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相机焦距和偏振角度调节机构及相机
本技术涉及光学成像
,尤其涉及相机焦距和偏振角度调节机构及相机。
技术介绍
传统的光学成像技术在恶劣的成像环境下会导致目标探测能力下降,而偏振成像技术相比于传统的强度成像系统具有能够获得多维偏振信息的特点,对于滤除背景和其它的无效信息,增强图像质量,有效提高目标的识别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偏振成像技术是通过采集多幅含有不同光学特征的同一场景图像,从多幅图像中获取目标反射光信息和背景光信息并将其分离,进而通过算法融合出一幅复原后的清晰图像。目前偏振成像的分时采集系统是通过在相机镜头前增加偏振片,手动旋转偏振片到一定角度后采集一幅图片,在同样的场景中再手动旋转偏振片的角度再采集一幅图片,以此来获得不同偏振态下的多幅图片。但是,这种手动调节偏振片角度的方式繁琐,且容易移动相机,造成成像偏移导致后续图像融合困难。特别是当需要对相机封装后使用时,更不能实现对于相机的调焦和偏振片角度的手动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机焦距和偏振角度调节机构及相机,该相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相机焦距和偏振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调焦焦圈调节组件和偏振片调节组件;所述调焦焦圈调节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调焦焦圈外的第一从动齿环,与所述第一从动齿环啮合的第一主动齿轮,以及第一主动齿轮驱动部件,所述第一从动齿环转轴与所述调焦焦圈中心线共线设置,所述第一从动齿环转轴与第一主动齿轮转轴平行设置;所述偏振片调节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偏振片外的第二从动齿环,与所述第二从动齿环啮合的第二主动齿轮,以及第二主动齿轮驱动部件,所述第二从动齿环转轴与所述偏振片中心线共线设置,所述第二从动齿环转轴与第二主动齿轮转轴平行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相机焦距和偏振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调焦焦圈调节组件和偏振片调节组件;所述调焦焦圈调节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调焦焦圈外的第一从动齿环,与所述第一从动齿环啮合的第一主动齿轮,以及第一主动齿轮驱动部件,所述第一从动齿环转轴与所述调焦焦圈中心线共线设置,所述第一从动齿环转轴与第一主动齿轮转轴平行设置;所述偏振片调节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偏振片外的第二从动齿环,与所述第二从动齿环啮合的第二主动齿轮,以及第二主动齿轮驱动部件,所述第二从动齿环转轴与所述偏振片中心线共线设置,所述第二从动齿环转轴与第二主动齿轮转轴平行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机焦距和偏振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驱动部件包括第一转动电机,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安装在所述第一转动电机的驱动轴上,所述第二主动齿轮驱动部件包括第二转动电机,所述第二主动齿轮安装在所述第二转动电机的驱动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机焦距和偏振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固定安装相机本体的相机支座,所述相机支座固定安装有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一转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架上,所述第二转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相机焦距和偏振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分别设于所述相机支座的两侧,所述相机支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相机本体,所述第一安装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电机,所述第二安装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电机,所述相机支座、所述第一安装架和所述第二安装架均开设有与所述螺栓适配的安装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相机焦距和偏振角度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所述第一转动电机的第一电机控制器,以及控制所述第二转动电机的第二电机控制器,所述第一转动电机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所述第二转动电机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机控制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卫红,杨依光,李绪锦,徐德刚,胡浩丰,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发展中心,天津大学青岛海洋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