有气缸(6)或第二电机固定于滑块(18)上,气缸(6)的滑块(20)与空心轴(5)连接,数显压力表(21)连接于空心轴(5)上。空心轴(5)与橡胶软管(13)和自锁连接头(12)连接,或者第二电机输出轴上的齿轮与第二齿条啮合,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检大漏、抽空、充氦、回收随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支撑机构、左右随动机构、上下移动机构和自锁连接头(12)组成,支撑机构有支柱(1)、第一横梁(3)、第二横梁(2),导轨(19)、齿条(5)固定于第一横梁(3)上,左右随动机构有电机(7)的动力输出轴与齿轮(17)连接,齿轮(17)与齿条(5)啮合,电机(7)与滑块(18)连接,滑块(18)与导轨(19)滑动配合,横拖链(14)一端与滑块(18)连接,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横梁(2),上下移动机构有气缸(6)或第二电机固定于滑块(18)上,气缸(6)的滑块(20)与空心轴(5)连接,数显压力表(21)连接于空心轴(5)上,空心轴(5)与橡胶软管(13)和自锁连接头(12)连接,或者第二电机输出轴上的齿轮与第二齿条啮合,第二齿条与橡胶软管(13)和自锁连接头(12)连接,竖拖链(8)的一端固定于气缸(6)的滑块(20)上或者第二齿条上,另一端固定在滑块(18)上,滑块(18)上固连有阀岛机构(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果胡大松姜玉伦蒲毅张松龄
申请(专利权)人:爱发科东方真空成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