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磁流变弹性体的柔性抛光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70018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磁流变弹性体的柔性抛光头,该装置由连接轴、支架、一号导线、二号骨架、二号电磁线圈、二号隔磁套、托盖、磁流变弹性体、磨粒、压力传感器、一号隔磁套、一号电磁线圈、一号骨架、盖板、导磁铁芯、套筒、二号导线、控制器组成。所述连接轴置于支架顶端;所述套筒置于连接轴底部;所述二号骨架置于支架底端外圈中,且盖板置于其上部;所述一号骨架置于骨架的底部内圈中,且导磁铁芯置于其上部;所述托盖与支架采用螺纹连接;所述磁流变弹性体置于支架底部和托盖之间;所述磨粒嵌在磁流变弹性体内;所述控制器置于套筒内部,且其输出端连接的一号导线和二号导线分别连接至一号电磁线圈和二号电磁线圈;所述的一号电磁线圈和二号电磁线圈分别置于一号骨架和二号骨架内部,且外侧分别由一号隔磁套和二号隔磁套包裹;所述压力传感器置于磁流变弹性体内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磁流变弹性体的柔性抛光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抛光工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磁流变弹性体的柔性抛光头。
技术介绍
抛光在机械行业中随处可见,抛光方式大致有手工抛光、机械抛光、振动抛光、滚桶抛光和电化学抛光,大部分抛光方式采用的是刚性抛光头,对于复杂曲面的抛光较为困难,做出来的产品效果不好。其他方式抛光过程复杂,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高,还会产生废气废水、污染环境等不良影响。因此本专利技术利用磁场控制磁流变弹性体的刚度特性,设计了一种基于磁流变弹性体的柔性抛光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磁流变弹性体的柔性抛光头,为了解决抛光表面不均匀的问题。为了能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方式来实现:该装置由连接轴1、支架2、一号导线3、二号骨架4、二号电磁线圈5、二号隔磁套6、托盖7、磁流变弹性体8、磨粒81、压力传感器9、一号隔磁套10、一号电磁线圈11、一号骨架12、盖板13、导磁铁芯14、套筒15、二号导线16、控制器17组成。所述连接轴1置于支架2顶端;所述套筒15置于连接轴1底部;所述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磁流变弹性体的柔性抛光头,该装置由连接轴(1)、支架(2)、一号导线(3)、二号骨架(4)、二号电磁线圈(5)、二号隔磁套(6)、托盖(7)、磁流变弹性体(8)、磨粒(81)、压力传感器(9)、一号隔磁套(10)、一号电磁线圈(11)、一号骨架(12)、盖板(13)、导磁铁芯(14)、套筒(15)、二号导线(16)、控制器(17)组成。所述连接轴(1)置于支架(2)顶端;所述套筒(15)置于连接轴(1)底部;所述二号骨架(4)置于支架(2)底部外圈中,且盖板(13)置于其上部;所述一号骨架(12)置于支架(2)的底部内圈中,且导磁铁芯(14)置于其上部;所述托盖(7)与支架(2)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磁流变弹性体的柔性抛光头,该装置由连接轴(1)、支架(2)、一号导线(3)、二号骨架(4)、二号电磁线圈(5)、二号隔磁套(6)、托盖(7)、磁流变弹性体(8)、磨粒(81)、压力传感器(9)、一号隔磁套(10)、一号电磁线圈(11)、一号骨架(12)、盖板(13)、导磁铁芯(14)、套筒(15)、二号导线(16)、控制器(17)组成。所述连接轴(1)置于支架(2)顶端;所述套筒(15)置于连接轴(1)底部;所述二号骨架(4)置于支架(2)底部外圈中,且盖板(13)置于其上部;所述一号骨架(12)置于支架(2)的底部内圈中,且导磁铁芯(14)置于其上部;所述托盖(7)与支架(2)采用螺纹连接;所述磁流变弹性体(8)置于支架(2)底部和托盖(7)之间;所述磨粒(81)嵌在磁流变弹性体(8)内;所述控制器(17)置于套筒内部,且其输出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崇秋鄂世举贺新升陈俊元高春甫王智深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