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诊断成像装置的内窥镜成像设备、成像系统及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9820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23 02:42
本申请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诊断成像装置的内窥镜成像设备、成像系统及其方法,该设备包括:诊断成像装置、外部控制装置和可服用的胶囊内窥镜。所述外部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胶囊内窥镜在目标区域内的位置和/或姿态;所述诊断成像装置设置在所述胶囊内窥镜内,用于在所述外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对目标区域进行诊断成像。本申请提供的内窥镜成像设备及其成像方法利用诊断成像装置对目标区域进行检查,而不必采用组织活检的方式,不仅提高了病变区的检查准确性,还降低了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诊断成像装置的内窥镜成像设备、成像系统及其方法
本申请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诊断成像装置的内窥镜成像设备、成像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胶囊内窥镜是一种置于胶囊形外壳内的微型摄像机。这样一个药丸状的摄像机被患者吞下后,会沿着患者的胃肠道行进,同时拍摄一系列图片。胶囊内窥镜穿过患者的消化系统后,所拍摄的图像会同时发送到患者体外的接收器,医生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进行实时检查。胶囊内窥镜检查已被证明在患者胃肠道检查方面是一项非常成功的技术,除此外,在小肠检查方面,该技术比传统内窥镜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因为传统内窥镜很难到达小肠等区域。然而,研究表明,胶囊内窥镜所拍摄的图像仅可用作疾病筛查工具。到目前为止,在临床环境中,为了对某一区域进行更精确的诊断,普遍的方式是进行活组织检查。通常,活检需要先从该区域切下一部分组织,然后使用高分辨率显微镜观察所切组织,并基于形态特征因素进行评估。因为活检仅提供稀疏采样,且不一定完全代表所检查的区域,而且患者总是担心进行组织活检是否有感染风险。因此,应减少具有潜在活检风险的劳动/手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内窥镜成像设备、成像系统及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高检查准确性,降低感染风险。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内窥镜成像设备,其中,包括:诊断成像装置、外部控制装置和可服用的胶囊内窥镜;所述外部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胶囊内窥镜在目标区域内的位置和/或姿态;所述诊断成像装置设置在所述胶囊内窥镜内,用于在所述外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对目标区域进行诊断成像。如上所述的内窥镜成像设备,其中,优选的是,所述胶囊内窥镜包括本体、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分别固定于所述本体的两端,且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二端部和所述本体共同围成容纳腔;所述胶囊内窥镜还包括磁体,所述磁体和所述诊断成像装置均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用于与所述外部控制装置相配合。如上所述的内窥镜成像设备,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本体为圆柱筒状。如上所述的内窥镜成像设备,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端部为半球状。如上所述的内窥镜成像设备,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端部为透光设计。如上所述的内窥镜成像设备,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端部为切去球顶的半球状。如上所述的内窥镜成像设备,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端部为透光设计。如上所述的内窥镜成像设备,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端部和/或所述第二端部均设置有抗反射涂层。如上所述的内窥镜成像设备,其中,优选的是,所述胶囊内窥镜还包括拍照摄像装置,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用于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拍照和/或摄像。如上所述的内窥镜成像设备,其中,优选的是,所述胶囊内窥镜还包括第一光源,用于与所述拍照摄像装置或所述诊断成像装置相配合,为所述目标区域照明。如上所述的内窥镜成像设备,其中,优选的是,所述胶囊内窥镜还包括第二光源和/或第三光源,用于与所述诊断成像装置或所述拍照摄像装置配合,为所述目标区域照明。如上所述的内窥镜成像设备,其中,优选的是,在所述诊断成像装置所对的所述第一端部或所述第二端部上的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光源所对的所述第一端部或所述第二端部上的第二区域之间,设置有第一挡光部;在所述诊断成像装置所对的所述第一端部或所述第二端部上的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三光源所对的所述第一端部或所述第二端部上的第三区域之间,设置有第二挡光部。如上所述的内窥镜成像设备,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挡光部和所述第二挡光部均设置在同一个挡圈上。如上所述的内窥镜成像设备,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光源和所述第三光源的数量相同,并以诊断成像装置的中心对称。如上所述的内窥镜成像设备,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光源和所述第三光源用于提供的光的波长为0.2~300μm。如上所述的内窥镜成像设备,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光源和所述第三光源位于所述胶囊内窥镜的同一侧;所述第一光源位于所述胶囊内窥镜远离所述第二光源和所述第三光源所在的一侧。如上所述的内窥镜成像设备,其中,优选的是,所述诊断成像装置为倾斜反射式相衬显微镜。如上所述的内窥镜成像设备,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光源和第三光源用于以相同波长的光或相同光谱的光同时对诊断成像装置照明,或用于以不同波长的光分别对诊断成像装置照明。如上所述的内窥镜成像设备,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外部控制装置包括磁球和与磁球相配合的控制器;所述磁球用于与所述胶囊内窥镜的磁体相配合改变所述胶囊内窥镜的位置和/或姿态;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诊断成像装置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诊断成像。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内窥镜成像系统,运行于外部控制装置的控制器中,其中,通过以下步骤对胶囊内窥镜进行控制:获取胶囊内窥镜的位置,并控制胶囊内窥镜运动至目标区域;控制胶囊内窥镜运动改变姿态;控制诊断成像装置对目标区域进行诊断成像。如上所述的内窥镜成像系统,其中,优选的是,在所述胶囊内窥镜运动改变姿态之前,还包括:控制拍照摄像装置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拍照和/或摄像。如上所述的内窥镜成像系统,其中,优选的是,在所述拍照摄像装置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拍照和/或摄像之后,还包括:磁球控制所述胶囊内窥镜旋转180度;控制器控制第二光源和第三光源照射目标区域;控制器控制诊断成像装置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诊断成像。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内窥镜成像方法,其中,包括:外部控制装置控制所述胶囊内窥镜运动至目标区域;外部控制装置控制所述胶囊内窥镜运动改变姿态;外部控制装置控制诊断成像装置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诊断成像。如上所述的内窥镜成像方法,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外部控制装置控制所述胶囊内窥镜运动至目标区域包括:磁球与所述胶囊内窥镜的磁体相配合,控制所述胶囊内窥镜运动至目标区域。如上所述的内窥镜成像方法,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外部控制装置控制所述胶囊内窥镜运动改变姿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外部控制装置控制拍照摄像装置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拍照和/或摄像。如上所述的内窥镜成像方法,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外部控制装置控制拍照摄像装置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拍照和/或摄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磁球控制所述胶囊内窥镜旋转180度;控制器控制第二光源和第三光源照射目标区域;控制器控制诊断成像装置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诊断成像。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所提供的内窥镜成像设备、成像系统及其成像方法利用诊断成像装置对目标区域进行检查,而不必采用组织活检的方式,不仅提高了病变区的检查准确性,还降低了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窥镜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诊断成像装置、外部控制装置和可服用的胶囊内窥镜;/n所述外部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胶囊内窥镜在目标区域内的位置和/或姿态;/n所述诊断成像装置设置在所述胶囊内窥镜内,用于在所述外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对目标区域进行诊断成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窥镜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诊断成像装置、外部控制装置和可服用的胶囊内窥镜;
所述外部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胶囊内窥镜在目标区域内的位置和/或姿态;
所述诊断成像装置设置在所述胶囊内窥镜内,用于在所述外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对目标区域进行诊断成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囊内窥镜包括本体、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分别固定于所述本体的两端,且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二端部和所述本体共同围成容纳腔;
所述胶囊内窥镜还包括磁体,所述磁体和所述诊断成像装置均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用于与所述外部控制装置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为圆柱筒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为半球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为透光设计。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部为切去球顶的半球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窥镜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部为透光设计。


8.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内窥镜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和/或所述第二端部均设置有抗反射涂层。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囊内窥镜还包括拍照摄像装置,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用于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拍照和/或摄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窥镜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囊内窥镜还包括第一光源,用于与所述拍照摄像装置或所述诊断成像装置相配合,为所述目标区域照明。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窥镜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囊内窥镜还包括第二光源和/或第三光源,用于与所述诊断成像装置或所述拍照摄像装置配合,为所述目标区域照明。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窥镜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诊断成像装置所对的所述第一端部或所述第二端部上的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光源所对的所述第一端部或所述第二端部上的第二区域之间,设置有第一挡光部;
在所述诊断成像装置所对的所述第一端部或所述第二端部上的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三光源所对的所述第一端部或所述第二端部上的第三区域之间,设置有第二挡光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内窥镜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光部和所述第二挡光部均设置在同一个挡圈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窥镜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源和所述第三光源的数量相同,并以诊断成像装置的中心对称。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内窥镜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源和所述第三光源用于提供的光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安翰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