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驱动装置、相机模组与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7689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20:13
一种镜头驱动装置、相机模组与电子设备,镜头驱动装置,包括底座结构与动子,所述动子用于承载镜头且能相对所述底座结构运动,所述底座结构包括底座与安装于所述底座上表面用以连接所述动子的弹片;所述底座包括座体,所述座体在两相邻角落位置分别向上延伸设有第一角柱,在两所述第一角柱之间,座体向上延伸形成有侧壁,所述第一角柱与所述侧壁之间形成有形状与所述弹片尾部相同以嵌设所述弹片尾部于其中的槽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座体向上延伸形成侧壁,且第一角柱与侧壁之间形成有形状与弹片尾部相同以嵌设弹片尾部于其中的槽道,从而能底座强度,且能牢靠固定弹片于底座上,不需Inserting molding成型,加工简单,能显著提升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镜头驱动装置、相机模组与电子设备
本技术涉及成像
,特别是涉及一种镜头驱动装置、相机模组与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相机模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除了相机,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上都配备了相机模组,以方便人们随时随地拍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与乐趣。相机模组包括固定焦距(FF)相机模组和自动对焦(AF)相机模组,在自动对焦(AF)相机模组中,可通过镜头驱动装置(马达)驱动镜头移动,实现对焦。同时,目前相机模组通常具有防抖功能,为此,也需使镜头能移动。为了使镜头移动,镜头驱动装置通常设置定子与动子,动子承载镜头,且可相对定子相对运动。定子包括底座结构,底座结构包括底座与安装于底座上表面用以连接动子的弹片。通常底座包括座体以及设于座体四个角落的四个角柱,用以与壳体配合。座体为平板状,结构较弱,通常需要通过Insertingmolding(插入成型)金属片于座体中以提高其强度。另外,弹片也通常需要通过Insertingmolding固定于座体中。但Insertingmolding成型复杂,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前面的叙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生产效率的镜头驱动装置、相机模组与电子设备。本技术提供一种镜头驱动装置,包括底座结构与动子,所述动子用于承载镜头且能相对所述底座结构运动,所述底座结构包括底座与安装于所述底座上表面用以连接所述动子的弹片;所述底座包括座体,所述座体在两相邻角落位置分别向上延伸设有第一角柱,在两所述第一角柱之间,座体向上延伸形成有侧壁,所述第一角柱与所述侧壁之间形成有形状与所述弹片尾部相同以嵌设所述弹片尾部于其中的槽道。进一步地,所述槽道上表面高于所述座体上表面。进一步地,所述座体在另两角落位置分别向上延伸设有第二角柱,所述弹片包括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上均设有安装孔;各所述第一角柱在靠近所述第二角柱的一侧设有上表面低于所述第一角柱上表面的第一阶梯部,所述第一阶梯部上表面设有用以与所述安装孔配合固定的第一凸柱;各所述第二角柱在靠近所述第一角柱的一侧设有上表面低于所述第二角柱上表面的第二阶梯部,所述第二阶梯部上表面设有用以与所述安装孔配合固定的第二凸柱。进一步地,还包括壳体,所述底座结构与壳体形成一用以收容所述动子的收容腔体,所述壳体包括顶板以及四个由顶板边缘向下延伸形成的侧板,相邻的所述侧板之间设有内弧面;所述第一角柱、第二角柱均设有与所述内弧面配合的外弧面。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其中两相对侧板内侧设有凸起,所述动子包括用于承载镜头的载体,所述载体对应所述凸起设有对应面,所述凸起与对应面之间具有用以限制所述载体运动的间隙。进一步地,所述凸起包括由侧板朝内垂直延伸形成的第一凸起部以及由第一凸起部进一步朝内垂直延伸形成的第二凸起部。进一步地,设凸起的所述侧板在两端部内侧设有两个凸起,两个所述凸起之间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凸起与不设凸起的所述侧板之间设有第二连接部。进一步地,所述弹片尾部位于所述第一端部末端,且呈弯折状。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相机模组,包括如上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相机模组。本技术提供的镜头驱动装置、相机模组与电子设备,通过座体向上延伸形成侧壁,且第一角柱与侧壁之间形成有形状与弹片尾部相同以嵌设弹片尾部于其中的槽道,从而能底座强度,且能牢靠固定弹片于底座上,不需Insertingmolding成型,加工简单,能显著提升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镜头驱动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镜头驱动装置中壳体与载体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图2所示壳体与载体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图2所示壳体与载体的立体组合图。图5为图1所示镜头驱动装置中底座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6为图5所示底座结构的立体组合图。图7为图1所示镜头驱动装置中底座与FPC模组的立体分解图。图8为图7所示底座与FPC模组的立体组合图。图9为图7所示底座与FPC模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10为图9所示底座与FPC模组的立体组合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镜头驱动装置包括动子1、定子(未标示)。动子1承载镜头(未图示),且可相对定子相对运动,以实现自动对焦与光学防抖等功能。定子包括底座结构2与壳体3,底座结构2与壳体3形成一收容腔体,以收容动子1于其中。底座结构2包括底座21与安装于底座21上表面的第二弹片22,且壳体3与动子1之间设有第一弹片4,第一弹片4与第二弹片22均连接动子1,用以使动子1相对定子2在竖直方向上保持在预定的位置,且在运动后能回复动原状态。如图2至图4所示,壳体3为塑胶材质成型而成,呈罩状结构,包括方形顶板31以及由顶板31边缘向下延伸形成的侧板32。顶板31中部设有通孔310,以避让镜头。相邻侧板32之间设有具有内弧面33的过渡圆角部(未标示)。其中两相对侧板32的两端部内侧分别设有凸起34,每一凸起34包括由侧板32朝内垂直延伸形成的第一凸起部341以及由第一凸起部341进一步朝内垂直延伸形成的第二凸起部342。第一凸起部341与第二凸起部342均呈长方体状,第一凸起部341、第二凸起部342上表面均与顶板31连接,第一凸起部341下表面低于侧板32下缘,第二凸起部342下表面低于第一凸起部341下表面。同一侧板32延伸出的两第一凸起部341之间设有第一连接部35。同一侧板32延伸出的两凸起34与未设凸起34的侧板32之间设有第二连接部36。第一凸起部341、第一连接部35、第二连接部36可以加强第二凸起部342的强度,并且能避让动子1上各种元件。动子1包括用以承载镜头的载体11,载体11上安装有线圈12等结构。载体11对应第二凸起部342设有对应面111,对应面111与第二凸起部342内表面之间具有预设间隙,用以限制载体11相对于底座结构2在横向上的位移和/或旋转位移。且通过第二凸起部342增加壳体3和载体11的撞击强度,保护壳体3免受损伤;且增加壳体3和载体11的撞击面积,减少撞击时产生的碎屑,减少甚至避免相机模组在成像时产生污点。如图5、图6所示,底座21设有方形平板状座体211,座体211在两相邻角落位置分别向上延伸设有第一角柱213,在另两角落设有第二角柱212。第一角柱213在角落处设有外弧面2131,以与内弧面33相配合。各第一角柱213在靠近第二角柱212的一侧设有上表面低于第一角柱213上表面的第一阶梯部216,第一阶梯部216上表面设有第一凸柱217(如图9)。两第一角柱213之间,座体向上延伸形成有侧壁218,第一角柱213与侧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结构与动子,所述动子用于承载镜头且能相对所述底座结构运动,所述底座结构包括底座与安装于所述底座上表面用以连接所述动子的弹片;所述底座包括座体,所述座体在两相邻角落位置分别向上延伸设有第一角柱,在两所述第一角柱之间,座体向上延伸形成有侧壁,所述第一角柱与所述侧壁之间形成有形状与所述弹片尾部相同以嵌设所述弹片尾部于其中的槽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结构与动子,所述动子用于承载镜头且能相对所述底座结构运动,所述底座结构包括底座与安装于所述底座上表面用以连接所述动子的弹片;所述底座包括座体,所述座体在两相邻角落位置分别向上延伸设有第一角柱,在两所述第一角柱之间,座体向上延伸形成有侧壁,所述第一角柱与所述侧壁之间形成有形状与所述弹片尾部相同以嵌设所述弹片尾部于其中的槽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道上表面高于所述座体上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在另两角落位置分别向上延伸设有第二角柱,所述弹片包括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上均设有安装孔;各所述第一角柱在靠近所述第二角柱的一侧设有上表面低于所述第一角柱上表面的第一阶梯部,所述第一阶梯部上表面设有用以与所述安装孔配合固定的第一凸柱;各所述第二角柱在靠近所述第一角柱的一侧设有上表面低于所述第二角柱上表面的第二阶梯部,所述第二阶梯部上表面设有用以与所述安装孔配合固定的第二凸柱。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所述底座结构与壳体形成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华蔡振鹏耿德良
申请(专利权)人: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