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高桩框架码头底层梁格的钢棒法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0393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港口航道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高桩框架码头底层梁格的钢棒法施工工艺,其包括预留通孔、搭设支架、搭设模板、砼浇注、拆除模板和支架、成型横向连系梁。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支设模板时方便快捷,不受水体影响,施工难度低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高桩框架码头底层梁格的钢棒法施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港口航道工程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高桩框架码头底层梁格的钢棒法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高桩框架码头由上部结构(桩台或承台)、桩基、接岸结构、岸闸和码头设备等部分组成。上部结构构成码头面并与桩基连成整体,直接承受作用在码头面的垂向及水平荷载,并将其传递给桩基。桩基用来支承上部结构,并将上部结构及码头面的荷载传递到地基深处,同时也有利于稳固岸坡。接岸结构的主要功用是将桩台与港区陆域相连。高桩框架码头属透空结构,波浪和水流可在码头平面以下通过,对波浪不发生反射,不影响泄洪,并可减少淤积,适用于山区具有大水位差的河流,广泛采用长桩、大跨结构。对于高桩框架码头而言,其桩基由竖直的立柱和水平的系梁组成。系梁分为纵向连系梁和横向连系梁,二者相互垂直,形成网状梁格,立柱则位于梁格的各个节点处。现浇系梁时需要支设模板,常用的模板支撑结构有满堂支架和钢管贝雷支架两种。由于码头的主体结构位于水域,在搭设满堂支架或者钢管贝雷支架时有较多不便:施工期间水位落差大,搭好的满堂支架或者钢管贝雷支架会被水流淹没、冲刷,支架受到水流影响后,其强度和稳定性不能保证;架设支架的水下部分时操作不便。因此,支设模板时存在各种问题,现浇系梁施工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高桩框架码头底层梁格的钢棒法施工工艺,其具有支设模板时方便快捷,不受水体影响,施工难度低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高桩框架码头底层梁格的钢棒法施工工艺,包括S1:预留通孔,浇注立柱砼至与系梁底标高齐平,并在立柱砼上预留两个通孔,两个所述通孔分别沿纵向和横向设置,沿竖直方向上,两个通孔错开;S2:搭设支架,在横向的所述通孔内穿入钢棒,所述钢棒两端均从通孔内穿出,在钢棒两端分别搭设支撑件,两个所述支撑件沿纵向设置;S3:搭设模板,在支撑件上铺设底模,在底模上方绑扎钢筋,在底模两侧支立侧模;S4:砼浇筑,在底模与侧模之间浇注混凝土,凝固后成型纵向连系梁;S5:依次拆除侧模、底模和支架;S6:在纵向的所述通孔内穿入钢棒,在钢棒两端分别搭设沿横向设置的支撑件,重复搭设模板、砼浇筑和拆除的过程,成型横向连系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模由支撑件支撑,支撑件由钢棒支撑,钢棒穿过通孔,将压力传递给立柱;整个支架体系以立柱作为支撑,不与地面直接接触,因此也不会受到地基条件的限制,支设模板时方便快捷,不受水体影响,施工难度低。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件为贝雷梁,所述贝雷梁的下表面设有加强弦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贝雷梁易于组装,长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通用性强;加强弦杆能够有效增加贝雷梁原弦杆的承载能力,提高支架体系的结构强度。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件为工字钢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字钢梁具有加工成本低,抗弯能力强的优点。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两个所述支撑件上铺设有分配梁,所述分配梁与钢棒平行,分配梁沿支撑件的长度方向排列,分配梁与底模的下表面相抵。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配梁能够大大增加底模的受力面积,使底模尽可能地均匀着力,不易出现凹陷、变形等情况,保证系梁的成型质量。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钢棒两端设有调节沙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考虑到纵向连系梁和横向连系梁的高度齐平,而横向通孔和纵向通孔沿竖直方向错开,设置调节沙箱可以填补二者之间的高度差,使支撑件等结构的尺寸保持一致,支撑件等结构在使用时可以通用,无需更换。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两个所述侧模相背的一侧分别铺设有木枋,所述木枋沿竖直方向设置,木枋沿侧模的长度方向排列,木枋背向侧模一侧成对设有夹条,所述夹条与侧模的长度方向平行,夹条、木枋和侧模上穿设有对拉螺栓,所述对拉螺栓与侧模垂直,对拉螺栓上成对套设有螺母,所述螺母与夹条背向木枋的一侧相抵。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母与夹条背向木枋的一侧相抵,通过夹条和木枋对侧模进行支撑,使侧模具有足够的强度,能够承受混凝土浇注和振捣的侧向力和振动力,从而确保系梁外形尺寸准确。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通孔的内径大于钢棒的直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棒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弯曲变形,形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则会更换;使通孔的内径大于钢棒的直径,保证钢棒在变形后仍能顺利从通孔内抽出。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钢棒包括节段一和节段二,所述节段一与节段二螺纹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棒两端穿出通孔的部分会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弯曲变形,将钢棒分为螺纹连接的节段一和节段二,可以在使用结束后将钢棒拆分开来,并沿相反的方向抽出节段一和节段二,不受变形部位的影响。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钢棒两端的侧壁上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沿钢棒的径线方向设置,插孔内可拆卸连接有悬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拆分钢棒时,将悬臂插入插孔,操作人员能够更好地对钢棒着力,将钢棒拆分为节段一和节段二。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钢棒上穿设有锚索,所述锚索与钢棒的轴线平行,锚索位于钢棒的轴线上方,锚索两端设有锚具,所述锚具与钢棒的端面相抵。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棒受压弯曲时,位于其自身轴线上方的部分拉伸,位于其轴线下方的部分压缩,故在钢棒轴线上方穿入锚索,并对锚索进行张拉,然后借助锚具使锚索上维持一定的预应力,可以抵消钢棒轴线上方部分拉伸变形的部分或者全部趋势,使钢棒不易弯曲变形,能够顺利地从通孔内抽出。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支设模板时方便快捷,不受水体影响,施工难度低;2.钢棒由螺纹连接的节段一和节段二组成,使用完后可以直接拆分开来,沿相反的方向从通孔内抽出,不受钢棒两端形变的影响;3.通过在钢棒上穿入锚索,并借助锚具使锚索上维持一定的预应力,能够抵消钢棒轴线上方部分拉伸变形的趋势,使钢棒不易弯曲变形。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支架体系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支架体系的正面图;图3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支架体系的侧面图;图4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侧模的平面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木枋和夹条排列方式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2中用于体现支架体系的侧面图;图7是实施例3中用于体现钢棒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4中用于体现钢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立柱砼;2、通孔;3、钢棒;4、调节沙箱;5、加强弦杆;6、支撑件;7、分配梁;8、底模;9、侧模;10、木枋;11、夹条;12、对拉螺栓;13、螺母;14、系梁;15、悬臂;16、调节方木;31、节段一;32、节段二;33、插孔;34、锚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高桩框架码头底层梁格的钢棒法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nS1:预留通孔(2),浇注立柱砼(1)至与系梁(14)底标高齐平,并在立柱砼(1)上预留两个通孔(2),两个所述通孔(2)分别沿纵向和横向设置,沿竖直方向上,两个通孔(2)错开;/nS2:搭设支架,在横向的所述通孔(2)内穿入钢棒(3),所述钢棒(3)两端均从通孔(2)内穿出,在钢棒(3)两端分别搭设支撑件(6),两个所述支撑件(6)沿纵向设置;/nS3:搭设模板,在支撑件(6)上铺设底模(8),在底模(8)上方绑扎钢筋,在底模(8)两侧支立侧模(9);/nS4:砼浇筑,在底模(8)与侧模(9)之间浇注混凝土,凝固后成型纵向连系梁(14);/nS5:依次拆除侧模(9)、底模(8)和支架;/nS6:在纵向的所述通孔(2)内穿入钢棒(3),在钢棒(3)两端分别搭设沿横向设置的支撑件(6),重复搭设模板、砼浇筑和拆除的过程,成型横向连系梁(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高桩框架码头底层梁格的钢棒法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S1:预留通孔(2),浇注立柱砼(1)至与系梁(14)底标高齐平,并在立柱砼(1)上预留两个通孔(2),两个所述通孔(2)分别沿纵向和横向设置,沿竖直方向上,两个通孔(2)错开;
S2:搭设支架,在横向的所述通孔(2)内穿入钢棒(3),所述钢棒(3)两端均从通孔(2)内穿出,在钢棒(3)两端分别搭设支撑件(6),两个所述支撑件(6)沿纵向设置;
S3:搭设模板,在支撑件(6)上铺设底模(8),在底模(8)上方绑扎钢筋,在底模(8)两侧支立侧模(9);
S4:砼浇筑,在底模(8)与侧模(9)之间浇注混凝土,凝固后成型纵向连系梁(14);
S5:依次拆除侧模(9)、底模(8)和支架;
S6:在纵向的所述通孔(2)内穿入钢棒(3),在钢棒(3)两端分别搭设沿横向设置的支撑件(6),重复搭设模板、砼浇筑和拆除的过程,成型横向连系梁(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桩框架码头底层梁格的钢棒法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6)为贝雷梁(61),所述贝雷梁(61)的下表面设有加强弦杆(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桩框架码头底层梁格的钢棒法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6)为工字钢梁(6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桩框架码头底层梁格的钢棒法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件(6)上铺设有分配梁(7),所述分配梁(7)与钢棒(3)平行,分配梁(7)沿支撑件(6)的长度方向排列,分配梁(7)与底模(8)的下表面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未艾沈超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航道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