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双阶屈曲约束钢支撑
本专利技术涉及屈曲约束支撑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双阶屈曲约束钢支撑。
技术介绍
传统的结构抗震方法是通过提高结构本身的强度和刚度来抵御地震作用,同时利用结构的延性来消耗地震输入的能量。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在中震或大震中主要依靠结构自身的损伤来消耗能量,而由于地震作用强度和特性往往是不确定的,因此结构在地震中容易产生严重的破坏甚至出现倒塌,从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并为震后的援救以及结构修复带来很大困难。结构振动控制方法是改善结构抗震性能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措施,给结构增加耗能装置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结构振动控制的方法之一。耗能装置把本来应有主体结构消耗的地震能量大部分转移给耗能装置来耗散,大大减轻结构自身由于塑性耗能所产生的损伤,有效避免结构在地震中发生严重损伤和倒塌,因此这种技术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和应用前景。屈曲约束支撑是作为做常见的耗能装置,能够在受拉和受压的情况下都能达到屈服的支撑构件,滞回曲线饱满稳定,不但可作为结构构件,屈服后也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阻尼器,改善了传统支撑在受压时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双阶屈曲约束钢支撑,其特征在于包括轴向延伸的耗能单元(1)、摩擦板(2)、摩擦材料(3)、面外约束单元(4)以及紧固单元(5);/n所述耗能单元(1)包括两端连接段(11)和中间耗能段(12);/n所述面外约束单元(4)为至少两个,分别设于中间耗能段(12)的外侧面;/n所述摩擦板(2)设于中间耗能段(12)径向的端部,且与任一两端连接段(11)固定连接;/n所述摩擦材料(3)设于摩擦板(2)与面外约束单元(4)之间;/n所述紧固单元(5)将摩擦板(2)、摩擦材料(3)以及面外约束单元(4)紧固锁紧约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双阶屈曲约束钢支撑,其特征在于包括轴向延伸的耗能单元(1)、摩擦板(2)、摩擦材料(3)、面外约束单元(4)以及紧固单元(5);
所述耗能单元(1)包括两端连接段(11)和中间耗能段(12);
所述面外约束单元(4)为至少两个,分别设于中间耗能段(12)的外侧面;
所述摩擦板(2)设于中间耗能段(12)径向的端部,且与任一两端连接段(11)固定连接;
所述摩擦材料(3)设于摩擦板(2)与面外约束单元(4)之间;
所述紧固单元(5)将摩擦板(2)、摩擦材料(3)以及面外约束单元(4)紧固锁紧约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阶屈曲约束钢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耗能段(12)外表面包裹设有包裹层,所述包裹层采用橡胶制备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阶屈曲约束钢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板(2)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黄铜板,高分子复合材料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阶屈曲约束钢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外约束单元(4)采用抗弯刚度大的槽钢、角钢、矩形钢中的一种制备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阶屈曲约束钢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单元(5)包括螺栓(51)、螺母(52)以及蝶形弹簧(53);所述螺栓(51)穿过面外约束单元(4)、摩擦材料(3)、摩擦板(2)、蝶形弹簧(53)后与螺母(52)相配合;所述螺母(52)与蝶形弹簧(53)接触部位设有垫片(5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阶屈曲约束钢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耗能单元(1)的两端连接段(11)与中间耗能段(12)一体成型或通过焊接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阶屈曲约束钢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耗能段(12)横截面的构造形式为一字型,所述面外约束单元(4)为两个,分别设于中间耗能段(12)的外侧面;所述面外约束单元(4)两个长边侧端向外与面向垂直延伸形成凹型结构,所述摩擦板(2)为两块,每个摩擦板(2)贴合在两个面外约束单元(4)的相应侧的延伸部位;所述摩擦材料(3)设于摩擦板(2)与面外约束单元(4)之间;所述紧固单元(5)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洋洋,季凤梅,周凯,张礼,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蓝科减震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蓝科建筑减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