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70405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用减震装置,包括顶板、支撑板和减震箱,所述支撑板下方等距固定连接有若干螺纹丝杆,所述螺纹丝杆依次活动穿过有齿轮一、转动机构一、横向减震筒一和隔板,相邻的所述齿轮一间啮合连接有齿轮二,所述反向杆依次活动穿过有齿轮二、转动机构二、横向减震筒二和隔板,所述滑动件内部活动穿过有支撑杆,相邻的所述支撑杆和螺纹丝杆间活动设置有横向减振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对横向振动和纵向振动的双重减震,并将建筑物受到的部分冲击能量返还给建筑物,加快建筑物受到震动后的恢复,同时横向减震器倾斜设置在支撑杆和螺纹丝杆之间,增强了纵向减震和横向减震的配合性,非常值得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减震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减震
,具体为一种建筑用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在建筑方面的技术也随之进步,房屋的楼层也越来越高,在对楼房进行建设时,建筑用减震装置是一种用于房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装置,传统的建筑用减震装置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现有的大部分减震装置只能抵抗纵向的振动,对于横向的振动没有较为成熟的减震措施,而且建筑方面减震措施大多采用汽车减震的理念,其核心思想是:破坏弱者来保护强者,使用减震器消化了振动带给建筑物的能量,从而降低了地震等外力对建筑物带来的撕裂效应。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1911255086.1”的一种建筑用减震装置,包括顶板、承重筒、固定筒和底板,通过多个弹簧及其配合机构对纵向的振动起到吸收减震的效果;申请号为“201811541992.3”的一种高层建筑隔震减震恢复装置,包括地梁、减震滑杆、减震弹簧和减震套筒,通过在横向和纵向均安装减震装置,实现了纵向和横向均能减震的效果;申请号为“202010168493.5”的一种建筑用减震器,包括壳体、螺杆、飞轮和行星钢球无级变速装置,将建筑物受到的外部冲击能量通过行星钢球无级变速装置转变成动能释放出去,达到减震的目的。但现有技术中均存在较多的问题和不足,如申请号为“201911255086.1”的一种建筑用减震装置只能够实现对纵向振动的减震,无法减少横向振动对建筑物的损害;申请号为“201811541992.3”的一种高层建筑隔震减震恢复装置采用安装多个不同方向的减震装置,实现对纵向和横向分别进行减震,而减震装置间各自单一工作、缺少配合,使得整体装置结构复杂,安装较为麻烦;申请号为“202010168493.5”的一种建筑用减震器仅仅是将建筑物受到的外部冲击能量转换成动能释放出去,不仅转换效率低下,也没有对转换的动能进行利用,进一步加强减震效果,造成了能量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减震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减震装置,包括顶板、支撑板和减震箱,所述顶板下方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下方设有减震箱,所述减震箱内部两侧壁各固定连接有滑道一,所述支撑板两端各固定连接有滑动件,且滑动件活动连接在滑道一上,所述支撑板下方等距固定连接有若干螺纹丝杆,所述螺纹丝杆远离支撑板的一端依次活动穿过有齿轮一、转动机构一、横向减震筒一和隔板,所述齿轮一下方设置有转动机构一;所述转动机构一包括内转筒一和外筒体一,且内转筒一活动连接在外筒体一内部,且内转筒一内部连接有内螺纹,所述内转筒一固定连接在齿轮一下方,所述外筒体一活动连接在横向减震筒一内部,且外筒体一与横向减震筒一内壁连接有减震弹簧一,所述横向减震筒一固定连接在隔板上,所述隔板固定连接在减震箱内壁上;相邻的所述齿轮一间啮合连接有齿轮二,所述齿轮二内部活动穿过反向杆,所述反向杆依次活动穿过有齿轮二、转动机构二、横向减震筒二和隔板,所述齿轮二下方设置有转动机构二,所述转动机构二包括内转筒二和外筒体二,且内转筒二活动连接在外筒体二内部,且内转筒二内部连接有内螺纹,所述内转筒二固定连接在齿轮二下方,所述外筒体二活动连接在横向减震筒二内部,且外筒体二与横向减震筒二内壁连接有减震弹簧二,所述横向减震筒二固定连接在隔板上;所述滑动件内部活动穿过有支撑杆,且支撑杆远离滑动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减震箱底壁上,相邻的所述支撑杆和螺纹丝杆间活动设置有横向减振器,且横向减震器沿靠近螺纹丝杆方向倾斜向上设置,且横向减震器位于隔板下方;所述横向减震器包括转动块一和外箱体,所述转动块一活动连接在支撑杆上,所述转动块一靠近外箱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伸出杆一,且伸出杆一伸入外箱体内部,所述伸出杆一远离转动块一的一端开设有减震槽一,所述减震槽一两侧壁连接有减震槽二;所述减震槽一底壁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三,所述减震弹簧三远离减震槽一底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进杆,所述推进杆依次活动穿过有减震槽一和固定板,且推进杆远离减震弹簧三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外箱体内部,所述推进杆靠近减震弹簧三一端的两侧壁各固定连接有减震杆,且减震杆伸出减震槽二,所述减震杆靠近固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四,所述减震弹簧四远离减震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板上,所述外箱体上下壁固定连接有滑道二,所述活动板活动连接在滑道二上;所述活动板远离推进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伸出杆二,所述伸出杆二伸出外箱体,且伸出杆二远离活动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块二,所述转动块二活动连接在螺纹丝杆上,所述活动板与外箱体间的螺纹丝杆外部套装有减震弹簧五,且减震弹簧五靠近外箱体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外箱体内壁上,且减震弹簧五靠近活动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固定连接在减震弹簧五上。具体的,所述滑动件下方活动连接有限位块一,所述滑道一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二,所述限位块一和限位块二间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六,且支撑杆依次活动穿过限位块一、减震弹簧六和限位块二。具体的,所述支撑板和螺纹丝杆间固定连接有弹性垫,且螺纹丝杆下方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七,所述减震弹簧七远离螺纹丝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减震箱内壁上。具体的,所述内转筒外部固定连接有环状突出带一,所述外筒体内部开设有与环状突出带一配合的环状槽,所述内转筒二外部固定连接有环状突出带二,所述外筒体二内部开设有与环状突出带二配合的环状槽。具体的,所述支撑杆内部开设有转动槽一,且转动块一活动设置在转动槽一内部,所述转动槽一靠近外箱体的一侧连接有伸出槽一,且伸出杆一活动穿过伸出槽一。具体的,所述螺纹丝杆内部开设有转动槽二,且转动块二活动设置在转动槽二内部,所述转动槽二靠近外箱体的一侧连接有伸出槽二,且伸出杆二活动穿过伸出槽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装置的支撑台受力向下运动时,螺纹丝杆下移,螺纹丝杆通过内筒体一带动齿轮一转动,齿轮一带动齿轮二转动,齿轮二通过内筒体二带动反向杆向上运动,反向杆向上挤压支撑台,将建筑物受到的部分冲击能量返还给建筑物,加快建筑物受到震动后的恢复;2、本装置的横向减震器倾斜设置在支撑杆和螺纹丝杆之间,当螺纹丝杆受力向下移动时,螺纹丝杆对横向减震器进行“充能”,使得横向减震器具有更强的减震效果,增强了纵向减震和横向减震的配合性,使得整体装置具有良好的配合性,减震效率更高;3、本装置的转动机构活动连接在横向减震筒内部,且外筒体与横向减震筒间连接有减震弹簧,增强了螺纹丝杆的横向抗震的能力,由此提高建筑的横向抗震能力;4、本装置的横向减震器设置在支撑杆和螺纹丝杆之间,使得整体装置更为紧凑、一体化,更便于整体装置的安装使用。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建筑用减震装置,可以实现对横向振动和纵向振动的双重减震,在对建筑物进行减震过程中,通过齿轮、转动机构的配合将建筑物受到的部分冲击能量返还给建筑物,加快建筑物受到震动后的恢复,同时横向减震器倾斜设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用减震装置,包括顶板(1)、支撑板(2)和减震箱(3),所述顶板(1)下方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下方设有减震箱(3),所述减震箱(3)内部两侧壁各固定连接有滑道一(31),所述支撑板(2)两端各固定连接有滑动件(21),且滑动件(21)活动连接在滑道一(3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下方等距固定连接有若干螺纹丝杆(5),所述螺纹丝杆(5)远离支撑板(2)的一端依次活动穿过有齿轮一(6)、转动机构一(7)、横向减震筒一(8)和隔板(13),所述齿轮一(6)下方设置有转动机构一(7);/n所述转动机构一(7)包括内转筒一(71)和外筒体一(72),且内转筒一(71)活动连接在外筒体一(72)内部,且内转筒一(71)内部连接有内螺纹,所述内转筒一(71)固定连接在齿轮一(6)下方,所述外筒体一(72)活动连接在横向减震筒一(8)内部,且外筒体一(72)与横向减震筒一(8)内壁连接有减震弹簧一(81),所述横向减震筒一(8)固定连接在隔板(13)上,所述隔板(13)固定连接在减震箱(3)内壁上;/n相邻的所述齿轮一(6)间啮合连接有齿轮二(9),所述齿轮二(9)内部活动穿过反向杆(10),所述反向杆(10)依次活动穿过有齿轮二(9)、转动机构二(11)、横向减震筒二(12)和隔板(13),所述齿轮二(9)下方设置有转动机构二(11),所述转动机构二(11)包括内转筒二(111)和外筒体二(112),且内转筒二(111)活动连接在外筒体二(112)内部,且内转筒二(111)内部连接有内螺纹,所述内转筒二(111)固定连接在齿轮二(7)下方,所述外筒体二(112)活动连接在横向减震筒二(12)内部,且外筒体二(112)与横向减震筒二(12)内壁连接有减震弹簧二(121),所述横向减震筒二(12)固定连接在隔板(13)上;/n所述滑动件(21)内部活动穿过有支撑杆(4),且支撑杆(4)远离滑动件(2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减震箱(3)底壁上,相邻的所述支撑杆(4)和螺纹丝杆(5)间活动设置有横向减振器(14),且横向减震器(14)沿靠近螺纹丝杆(5)方向倾斜向上设置,且横向减震器(14)位于隔板(13)下方;/n所述横向减震器(14)包括转动块一(141)和外箱体(143),所述转动块一(141)活动连接在支撑杆(4)上,所述转动块一(141)靠近外箱体(14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伸出杆一(142),且伸出杆一(142)伸入外箱体(143)内部,所述伸出杆一(142)远离转动块一(141)的一端开设有减震槽一(1421),所述减震槽一(1421)两侧壁连接有减震槽二(1422);/n所述减震槽一(1421)底壁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三(1423),所述减震弹簧三(1423)远离减震槽一(1421)底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进杆(144),所述推进杆(144)依次活动穿过有减震槽一(1421)和固定板(145),且推进杆(144)远离减震弹簧三(142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板(146),所述固定板(145)固定连接在外箱体(143)内部,所述推进杆(144)靠近减震弹簧三(1423)一端的两侧壁各固定连接有减震杆(1441),且减震杆(1441)伸出减震槽二(1422),所述减震杆(1441)靠近固定板(14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四(1442),所述减震弹簧四(1442)远离减震杆(144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板(145)上,所述外箱体(143)上下壁固定连接有滑道二(1431),所述活动板(146)活动连接在滑道二(1431)上;/n所述活动板(146)远离推进杆(14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伸出杆二(147),所述伸出杆二(147)伸出外箱体(143),且伸出杆二(147)远离活动板(14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块二(148),所述转动块二(148)活动连接在螺纹丝杆(5)上,所述活动板(146)与外箱体(143)间的螺纹丝杆(5)外部套装有减震弹簧五(149),且减震弹簧五(149)靠近外箱体(14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外箱体(143)内壁上,且减震弹簧五(149)靠近活动板(14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螺母(1410),所述螺母(1410)固定连接在减震弹簧五(149)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减震装置,包括顶板(1)、支撑板(2)和减震箱(3),所述顶板(1)下方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下方设有减震箱(3),所述减震箱(3)内部两侧壁各固定连接有滑道一(31),所述支撑板(2)两端各固定连接有滑动件(21),且滑动件(21)活动连接在滑道一(3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下方等距固定连接有若干螺纹丝杆(5),所述螺纹丝杆(5)远离支撑板(2)的一端依次活动穿过有齿轮一(6)、转动机构一(7)、横向减震筒一(8)和隔板(13),所述齿轮一(6)下方设置有转动机构一(7);
所述转动机构一(7)包括内转筒一(71)和外筒体一(72),且内转筒一(71)活动连接在外筒体一(72)内部,且内转筒一(71)内部连接有内螺纹,所述内转筒一(71)固定连接在齿轮一(6)下方,所述外筒体一(72)活动连接在横向减震筒一(8)内部,且外筒体一(72)与横向减震筒一(8)内壁连接有减震弹簧一(81),所述横向减震筒一(8)固定连接在隔板(13)上,所述隔板(13)固定连接在减震箱(3)内壁上;
相邻的所述齿轮一(6)间啮合连接有齿轮二(9),所述齿轮二(9)内部活动穿过反向杆(10),所述反向杆(10)依次活动穿过有齿轮二(9)、转动机构二(11)、横向减震筒二(12)和隔板(13),所述齿轮二(9)下方设置有转动机构二(11),所述转动机构二(11)包括内转筒二(111)和外筒体二(112),且内转筒二(111)活动连接在外筒体二(112)内部,且内转筒二(111)内部连接有内螺纹,所述内转筒二(111)固定连接在齿轮二(7)下方,所述外筒体二(112)活动连接在横向减震筒二(12)内部,且外筒体二(112)与横向减震筒二(12)内壁连接有减震弹簧二(121),所述横向减震筒二(12)固定连接在隔板(13)上;
所述滑动件(21)内部活动穿过有支撑杆(4),且支撑杆(4)远离滑动件(2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减震箱(3)底壁上,相邻的所述支撑杆(4)和螺纹丝杆(5)间活动设置有横向减振器(14),且横向减震器(14)沿靠近螺纹丝杆(5)方向倾斜向上设置,且横向减震器(14)位于隔板(13)下方;
所述横向减震器(14)包括转动块一(141)和外箱体(143),所述转动块一(141)活动连接在支撑杆(4)上,所述转动块一(141)靠近外箱体(14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伸出杆一(142),且伸出杆一(142)伸入外箱体(143)内部,所述伸出杆一(142)远离转动块一(141)的一端开设有减震槽一(1421),所述减震槽一(1421)两侧壁连接有减震槽二(1422);
所述减震槽一(1421)底壁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三(1423),所述减震弹簧三(1423)远离减震槽一(1421)底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进杆(144),所述推进杆(144)依次活动穿过有减震槽一(1421)和固定板(145),且推进杆(144)远离减震弹簧三(142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贵宁卢旺
申请(专利权)人:蚌埠龙淮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