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多角度可视的超导带材冲击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8818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角度可视的超导带材冲击架,属于电阻型超导限流器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和活动设置于底座上的圆盘支架,圆盘支架上设有用于安装超导带材的连接机构,超导带材上设有梯形骨架;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超导带材两端的圆柱形导电夹具和套接在圆柱形导电夹具外的绝缘套筒,绝缘套筒连接至所述圆盘支架上;圆柱形导电夹具可在绝缘套筒内转动以改变超导带材的角度;圆柱形导电夹具连接有导线。通过圆柱形导电夹具的转动改变超导带材的旋转角度,实现带材沿宽度方向的角度变化。通过圆盘支架的旋转,可以实现带材沿长度方向的角度变化,可在圆盘支架上设置多个超导带材,由此实现空间多角度、多层超导带材同时冲击,并提供清晰安全的观测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角度可视的超导带材冲击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阻型超导限流器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角度可视的超导带材冲击架。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电力需求的扩大,电网容量也日益增大,伴随着电网的短路故障水平也迅速增加,短路电流超标问题日渐严重,故在电网中引入限流器设备在保障电网安全运行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其中电阻型超导限流器以其结构简单、自动触发、限流效果明显、技术上相对容易实现等独特的优势,在110kV以上的高电压等级的输电网应用广泛。电网发生故障时,短路电流流经超导体,超导体瞬间自触发地从超导态转变为高阻抗状态,将短路电流限制在一定水平从而保障电路的安全,故障切除后,超导体又随着降温自动恢复至超导态。这种限流器的核心结构是高温超导带绕制形成的线圈,如图1所示,将单根高温超导带材01在用于匝间绝缘的梯形骨架02的支撑下,双向并绕形成单个盘式线圈,再在两侧均需加装大型毂轮03固定。而基于以上结构的电阻型超导限流器目前主要存在两个不足之处:一是超导限流器失超复温时间过长,无法满足电网重合闸要求,使得断电时间延长;二是失超时短路电流经过的超导材料,会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焦耳热,热量累积过高会削弱超导体的电力和应力特性,甚至使超导体烧坏。因此失超复温的速度是制约着超导限流器发展的主要瓶颈。失超过程的产生的热量主要是通过液氮的相变带走,失超复温过程本质上就是液氮暴沸产生大量气泡的沸腾换热过程,若从气泡特性的角度考虑加速超导带材的失超复温,气泡包裹于超导带材表面形成膜态沸腾,会使得热阻急剧增大恶化传热,其次气泡的滞留会改变超导线圈周围的电场分布,恶化线圈匝间绝缘环境。因此,气泡的耗散率也成为了超导限流器失超复温的重要判据,探究超导带材表面气泡生成与脱离特性、加快气泡的耗散也是确保限流器安全运行的必要重点。对超导带材失超复温过程的气泡生成的可视化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用于超导带材可视化研究的传统超导带材冲击架,如图2所示,分别将两片紫铜片04叠加在绝缘底盘05的两端,将附加了梯形骨架的单根超导带材两端均插入紫铜片之间的缝隙,再通过螺栓压紧并固定,位于上方的紫铜片焊接接入大电源的引线端,再通过四块方形紫铜片压接的方式,将设有梯形骨架02的单根高温超导带材01接入大电源。后续再将整个带材冲击架浸入装满液氮的杜瓦罐中,将其位置调整至匹配可视窗的合适高度,从而实现从可视窗观测超导带材失超复温过程的气泡的状态。上述超导带材冲击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底盘距离实验段的超导带材太近,仅为单片紫铜片的厚度,会对气泡的逃逸路径产生干扰。(2)仅能实现超导带材空间水平布置时的可视化实验。目前实际使用过程超导带材是绕成线圈接入电网的,局部带材是以各种角度处于液氮环境中的,如图1所示,作为局部实验,应当贴近实际进行多角度观测。倘若直接把冲击架竖立以实现竖直角度的实验,通有大电流的紫铜片会与杜瓦瓶底部接触会造成漏电风险。(3)仅能实现超导带材自身水平布置的可视化实验。受梯形骨架的阻隔,超导带与骨架形成的小孔成为了气泡横向逸出的唯一路径,目前实验表明小孔方向调整为重力方向(即将带材自身翻转至垂直地面)能加速气泡的耗散,加速失超复温,故超导带材自身垂直旋转布置的可视化实验同样需要且具有前瞻性。在传统带材冲击架上将带材翻转至垂直地面,底盘也会随之翻转,使得观测视线被阻挡。(4)传统带材冲击架仅能实现单根带材的冲击及可视化实验。无法观测超导带材在多圈绕制下匝间气泡之间的联动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角度可视的超导带材冲击架,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其结构简单,超导带材安装方便,可以同时实现超导带材的空间多加度布置以及超导带材自身的多角度旋转,且可随实验需要同时布置多层超导带材,满足多种冲击实验条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多角度可视的超导带材冲击架包括底座和活动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圆盘支架,所述圆盘支架上设有用于安装超导带材的连接机构,所述超导带材上设有梯形骨架;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超导带材两端的圆柱形导电夹具和套接在所述圆柱形导电夹具外的绝缘套筒,所述绝缘套筒连接至所述圆盘支架上;所述圆柱形导电夹具可在所述绝缘套筒内转动以改变超导带材的角度;所述圆柱形导电夹具连接有导线。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通过圆柱形导电夹具的转动改变超导带材的旋转角度,实现带材沿宽度方向的角度变化,主要为水平或垂直放置。同时,通过圆盘支架的旋转,可以实现带材沿长度方向的角度变化,此外,可以同时在圆盘支架上设置多个超导带材,由此实现空间多角度、多层超导带材同时冲击,并提供清晰安全的观测条件。与此同时,满足加速失超复温过程的气泡耗散,迎合超导限流器未来发展方向。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圆柱形导电夹具包括对半开的两个半圆柱紫铜块,两半圆柱紫铜块夹住所述超导带材端部后穿过所述的绝缘套筒,进行初步扣紧。为了提高夹具稳定性,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两半圆柱紫铜块的端部设有锁紧抱箍,所述锁紧抱箍为导体,所述的导线连接在该锁紧抱箍上。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锁紧抱箍包括相对的两个半环紫铜片,两半环紫铜片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另一端设有用于调节松紧度的螺栓。为了进一步提高夹具的稳定性,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圆柱形导电夹具上设有用于定位的限位块,所述的绝缘套筒内壁设有与所述限位块配合的滑槽。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绝缘套筒内壁设有用于定位所述超导带材水平放置和垂直放置的两个滑槽。。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绝缘套筒上设有用于连接至所述圆盘支架上的绝缘螺钉。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圆盘支架上设有平行的两个安装槽,分别用于安装位于所述超导带材两端的绝缘螺钉。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圆盘支架上安装有一个或多个所述的超导带材。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底座上设有与所述圆盘支架的边缘配合的凹槽。实现圆盘支架的旋转,从而改变超导带材沿长度方向旋转。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调整圆柱形导电夹具与绝缘套筒的配合实现超导带材自身的水平和垂直两个角度的观测(0°,90°),通过圆盘支架在底座上的旋转实现超导带材空间角度无极变化(0°~90°),其超导带材层数及角度均可根据需求自由布置,且适应不同长度超导带材。为超导带材冲击实验提供了多角度的冲击条件,同时解决了对失超复温过程中气泡观测的多角度可视化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
技术介绍
中的电阻型高温超导限流器的线圈结构及局部超导带材角度示意图;图2为
技术介绍
中的超导带材冲击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单根超导带材组合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导电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单根超导带材组合件组装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单层水平超导带材0°布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三层垂直超导带材30°布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角度可视的超导带材冲击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活动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圆盘支架,所述圆盘支架上设有用于安装超导带材的连接机构,所述超导带材上设有梯形骨架;/n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超导带材两端的圆柱形导电夹具和套接在所述圆柱形导电夹具外的绝缘套筒,所述绝缘套筒连接至所述圆盘支架上;所述圆柱形导电夹具可在所述绝缘套筒内转动以改变超导带材的角度;所述圆柱形导电夹具连接有导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角度可视的超导带材冲击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活动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圆盘支架,所述圆盘支架上设有用于安装超导带材的连接机构,所述超导带材上设有梯形骨架;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超导带材两端的圆柱形导电夹具和套接在所述圆柱形导电夹具外的绝缘套筒,所述绝缘套筒连接至所述圆盘支架上;所述圆柱形导电夹具可在所述绝缘套筒内转动以改变超导带材的角度;所述圆柱形导电夹具连接有导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角度可视的超导带材冲击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柱形导电夹具包括对半开的两个半圆柱紫铜块,两半圆柱紫铜块夹住所述超导带材端部后穿过所述的绝缘套筒,进行初步扣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角度可视的超导带材冲击架,其特征在于,两半圆柱紫铜块的端部设有锁紧抱箍,所述锁紧抱箍为导体,所述的导线连接在该锁紧抱箍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角度可视的超导带材冲击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紧抱箍包括相对的两个半环紫铜片,两半环紫铜片的一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另一端设有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紫英植晓琴金诗奇邱利民王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