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粉煤流量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气化炉的第二压力和给料罐的第一压力,并计算气化炉和给料罐之间的压差;调节用以向给料罐输送气体的压力调节阀,以控制气化炉和给料罐之间压差位于预设压差范围内,保持气化炉与给料罐压差稳定。调节位于给料罐和气化炉之间的粉煤输送管线上的的粉煤调节阀的开度,以保证粉煤输送量稳定。本申请通过控制气化炉和给料罐之间的压差,使压差保持在预设压差范围内,进而使粉煤流量保持稳定。而粉煤调节阀的开度根据具体的压差进行微量调节,避免粉煤的质量流量波动较大。保证气化炉和给料罐压差的稳定。使气体能够持续稳定地输送粉煤,保证了粉煤质量流量的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粉煤流量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气化
,特别涉及一种粉煤流量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气流床加压气化技术是当今煤气化技术的前沿领域,其通过工艺烧嘴将粉煤或水煤浆与氧气共同喷入气化炉的燃烧室中,经部分氧化反应生成高温粗合成气及高温熔渣,高温粗合成气经处理后作为原料气送往后续系统中。而现有技术输送原料煤进入气化炉的方式分为水煤浆高压煤浆泵输送和粉煤密相气力输送两种,气力输送采用时借助于管道两端的压差,由气体携带粉煤在管道内流动的输送方式,粉煤流动所需的能量由气体流动来提供,而气体是在管道两端的压差推动下流动。采用气力输送时,煤粉质量流量常常发生波动,影响生产的稳定性。如果煤粉的质量流量波动过大甚至会造成设备停机,影响生产的连续性。因此,如何保证煤粉的质量流量稳定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粉煤流量控制方法,其通过控制给料罐和气化炉之间的压差,在压差稳定的情况下,通过调节粉煤调节阀的开度,保证粉煤流量满足气化炉负荷,保证粉煤输送量稳定。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粉煤流量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气化炉的第二压力和给料罐的第一压力,并计算所述给料罐和所述气化炉之间的压差;调节用以向所述给料罐输送气体的压力调节阀,以控制所述压差位于预设压差范围内;调节位于所述给料罐底部、用以向所述给料罐输送煤粉的粉煤调节阀的开度,以保证粉煤输送量稳定。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压差调节位于所述给料罐和所述气化炉之间的粉煤输送管线中的粉煤调节阀的开度,还包括:开启粉煤补气器入口的补气阀、以向所述粉煤输送管线中的粉煤补气增压,所述粉煤补气器位于所述给料罐和所述粉煤调节阀之间。优选的,开启粉煤补气器入口的补气阀、以向所述给料罐和所述气化炉之间的粉煤输送管线中的粉煤补气增压,还包括:获取所述粉煤补气器后所述粉煤输送管线中的第三压力,判断煤粉在所述粉煤输送管线中的输送状态。优选的,所述获取气化炉的压力和给料罐的压力前,还包括:将煤粉输送至所述给料罐中;开启所述压力调节阀,升高所述给料罐压力至预设开工压力。优选的,所述调节位于所述给料罐和所述气化炉之间的粉煤输送管线中的粉煤调节阀的开度前,还包括:关闭位于所述粉煤补气器和所述给料罐之间的出料切断阀;开启所述粉煤调节阀、位于所述粉煤调节阀和所述气化炉之间的粉煤三通阀以及所述补气阀、以吹扫所述粉煤输送管线,所述粉煤三通阀开启后将所述粉煤输送管线和粉煤循环管线连通;吹扫完成后,开启所述出料切断阀以建立煤粉的开工流量。优选的,所述调节位于所述给料罐和所述气化炉之间的粉煤输送管线中的粉煤调节阀的开度前,还包括:预热所述气化炉,同时提升所述气化炉内压力,调节所述压力调节阀以控制所述压差不小于所述预设压差的下限。优选的,所述开启所述出料切断阀以建立煤粉的开工流量后,还包括:升高所述气化炉的温度至预设温度,升高所述气化炉的压力至预设压力;关闭所述粉煤三通阀,同时开启位于所述粉煤三通阀和所述气化炉之间的粉煤切断阀。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粉煤流量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气化炉的第二压力和给料罐的第一压力,并计算给料罐和气化炉之间的压差;调节用以向给料罐输送气体的压力调节阀,以控制压差位于预设压差范围内;在压差稳定的情况下,通过调节位于给料罐底部、用以向给料罐输送煤粉的粉煤调节阀的开度,以保证粉煤流量满足气化炉负荷,保证粉煤输送量稳定。本申请通过控制给料罐和气化炉之间的压差,使压差保持在预设压差范围内,进而使气体流速保持稳定。而粉煤调节阀的开度根据具体的气化炉负荷进行微量调节,避免粉煤流量波动影响气化炉操作温度波动,保证了压差的稳定。进而使气体能够持续稳定地输送粉煤,保证了粉煤质量流量的稳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粉煤流量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粉煤气化加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和图2中的附图标记为:给料罐1、补气器2、气化炉3、粉煤输送管线4、输气管线5、第一压力传感器11、粉煤调节阀21、粉煤三通阀22、出料切断阀231、第二粉煤切断阀232、第一粉煤切断阀233、第三压力传感器241、第四压力传感器242、第五压力传感器243、第六压力传感器244、第七压力传感器245、第二压力传感器246、第一粉煤质量流量计251、第二粉煤质量流量计252、第三粉煤质量流量计253、补气阀51、活化气体调节阀52、泄压阀53、充压阀5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粉煤流量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粉煤气化加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粉煤流量控制方法,用于粉煤气化加压系统中,具体步骤包括:S1、获取气化炉3的第二压力和给料罐1的第一压力,并计算给料罐1和气化炉3之间的压差;可选的,给料罐1的顶部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11,给料罐1与气化炉3之间通过粉煤输送管线4相连,煤粉输送管线靠近气化炉3的一端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246,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1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246可分别测量得到第一压力和第二压力。同时,第一压力传感器1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246均与控制系统相连,并将测得的第一压力和第二压力传输至控制系统中,控制系统通过第一压力和第二压力计算得到给料罐1和气化炉3之间的压差。S2、调节用以向给料罐1充压的压力调节阀54,以控制压差位于预设压差范围内;可选的,给料罐1通过输气管线5与热高压气源相连,氮气等不易与煤粉发生反应的气体通过输气管线5输入至给料罐1中,从而使给料罐1中的压力上升。压力调节阀54和泄压阀53均与控制系统相连,控制系统通过控制压力调节阀54和泄压阀53的开度可有效地调节给料罐1的压力,将压差控制在预设压差范围内。预设压差范围的作用是保证煤粉能够根据气化炉负荷不同随气体正常流动,本申请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预设压差范围为大于或等于0.6MPa,当然用户也可根据需要自行设定,在此不做限定。S3、调节位于给料罐1和气化炉3之间的粉煤调节阀21的开度,以保证煤粉输送量稳定。可选的,粉煤输送管线4中设有粉煤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粉煤流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获取气化炉(3)的第二压力和给料罐(1)的第一压力,并计算所述气化炉(3)和所述给料罐(1)之间的压差;/n调节用以向所述给料罐(1)输送气体的压力调节阀(54),以控制所述压差位于预设压差范围内;/n调节位于所述给料罐(1)和所述气化炉(3)之间的粉煤输送管线(4)中的粉煤调节阀(21)的开度,以保证粉煤输送量稳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粉煤流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气化炉(3)的第二压力和给料罐(1)的第一压力,并计算所述气化炉(3)和所述给料罐(1)之间的压差;
调节用以向所述给料罐(1)输送气体的压力调节阀(54),以控制所述压差位于预设压差范围内;
调节位于所述给料罐(1)和所述气化炉(3)之间的粉煤输送管线(4)中的粉煤调节阀(21)的开度,以保证粉煤输送量稳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煤流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位于所述给料罐(1)和所述气化炉(3)之间的粉煤输送管线(4)中的粉煤调节阀(21)的开度,还包括:
开启粉煤补气器(2)入口的补气阀(51)、以向所述粉煤输送管线(4)中的粉煤补气增压,所述粉煤补气器(2)位于所述给料罐(1)和所述粉煤调节阀(2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粉煤流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粉煤补气器(2)入口的补气阀(51)、以向所述给料罐(1)和所述气化炉(3)之间的粉煤输送管线(4)补气增压,还包括:
获取所述粉煤补气器(2)后所述粉煤输送管线(4)中的第三压力,判断煤粉在所述粉煤输送管线(4)中的输送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粉煤流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气化炉(3)的压力和给料罐(1)的压力前,还包括:
将煤粉输送至所述给料罐(1)中;
开启压力调节阀(54),升高所述给料罐(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凤芹,吴永国,于利红,王军,赵梅梅,张彦,李磊,刘峰,李彩艳,
申请(专利权)人: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兖矿水煤浆气化及煤化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