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电机转子结构及绕线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69492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转子研发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电机转子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电机转子结构,包括转子、线圈、换向器、矽钢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矽钢片组为多组环设于所述的转轴上,所述的矽钢片组呈斜平行四边形,所述矽钢片组的底边与其一相邻边的夹角为10°‑18°,与现有的技术优势在于:本发明专利技术转子通过改变绕线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改变矽钢片结构,使转子工作时对永磁体磁场切割更加均匀,旋转平顺,提高扭矩的同时降低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电机转子结构及绕线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转子研发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微电机转子结构及绕线方法。
技术介绍
微电机是指直径小于160mm或额定功率小于750mW的电机,微电机门类繁多,大体可分为直流电动机、交流电动机、自态角电动机、步进电动机、旋转变压器、轴角编码器、交直流两用电动机、测速发电机、感应同步器、直线电机、压电电动机、电机机组、其他特种电机等13大类。微电机综合了电机、微电子、电力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精密机械、新材料等多门学科的高新技术行业,现有的微电机在产品性能以及优化上,均依然具有较大空间,如微电机保持良好持续的驱动力、更紧凑的结构等,均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解决
技术介绍
至少一个技术问题而设计的一种微电机转子结构及绕线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电机转子结构,包括转子、线圈、换向器、矽钢片组,所述的矽钢片组为多组环设于所述的转轴上,所述的矽钢片组呈斜平行四边形,所述矽钢片组的底边与其一相邻边的夹角为10°-18°。作为可选的,所述的矽钢片组接近于转轴两侧端部的分别为矽钢片短边侧,矽钢片短边侧的两侧为矽钢片的长边侧,长边侧长度大于短边侧。作为可选的,每组矽钢片组长边侧与相邻矽钢片组的长边侧平行间隔错开设置。作为可选的,所述的矽钢片组的外环面为圆弧状。作为可选的,所述的矽钢片组由多片依次错位的矽钢片依次层叠组合而成。一种微电机转子的绕线方法:1,将转子可转动的安装于绕线轴上,并采用邻极绕线法进行绕制。作为可选的,A,微电机转子的换向器4上设有绕线挂钩5,相邻的矽钢片3之间的间隔形成矽钢片槽6,磁极a与磁极b为一对磁极,磁极c与磁极d为一对磁极,磁极e与磁极f为一对磁极;B,漆包线的首端挂入绕线挂钩B,漆包线的尾端沿转轴绕180°后挂入与绕线挂钩B对称设置的绕线挂钩A上,漆包线的尾端沿转轴绕120°后,依次穿过第三矽钢片槽C1和第五矽钢片槽E1,绕制若干圈后,C,漆包线的尾端沿转轴绕180°后,依次穿过第四矽钢片槽D1和第六矽钢片槽F1,绕制若干圈后;D,漆包线的尾端沿转轴绕180°后挂入绕线挂钩C,再沿转轴绕180°挂入绕线挂钩D,漆包线的尾端沿转轴绕120°后,依次穿过第五矽钢片槽E1和第一矽钢片槽A1,绕制若干圈后;E,漆包线的尾端沿转轴绕180°后,依次穿过第六矽钢片槽F1和第二矽钢片槽B1,漆包线的尾端沿转轴绕180°后挂入绕线挂钩E,再沿转轴绕180°挂入绕线挂钩F,漆包线的尾端沿转轴绕120°后,依次穿过第一矽钢片槽A1和第四矽钢片槽D1,绕制若干圈后;F,漆包线的尾端沿转轴绕180°后,依次穿过第六矽钢片槽B1和第一矽钢片槽C1,绕制若干圈后,漆包线的尾端沿转轴绕180°后挂入绕线挂钩A。作为可选的,所述的绕线轴设置有用于传动所述的转轴旋转的转轴旋转传动机构。作为可选的,所述的绕线轴包括绕线轴主体,所述的绕线轴主体开设供所述的转子转轴插设的插口,所述的转子转轴位于插口的一端套设橡胶环,所述的插口设置有用于锁止或打开所述橡胶环的锁止件。作为可选的,所述的锁止件包括对合设置的锁止半环,所述的锁止半环对合时形成直径小于所述的橡胶环的锁止环,所述的锁止半环打开时形成直径大于所述橡胶环的锁止环。作为可选的,在位于所述的锁止半环的两侧分别对应设置有驱动所述的锁止半环对合或打开的侧推组件。作为可选的,所述的侧推组件包括侧推气缸通过活塞杆驱动连接所述的锁止半环。作为可选的,在位于所述的锁止半环连接的侧导向块与所述的侧推气缸之间的活塞杆套设有侧弹簧。作为可选的,在所述的绕线轴主体上设置有对所述的活塞杆的驱动方向进行导向的侧导向轨,所述的侧导向块滑动配合于所述的侧导向轨上。作为可选的,在所述的插口底部处设置有传动所述的转子转轴旋转的第一传动机构。作为可选的,所述的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电机传动的第一旋转轴套,所述的第一旋转轴套的直径与所述的转子转轴直径配合,在所述的第一旋转轴套内设置有内环胶层。作为可选的,所述的插口内设置有下基座,第一旋转电机安装于所述的下基座之上,所述的下基座竖向通过竖向滑动件竖向滑动于所述的插口内。作为可选的,在所述的插口底部与所述的下基座底部之间设置有对所述的下基座输出作用力的下弹簧。作为可选的,在位于所述的插口之上设置有动力臂,在所述的动力臂上设置有传动于所述的转子转轴的第二传动机构。作为可选的,所述的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传动电机传动的第二旋转轴套,所述的第二旋转轴套的直径与所述的转子转轴直径配合,在所述的第二旋转轴套内设置有内环胶层。作为可选的,所述的第二传动电机安装于上基座上,动力臂上设置有下压气缸,所述的下压气缸往所述的插口方向驱动连接下基座带动所述的下基座往所述的插口方向运动。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转子通过改变绕线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改变矽钢片结构,使转子工作时对永磁体磁场切割更加均匀,旋转平顺,提高扭矩的同时降低噪音。附图说明附图1为微电机转子的结构图;附图2为本实施例微电机转子结构图;附图3为带橡胶环微电机转子结构图;附图4为绕线轴柱体结构图;附图5为动力臂结构图;附图6为动力臂与绕线轴主体组装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照图1-2,一种微电机转子结构,包括转子、线圈、换向器、矽钢片组,所述的矽钢片组为多组环设于所述的转轴上,所述的矽钢片组呈斜平行四边形,所述矽钢片组的底边与其一相邻边的夹角为10°-18°。作为可选的,所述的矽钢片组接近于转轴两侧端部的分别为矽钢片短边侧,矽钢片短边侧的两侧为矽钢片的长边侧,长边侧长度大于短边侧。基于本结构,在转子旋转过程中,使转子工作时对永磁体磁场切割更加均匀,旋转平顺,提高扭矩的同时降低噪音。作为可选的,具体的一种结构中,每组矽钢片组长边侧与相邻矽钢片组的长边侧平行间隔错开设置,所述的矽钢片组的外环面为圆弧状。作为可选的,所述的矽钢片组由多片依次错位的矽钢片依次层叠组合而成。实施例2:参照图1-6一种微电机转子的绕线方法:1,将转子可转动的安装于绕线轴上,并采用邻极绕线法进行绕制。作为可选的,A,微电机转子的换向器4上设有绕线挂钩5,相邻的矽钢片3之间的间隔形成矽钢片槽6,磁极a与磁极b为一对磁极,磁极c与磁极d为一对磁极,磁极e与磁极f为一对磁极;B,漆包线的首端挂入绕线挂钩B,漆包线的尾端沿转轴绕180°后挂入与绕线挂钩B对称设置的绕线挂钩A上,漆包线的尾端沿转轴绕120°后,依次穿过第三矽钢片槽C1和第五矽钢片槽E1,绕制若干圈后;C,漆包线的尾端沿转轴绕180°后,依次穿过第四矽钢片槽D1和第六矽钢片槽F1,绕制若干圈后;D,漆包线的尾端沿转轴绕180°后挂入绕线挂钩C,再沿转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电机转子结构,包括转子、线圈、换向器、矽钢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矽钢片组为多组环设于所述的转轴上,所述的矽钢片组呈斜平行四边形,所述矽钢片组的底边与其一相邻边的夹角为10°-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电机转子结构,包括转子、线圈、换向器、矽钢片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矽钢片组为多组环设于所述的转轴上,所述的矽钢片组呈斜平行四边形,所述矽钢片组的底边与其一相邻边的夹角为10°-1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电机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矽钢片组接近于转轴两侧端部的分别为矽钢片短边侧,矽钢片短边侧的两侧为矽钢片的长边侧,长边侧长度大于短边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电机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每组矽钢片组长边侧与相邻矽钢片组的长边侧平行间隔错开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电机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矽钢片组的外环面为圆弧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电机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矽钢片组由多片依次错位的矽钢片依次层叠组合而成。


6.一种微电机转子的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将转子可转动的安装于绕线轴上,并采用邻极绕线法进行绕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电机转子绕线方法:
A,微电机转子的换向器4上设有绕线挂钩5,相邻的矽钢片3之间的间隔形成矽钢片槽6,磁极a与磁极b为一对磁极,磁极c与磁极d为一对磁极,磁极e与磁极f为一对磁极;
B,漆包线的首端挂入绕线挂钩B,漆包线的尾端沿转轴绕180°后挂入与绕线挂钩B对称设置的绕线挂钩A上,漆包线的尾端沿转轴绕120°后,依次穿过第三矽钢片槽C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广庆黄伟娜
申请(专利权)人:揭阳市弘嘉友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