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偏心受压的桩基础的加固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7773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偏心受压的桩基础的加固梁,包括偏心施压的的桩柱式桥墩和与桩柱式桥墩匹配的桩基础,桩柱式桥墩之间连接有横系梁,桩基础偏心受压的侧边一定距离设置条形基础,条形基础上垂直设置预留钢筋,条形基础上设立竖立墙体,预留钢筋贯穿竖立墙体形成加固机构,桩柱式桥墩偏心施压的一侧且和横系梁等高的端面上布设矩阵式钻孔,钻孔中设置植筋,植筋与加固机构相固定并浇筑形成加固梁。本设计结构的加固梁属于外加机构,其自重引起的荷载由新建条形基础承担,不再增加原有基础的竖向受力,可有效分担原有桩柱式桥墩的偏心荷载,保证结构的安全运营,对原有桩基础的扰动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偏心受压的桩基础的加固梁
本技术涉及一种桥梁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偏心受压的桩基础的加固梁。
技术介绍
受我国西部山区地形、地貌的限制,公路建设以桥梁结构居多,其桥墩和基础常采用桩柱一体式,为保证柱式桥墩的稳定性,在较高桥墩间设置横系梁。跨山区、沟谷建设的桥墩,在水流冲刷、淘蚀的影响下,导致原埋置于土体下方的桩柱式桥墩与桩基础交接处暴露在外界环境中。目前存在问题是:1.经现场调查外露桥墩,发现部分在役桩柱式桥墩存在桥墩的中性轴与桩基中性轴不在同一直线,位于上方的桩柱式桥墩和位于底部的桩基础之间的实际受力从轴心受压变为偏心受压状态。2.随材料的老化与外界环境的影响,以受压为主的桩柱式桥墩承载能力开始下降,尤其对于偏心受压桩柱式桥墩,偏心荷载的影响会导致构件弯矩增大,轴向承载能力减小,危及桥梁的安全运营。3.当前对偏心受压构件的处理常采用外粘钢板、外包混凝土的方式,但此种处理方式会增加原有桩基础的竖向受力,仅适于加固处上下截面尺寸一致的构件,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对原有构件的扰动过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偏心受压的桩基础的加固梁。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偏心受压的桩基础的加固梁,包括偏心施压的的桩柱式桥墩和与桩柱式桥墩匹配的桩基础,桩柱式桥墩之间连接有横系梁,所述桩基础偏心受压的侧边一定距离设置条形基础,所述条形基础上垂直设置预留钢筋,所述条形基础上设立竖立墙体,所述预留钢筋贯穿竖立墙体形成加固机构,所述桩柱式桥墩偏心施压的一侧且和横系梁等高的端面上布设矩阵式钻孔,所述钻孔中设置植筋,所述植筋与加固机构相固定并浇筑形成加固梁。上述方案中,所述植筋可伸入加固机构与预留钢筋相互交叉,两者之间的固定方式采用搭接绑扎,并对植筋和预留钢筋交叉后形成的加固梁I进行一体式浇筑。上述方案中,所述竖立墙体侧边还设置第二预留钢筋,所述植筋可在加固机构的外部与第二预留钢筋搭接,两者之间的固定方式采用焊接,并对植筋和第二预留钢筋形成的加固梁II进行局部浇筑。上述方案中,所述矩阵式钻孔的横向为4行,纵向为7列,间距20厘米,所述植筋植入钻孔的深度为24厘米,所述植筋的规格尺寸为16毫米。上述方案中,所述条形基础与桩柱式桥墩之间的距离为50~80厘米。本技术一种用于偏心受压的桩基础的加固梁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1.本设计结构的加固梁属于外加机构,其自重引起的荷载由新建条形基础承担,不再增加原有基础的竖向受力;2.在偏心受压一侧设置加固件,可有效分担原有桩柱式桥墩的偏心荷载,保证结构的安全运营;3.加固梁从条形基础、竖立墙体及横梁施工均在离原有桥墩一定距离,对原有桩基础的扰动较小,可减小因施工扰动而增加原有桩基础的受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用于偏心受压的桩基础的加固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采用固定梁一体式浇筑的图1的左视图。图3是图1中K-K的剖视图。图4是图1中件上的矩阵式钻孔分布图。图5是图2中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侧视图。图7是采用固定梁局部浇筑的图1的左视图。图8是图7中F-F的剖视图。图9是图8的侧视图。图中:1.桩基础,2.条形基础,3.竖立墙体,4.地面,5.桩柱式桥墩,6.横系梁,7.加固梁I,8.植筋,9.预留钢筋,10.钻孔,11.加固梁II,12.第二预留钢筋,13.端面,14.扎丝,15.焊接。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用于偏心受压的桩柱式桥墩的加固梁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实施例1图1是本技术一种用于偏心受压的桩基础的加固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采用固定梁一体式浇筑的图1的左视图。图3是图1中K-K的剖视图。图4是图1中件上的矩阵式钻孔分布图。图中,该用于偏心受压的桩基础的加固梁,图3所示偏心施压的桩柱式桥墩5和与桩柱式桥墩匹配的桩基础1出现偏移使两者不同心,桩基础1的侧边一定距离设置条形基础2。图5是图2中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侧视图。图中,条形基础2上垂直设置预留钢筋9,条形基础上设立竖立墙体3,预留钢筋9贯穿竖立墙体3形成加固机构。正如图2所示,桩柱式桥墩5之间连接有横系梁6,桩柱式桥墩5位于竖立墙体3一侧且和横系梁6等高的端面13上布设矩阵式钻孔10,钻孔10中设置植筋8,植筋8伸入预留钢筋9并相互交叉,两者之间的固定方式采用搭接绑扎,并对植筋8和预留钢筋9交叉后形成的加固梁I7进行一体式浇筑。施工时,首先对原桩柱式桥墩5自原横系梁6下缘的一侧相距50厘米的位置向下开挖1.5m,对开挖后地基进行清理并夯实,夯实强度不得小于350kPa,在夯实后的地基上浇筑条形基础2,浇筑C30混凝土;在桩柱式桥墩5与横系梁2等高的端面13的位置上的钻孔10中植入植筋8,其中矩阵式钻孔10的横向为4行,纵向为7列,间距20厘米,植筋8植入钻孔的深度为24厘米,植筋8的规格尺寸为16毫米,植筋8伸入预留钢筋9并相互交叉,两者之间通过扎丝14搭接绑扎,浇筑C30混凝土;待所有部件施工完毕后分层回填周边土体并夯实,回填部分的压实度不小于0.9。实施例2图1是本技术一种用于偏心受压的桩基础的加固梁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采用固定梁局部浇筑的图1的左视图。图3是图1中K-K的剖视图。图4是图1中件上的矩阵式钻孔分布图。图中,如图3所示偏心施压的桩柱式桥墩5和与桩柱式桥墩5匹配的桩基础1出现偏移,桩基础1的侧边一定距离设置条形基础2。图8是图7中F-F的剖视图。图9是图8的侧视图。条形基础2上垂直设置预留钢筋9,条形基础2上设立竖立墙体3,预留钢筋9贯穿竖立墙体3形成加固机构。正如图7所示,桩柱式桥墩5之间连接有横系梁6,桩柱式桥墩5位于竖立墙体3一侧且和横系梁6等高的端面13上布设矩阵式钻孔10,钻孔10中设置植筋8,竖立墙体3的侧边设置第二预留钢筋12,植筋8与第二预留钢筋12之间的固定方式采用搭接绑扎,并对植筋8和第二预留钢筋12形成的加固梁II11进行局部浇筑。施工时,首先对原桩柱式桥墩5自原横系梁6下缘的一侧相距80厘米的位置向下开挖2m,对开挖后地基进行清理并夯实,夯实强度不得小于350kPa,在夯实后的地基上浇筑条形基础2,浇筑C30混凝土;在桩柱式桥墩5与横系梁2等高的端面13的位置上的钻孔10中植入植筋8,其中矩阵式钻孔10的横向为4行,纵向为7列,间距20厘米,植筋8植入钻孔的深度为24厘米,植筋8的规格尺寸为16毫米,竖立墙体3的侧边设置第二预留钢筋12,植筋8与第二预留钢筋12之间的固定方式采用焊接15,植筋8和第二预留钢筋12形成的加固梁II11,浇筑C30混凝土;待所有部件施工完毕后分层回填周边土体并夯实,回填部分的压实度不小于0.9。...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偏心受压的桩基础的加固梁,包括偏心施压的桩柱式桥墩(5)和与桩柱式桥墩(5)匹配的桩基础(1),桩柱式桥墩(5)之间连接有横系梁(6),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基础(1)偏心受压的侧边一定距离设置条形基础(2),所述条形基础(2)上垂直设置预留钢筋(9),所述条形基础(2)上设立竖立墙体(3),所述预留钢筋(9)贯穿竖立墙体(3)形成加固机构,所述桩柱式桥墩(5)偏心施压的一侧且和横系梁(6)等高的端面(13)上布设矩阵式钻孔(10),所述钻孔(10)中设置植筋(8),所述植筋(8)与加固机构相固定并浇筑形成加固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偏心受压的桩基础的加固梁,包括偏心施压的桩柱式桥墩(5)和与桩柱式桥墩(5)匹配的桩基础(1),桩柱式桥墩(5)之间连接有横系梁(6),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基础(1)偏心受压的侧边一定距离设置条形基础(2),所述条形基础(2)上垂直设置预留钢筋(9),所述条形基础(2)上设立竖立墙体(3),所述预留钢筋(9)贯穿竖立墙体(3)形成加固机构,所述桩柱式桥墩(5)偏心施压的一侧且和横系梁(6)等高的端面(13)上布设矩阵式钻孔(10),所述钻孔(10)中设置植筋(8),所述植筋(8)与加固机构相固定并浇筑形成加固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偏心受压的桩基础的加固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筋(8)可伸入加固机构与预留钢筋(9)相互交叉,两者之间的固定方式采用搭接绑扎,并对植筋(8)和预留钢筋(9)交叉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凯刘明学王小鹏苏昭王铁权张雅丽李晟牛坤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