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至一专利>正文

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8584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气源和气体管道,其改进之处在于:在所述气体管道上设置有两个控制阀,气体管道经第一控制阀通入被测零件,经第一、第二控制阀通入密封腔体内;该密封腔体内设置有测压液体和中空管,测压液体能沿中空管的空腔上升或下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检测装置,不再将被检测零件浸泡在水中,既节约了水资源,又不会污染环境;用传感器、电控装置、指示灯等代替人工肉眼观察,准确度很高,具有统一判定标准,能保证产品质量;本检测装置结构简单,易于维护。(*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尤其是检测零件密封性能、气密性能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通常都需要对有气密性要求的零件进行气密性检测,以确定其是否漏气、漏液等,进而确定其是否合格,力求将气密性不符合要求的零部件预先检测出来,避免其安装或使用在产品上而降低产品的质量、整体性能或引起质量事故。在机械产品加工发达的重庆,作为汽车、摩托车生产基地,有数量巨大的发动机、缸体、缸头、缸盖、进排气管、变速箱壳体等零件需要进行气密性检测,以判断其是否漏气、漏水等,而现有技术中的检测方法,以缸头、缸盖为例,常常都是用密封堵头将其内腔堵塞,再浸入液体中(水中),以人工肉眼的方式观察其是否冒气泡以及所冒出气泡的多少,从而判断其是否为合格品,是否可以安装在发动机上使用。该种方式的不足主要有如下几点1、浪费水资源,耗用大量的水;2、准确度不高,全凭操作者的经验判断其是否合格,有时需操作者作多角度观察,容易产生漏判;故而,常常将不合格品也认定为合格品使用或将合格品认定为不合格品不用,从而影响产品质量;3、没有一个统一的判定标准,受人为因素影响太大;即使对同一零件,不同的操作者的检测结果很有可能不一样;4、污染环境,且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气密性检测方式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统一判定标准、准确度很高的气密性检测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气源和气体管道,其改进之处在于在所述气体管道上设置有两个控制阀,气体管道经第一控制阀通入被测零件,经第一、第二控制阀通入密封腔体内;该密封腔体内设置有测压液体和中空管,测压液体能沿中空管的空腔上升或下降;进一步的特征为所述的第一、第二控制阀是电磁阀,与控制其打开或关闭的电控装置电连接;在中空管外设置与电控装置电连接的传感器,检测中空管内测压液体的液面高度。本技术的检测装置,不再将被检测零件浸泡在水中,既节约了水资源,又不会污染环境;用传感器、电控装置、指示灯等代替人工肉眼观察,准确度很高,具有统一判定标准,能保证产品质量;本检测装置结构简单,易于维护。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是本技术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中,1-气源、2-气体管道、3-控制阀、4-控制阀、5-被测零件、6-密封腔体、7-测压液体、8-中空管、9-护套、10-传感器、11-电控装置。本技术的检测装置,包括气源1和与之相连的气体管道2,气源1向气体管道2内提供压缩气体,气源1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空气压缩机等,气体管道2作为气体的输入通道;在气体管道2上设置有控制阀3、4,气体管道2经控制阀3通入被测零件5内,气体管道2经控制阀3、4通入密封腔体6的空腔内;当控制阀3打开后,气体就充入被测件5的空腔和密封腔体6内(控制阀4为常开状态)。密封腔体6内设置有测压液体7和中空管8,测压液体7受到压力作用时,能沿中空管8的空腔向上升起或下降。从经济性、实用性考虑,测压液体7可选水银,中空管8可选择中空的玻璃管,便于观察测压液体7升起或下降后其液面的高度。在中空管8外设置护套9,便于安装、固定中空管8。以上就可以作为一个简易的检测装置使用,使用时,由人工打开或关闭控制阀门3、4,并控制其保压时间(关闭控制阀门3,控制阀4处于打开状态),操作工人观察测压液体7在中空管8(透明的)中液面的高度变化,从而判断其是否合格。在上述装置中加入传感器10、电控装置11,且将控制阀3、4选定为电磁阀,则就将上述简易检测装置更优化为自动化的检测装置。电控装置11与控制阀3、4分别电连接,由电控装置11控制其关闭或开启。在护套9内设置传感器10,传感器10感知中空管8内测压液体7液面高度的变化,并将数据及时传输到电控装置11中,即传感器10与电控装置11电连接。电控装置11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可编程控制器或微处理器,能按照其内部设定程序进行数据处理和运算;当电控装置11判断传感器10输入的中空管8内液面高度达到设定值、或其内设定的工艺参数时间到达后,都能向控制阀3和/或控制阀4发出信号,控制其打开或关闭。作为一种自动化的检测装置,可以在电控装置11的输出端另接一组指示灯,直接显示被测零件的检测状况;如,经一段时间(工艺参数决定)的保压后,如电控装置11判断传感器10输入的液面高度值低于某一设定值,即判定该被测零件为不合格品,指示灯显示为红色(或红色指示灯亮);如电控装置11判断液面高度值高于设定值,则判定为合格品,指示灯显示为绿色(或绿色指示灯亮);或者安装一个与电控装置11的输出端连接的显示模块,可将电控装置11的处理结果直观的以数值显示出来,达到精确测量的目的。本技术的检测装置涉及到气体、液体的密封,如被测零件5、密封腔体6以及其内的测压液体7的密封等,都可采用现有技术来达到本技术的目的,在此不再详述。本技术的工作过程;1.按下启动按纽,电控装置11向控制阀3、4发出电信号,控制阀3、4导通。压缩空气通过电磁阀3、4进入被测件5和密封腔体6的密封腔内,随着压力的升高,中空管8中的测压液体(水银柱)上升,当水银升至设定点时,电控装置11控制控制阀3关闭,停止供气。2.停止供气后,进行保压。达到工艺规定的保压时间后,电控装置11控制电磁阀4关闭,此时水银差压计对被测件泄漏量进行测量。同时,传感器10开始工作,将水银差压计的测量结果传回电控装置11,通过电控装置将其结果直观的反映在指示灯上,以便判别被测件是否合格。权利要求1.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气源(1)和气体管道(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体管道(2)上设置有控制阀(3、4),气体管道(2)经控制阀(3)通入被测零件(5),经控制阀(3、4)通入密封腔体(6)内;密封腔体(6)内设置有测压液体(7)和中空管(8),测压液体(7)能沿中空管(8)的空腔上升或下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3、4)是电磁阀,与控制其打开或关闭的电控装置(11)电连接;在中空管(8)上设置与电控装置(11)电连接的传感器(10),检测中空管(8)内测压液体(7)的液面高度。3.根据权利1或2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压液体(7)为水银,中空管(8)为中空玻璃管。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气源和气体管道,其改进之处在于在所述气体管道上设置有两个控制阀,气体管道经第一控制阀通入被测零件,经第一、第二控制阀通入密封腔体内;该密封腔体内设置有测压液体和中空管,测压液体能沿中空管的空腔上升或下降;本技术的检测装置,不再将被检测零件浸泡在水中,既节约了水资源,又不会污染环境;用传感器、电控装置、指示灯等代替人工肉眼观察,准确度很高,具有统一判定标准,能保证产品质量;本检测装置结构简单,易于维护。文档编号G01M3/26GK2872339SQ20062011000公开日2007年2月21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23日专利技术者吴至一, 钟朝伦, 钱向军, 曾福林 申请人:吴至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气源(1)和气体管道(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体管道(2)上设置有控制阀(3、4),气体管道(2)经控制阀(3)通入被测零件(5),经控制阀(3、4)通入密封腔体(6)内;密封腔体(6)内设置有测压液体(7)和中空管(8),测压液体(7)能沿中空管(8)的空腔上升或下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至一钟朝伦钱向军曾福林
申请(专利权)人:吴至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