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莉专利>正文

外圈带有油雾通道的高速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8542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圈带有油雾通道的高速轴承,包括外圈、内圈、滚珠、第一压盘、第二压盘和油罐,外圈位于内圈外,内外圈之间设置滚珠,外圈两端通过紧固件安装第一压盘和第二压盘,外圈外表面设有油雾槽,第一压盘上开设两组通孔分别连接至与其相接触的外圈端面中心孔和油雾槽,第一压盘连接至油罐,第一压盘、第二压盘各自与内圈相邻的内表圆柱面上设置油封。内圈包括环体和设置在环体外表面的风叶,风叶圆周均布。油罐内设有雾化器;风叶与环体为分体连接、通过紧固件锁紧,风叶包括叶片、叶根和根板,叶根沿径向插入环体外表面,根板抵触环体外表面,根板与环体通过紧固件锁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外圈带有油雾通道的高速轴承
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领域,具体是一种外圈带有油雾通道的高速轴承。
技术介绍
轴承在机器中大量使用,其为旋转轴提供旋转支撑,以便旋转低阻顺畅。轴承的旋转速度范围很大,应用在高速场合时,其转速可达数万转。现有技术中,轴承的润滑通常是油润滑或脂润滑,脂润滑由于阻力、热量等问题,在高速工况应用受限,而对于油润滑,高速旋转的滚珠会排挤滚动摩擦面上的润滑油,如果为普通的液态,那么由于液体张力,会造成一定的阻力,这一阻力虽然较小,但随着轴承运行速度的增加也会增加,而且,油膜在滚珠表面不均匀会增加滚动的抖动,从而加剧轴承的振动,此因素叠加在轴承游隙造成的振动的因素上。传统上,轴承的内外圈都是一体式的,滚珠在塞入滚动槽时,需要将内外圈手动的拨动使其偏心,然后从较大的槽宽处塞入滚珠,在塞入足够数量的滚珠后,再将滚珠等距分配装上保持架,这种安装方式,需要将外圈的端面孔制得较大,并且能够塞入的滚珠数量有限,因为全靠缝隙塞入滚珠,随着滚珠塞入的变多,内外圈偏心度越来越小,后续越难塞入滚珠,滚珠对于内外圈的支撑力在圆周上并非完全均匀的,滚珠数量越少,支撑力越不均匀。在轴承安装使用时,常常需要为其制作相应的轴承压盖或止口环等等,用于在机壳上进行锁紧定位,集成化程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圈带有油雾通道的高速轴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外圈带有油雾通道的高速轴承,包括外圈、内圈、滚珠,外圈位于内圈外,内外圈之间设置滚珠,高速轴承还包括第一压盘、第二压盘和油罐,外圈两端通过紧固件安装有第一压盘和第二压盘,外圈外表面设有油雾槽,油雾槽从外圈一侧端面延伸至另一侧端面,第一压盘上开设两组通孔分别连接至与其相接触的外圈端面中心孔和油雾槽,第一压盘通过管路连接至油罐,第一压盘、第二压盘各自与内圈相邻的内圆柱面上设置粘毛密封或唇口油封。轴承内圈套设在机轴上,外圈安装在机壳上,用于为机轴提供旋转支撑。第一压盘、第二压盘分别从两侧安装在外圈两端,并在朝向内圈的内圆柱面上设置油封,使得滚珠所在空间与外部大气隔离,防止外部的杂物灰尘进入轴承滚动体处。在外圈的端面以及外表面开设油雾槽,第一压盘分别连接着滚珠所在空间和外圈上的油雾槽,外界的润滑油雾从第一压盘进出形成循环,油雾充分润滑滚珠并带走运行时的热量,相比于整团形式的液态状润滑油,让润滑油成为油雾并流动起来,润滑性更好,由于油雾会在停留一定时间后汇集为液态,所以需要将轴承内部润滑空间内的润滑油循环起来,循环动力加载在循环路径上即可。进一步的,内圈包括环体和设置在环体外表面的风叶,风叶圆周均布。设置在环体上的风叶直接从机轴上获得动力,鼓动周围空间的气体或气液混合态介质从而流动循环,风叶的形状是普通的轴流风机或汽轮机轴流叶片的形状,风叶应延伸至接近外圈的内表,以便对流道上的介质充分做功。轴承最好做成双列式轴承,一来轴向空间富余较多,结构上可利用的较多,二来轴承对机轴的径向力是充分对称的,防止出现安装挠度等问题,使得运行时风叶外缘碰触到外圈内表。除去双列轴承形式外,还可以是三列甚至四列,但越往上结构越复杂,实用性越低。进一步的,油罐内设有雾化器,油罐通过两根管路分别连接至第一压盘,从油罐通往滚珠所在空间的管路连接油罐的内表顶部、并在管路上设置滤网;风叶与环体为分体连接、通过紧固件锁紧,风叶包括叶片、叶根和根板,叶根沿径向插入环体外表面,根板抵触环体外表面,根板与环体通过紧固件锁紧。内圈上的风叶从油罐内吸取经雾化器雾化后的油雾,往油罐内排回经历了一次润滑过程的油雾液,形成循环,雾化器将油罐内的润滑油充分破碎成雾状弥散在油罐内的上层空间,滤网过滤掉一些从结构缝隙中进入润滑油中的灰尘杂物,并且阻隔粒径较大的油雾雾滴,只让较为细碎的油雾通往滚珠。进一步的,外圈为中开分体式,外圈外表设有用于将两瓣外圈连接在一起的连接台。通过中开分体式的外圈,滚珠数量不再被装配工艺所限制,可以装入尽可能多的滚珠,使得轴承的内外圈在径向支撑力上尽可能地圆周均匀,装配时,预先将滚珠装入到内圈的滚动槽内,装入时使用工装托住滚珠防止掉落,然后将两瓣外圈对夹合并,箍套住滚珠,用于紧固件将两瓣外圈的连接台锁紧在一起。进一步的,叶根截面为正多边形,环体上用于固定一个风叶的螺纹孔数量与叶根多边形边数成比例。叶根截面为正多边形,正多边形对应叶片的不同的安装角度,方便使用者对风叶的做功能力进行调整,以便充分适应使用工况,例如正五角形具有五个角度,风叶也就有五个安装角度,在相同的转速下,具有不同的升力。当然,这种形式的安装角度调节不是无级的,而且数量有限,可以改为圆形截面的叶根并在根板上加工扇形腰圆孔用于紧固。作为优化,油罐顶部设有油杯。油杯便于外界添加润滑油,弥补循环过程中损失的润滑油。作为优化,油罐与第一压盘的连接管路端部使用卡套接头。卡套接头方便管路连接。作为优化,雾化器为超声波雾化器。超声波雾化器结构小,雾化能力强,纯物理方式雾化,不改变润滑油性质。作为优化,第一压盘的外径大于外圈的外径,第一压盘朝向外圈的端面上设有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内径大于外圈外径;第二压盘的外径等于外圈的外径,第二压盘的外圆柱面上设有第二密封圈。第一压盘直接充当轴承压盖,在使用时不需要再行设计相应的压盖部件,直接将第一压盘固定到安装处的机壳上即能完成轴承在机器上的安装,集装化。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分别密封住外圈的对外通道,承担静密封职能,进一步增加本轴承的集装程度,使用时只需要将其套装到机轴上并推入机壳内即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在油罐中将润滑油雾化,并通过管路连接至第一压盘上,在外圈上有油雾循环用的油雾槽,通过内圈上的风叶进行鼓送形成循环,油雾代替传统的润滑油进行润滑,不仅润滑能力更强,而且循环起来的油雾能够有效带走滚珠产生的摩擦热;中开分体式的外圈,可以消除传统轴承装配工艺的限制,在内外圈之间装入尽可能多的滚珠,从而旋转支撑力在圆周方向上能够非常均匀,而且滚珠一个挨一个时,可以取消掉传统的保持架,消除面与面的滑动摩擦;风叶在环体上分体安装并角度可调,可以根据工况选择合适的油雾循环动力大小;两个压盘分别从两侧密封住轴承主体,整体集成式安装,防止安装不当损伤到滚珠。附图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运行原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外圈、第一压盘、第二压盘的立体外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外部油管系统的流程图;图5为图1中的视图A;图6为图5中的视图B-B;图7为图1中的视图C。图中:1-外圈、11-油雾槽、12-连接台、2-内圈、21-环体、22-风叶、221-叶根、222-根板、3-滚珠、41-第一压盘、42-第二压盘、5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圈带有油雾通道的高速轴承,包括外圈(1)、内圈(2)、滚珠(3),外圈(1)位于内圈(2)外,内外圈之间设置滚珠(3),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速轴承还包括第一压盘(41)、第二压盘(42)和油罐(52),所述外圈(1)两端通过紧固件安装第一压盘(41)和第二压盘(42),所述第一压盘(41)通过管路连接至油罐(52),所述第一压盘(41)、第二压盘(42)各自与内圈(2)相邻的内表圆柱面上设置粘毛密封或唇口油封;/n所述外圈(1)外表面设有油雾槽(11),所述油雾槽(11)从外圈(1)一侧端面延伸至另一侧端面,所述第一压盘(41)上开设两组通孔分别连接至与其相接触的外圈(1)端面中心孔和油雾槽(11);/n所述内圈(2)包括环体(21)和设置在环体(21)外表面的风叶(22),所述风叶(22)圆周均布;/n所述油罐(52)内设有雾化器(53),油罐(52)通过两根管路分别连接至第一压盘(41),从油罐(52)通往滚珠(3)所在空间的管路连接油罐(52)的内表顶部、并在管路上设置滤网(55);/n所述风叶(22)与环体(21)为分体连接、通过紧固件锁紧,风叶(22)包括叶片、叶根(221)和根板(222),所述叶根(221)沿径向插入环体(21)外表面,根板(222)抵触环体(21)外表面,根板(222)与环体(21)通过紧固件锁紧;/n所述叶根(221)截面为正多边形,所述环体(21)上用于固定一个风叶(22)的螺纹孔数量与叶根(221)多边形边数成比例;/n所述油罐(52)顶部设有油杯(5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圈带有油雾通道的高速轴承,包括外圈(1)、内圈(2)、滚珠(3),外圈(1)位于内圈(2)外,内外圈之间设置滚珠(3),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速轴承还包括第一压盘(41)、第二压盘(42)和油罐(52),所述外圈(1)两端通过紧固件安装第一压盘(41)和第二压盘(42),所述第一压盘(41)通过管路连接至油罐(52),所述第一压盘(41)、第二压盘(42)各自与内圈(2)相邻的内表圆柱面上设置粘毛密封或唇口油封;
所述外圈(1)外表面设有油雾槽(11),所述油雾槽(11)从外圈(1)一侧端面延伸至另一侧端面,所述第一压盘(41)上开设两组通孔分别连接至与其相接触的外圈(1)端面中心孔和油雾槽(11);
所述内圈(2)包括环体(21)和设置在环体(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超
申请(专利权)人:张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