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擦副可更换的桥梁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8354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7
一种摩擦副可更换的桥梁支座,自上而下包括叠放在一起的上座板、中座板组合、和下座板,中座板组合为呈上下分体结构,其由上部中座板和下部中座板组成,上部中座板的上表面和上座板的下表面之间设有相配合的第一摩擦副,下部中座板的下表面与下座板的上表面之间设有相配合的第二摩擦副,上部中座板和下部中座板通过机械连接机构连接为一个整体,上部中座板的外侧和上座板之间设有可拆卸的连接机构。在支座摩擦副材料受压缩蠕变、摩擦磨损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无法满足使用要求时,可对支座内的摩擦副进行更换,以实现桥梁支座功能的继续发挥,从而保证桥梁支座长距离摩擦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擦副可更换的桥梁支座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支座
,具体说的是一种摩擦副可更换的桥梁支座。
技术介绍
桥梁支座作为连接桥梁和桥墩的“关节”部件,已在公路、铁路等桥梁工程中大规模应用。桥梁支座承载着上部梁体结构的反力,同时还可以减小梁体转动和滑动时的摩擦阻力。桥梁支座的减阻主要是通过支座的核心部件——摩擦副实现的。目前支座摩擦副主要是由非金属滑板和不锈钢板构成,而非金属滑板作为摩擦副中的最薄弱部件已成为影响支座使用寿命的关键部件。而近几年来在一些跨海、跨江大桥修建时,为了保证航路的正常通行,一般选用跨径较大的斜拉桥或悬索桥。由于桥梁跨度大,温升和车辆运行梁体会产生的变形较大,从而带动支座产生的位移大,生命周期内支座摩擦副的累计滑移距离达1000km甚至3000km以上,如此长的摩擦距离依靠摩擦材料的耐磨性目前还无法实现,只能通过更换桥梁支座来匹配桥梁设计寿命的问题。但是直接更换支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更换支座所需费用高、周期长,经济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摩擦副可更换的桥梁支座,在支座摩擦副材料受压缩蠕变、摩擦磨损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无法满足使用要求时,可对支座内的摩擦副进行更换,以实现桥梁支座功能的继续发挥,从而保证桥梁支座长距离摩擦的使用要求。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摩擦副可更换的桥梁支座,自上而下包括叠放在一起的上座板、中座板组合、和下座板,中座板组合为呈上下分体结构,其由上部中座板和下部中座板组成,上部中座板的上表面和上座板的下表面之间设有相配合的第一摩擦副,下部中座板的下表面与下座板的上表面之间设有相配合的第二摩擦副,上部中座板和下部中座板通过机械连接机构连接为一个整体,上部中座板的外侧和上座板之间设有可拆卸的连接机构。第一摩擦副和/或第二摩擦副为曲面摩擦副。机械连接机构为相配合的凸台凹槽机构、键槽连接机构、螺栓连接机构或燕尾榫卯机构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而成。机械连接机械中的各部件配合间隙不大于2mm。凸台凹槽机构中的凸台与凹槽为圆锥配合,配合角度为0-30°。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是:一种具有摩擦副可更换功能的桥梁支座,将支座中座板设计成分体结构,待支座滑动摩擦副中非金属滑板因压缩、磨损等外露高度不满足使用要求时,可以通过外力将中座板上下两部分分开,将待更换的摩擦副移至支座本体外部,完成支座摩擦副更换,通过更换摩擦副能够延长支座的使用寿命,使支座的使用寿命与桥梁的设计寿命相匹配;更换支座摩擦副与更换桥梁支座相比,更换摩擦副的方法投入的人力、物力更少,更换成本更低、所需时间更短、效率高等优点,是一种解决大跨度桥梁支座超长滑移距离问题的有效的解决方法。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支座横桥向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的支座横纵向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Ⅰ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1支座摩擦副更换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2的支座横桥向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2的支座纵桥向结构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2的支座中座板配合结构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2的支座中座板抗剪键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实施例2的支座中座板工字型连接键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5的Ⅱ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1是实施例2的支座摩擦副更换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2是实施例3的支座横桥向结构示意图;图13是实施例3的支座纵桥向结构示意图;图14是实施例3的支座中座板接触面抗剪沟槽结构式示意图;图15是图13的Ⅲ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6是实施例3支座摩擦副更换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座板;2、中座板组合;3、下座板;4、限位装置;5、连接板;6、连接螺栓A;7、中座板抗剪键;8、中座板工字型连接键;11、第一摩擦副;12、第二摩擦副;13、键槽;14、工型槽;21、上部中座板;22、下部中座板;23、加注通道;24、连接键块;25、连接螺栓B;26、堵头。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摩擦副可更换的桥梁支座,自上而下包括叠放在一起的上座板1、中座板组合2、和下座板3,中座板组合2为呈上下分体结构,其由上部中座板21和下部中座板22组成,上部中座板21的上表面和上座板1的下表面之间设有相配合的第一摩擦副11,下部中座板22的下表面与下座板3的上表面之间设有相配合的第二摩擦副12,上部中座板21和下部中座板22通过机械连接机构连接为一个水平方向未有相对移动的整体,上部中座板21的外侧和上座板1之间设有可拆卸的连接机构。当连接机构连接上部中座板21和上座板1时,拆卸机械连接机构,通过抬高上座板1将上部中座板21一起抬起,而通过机械连接机构将上部中座板21和下部中座板22连接在一起后,拆除连接机构,可实现支座的正常工作。第一摩擦副11和/或第二摩擦副12为曲面摩擦副,根据所需要的支座效果,选用合适的摩擦副,曲面摩擦副包括柱面摩擦副和球面摩擦副,球面摩擦副提供转动功能,柱面摩擦副提供单向滑动功能。机械连接机构为相配合的如图1的凸台凹槽机构、如图5的键槽连接机构、如图13的螺栓连接机构或燕尾榫卯机构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而成。机械连接机械中的各部件配合间隙不大于2mm,即满足间隙配合,又能实现对支座的限位,防止水平移动,但不影响上部上座板21和下部中座板22之间的脱离。凸台凹槽机构中的凸台与凹槽为圆锥配合,配合角度为0-30°,不仅可以提供水平方向的限位,还方便支座的装配。。上座板1和上部中座板21之间的连接机构选用固定连接,优先选用异形板进行连接;异形板优选“L”型板。摩擦副更换方法是:摩擦副更换时,首先中座板组合的上部中座板21和下部中座板22的固定连接解除,使上下两部分分开,然后将上座板1和上部中座板21固定连接;采用辅助设备顶升梁体,通过梁体抬高带动上座板和上部中座板一起抬起,当顶升高度满足摩擦副更换的高度时,即可进行摩擦副更换。若更换摩擦副在上部中座板,在需要在上部中座板和下部中座板间的间隙中放置移动工装,同时将上部中座板落置在移动工装上,解放连接机构,通过移动工装将上部中座板移至支座本体外部,在支座外部完成摩擦副更换;若更换摩擦副在下部中座板,则直接将下部中座板移至支座本体外部,在外部完成摩擦副更换。若更换上部中座板摩擦副,则需要将上部中座板推入支座本体内部,同时将上部中座板与上座板连接;若更换下部中座板摩擦副,则直接将下部中座板推入支座本体内部,然后开始落梁,在落梁过程中要关注支座中座板上下部分的配合状况,待梁体完全落下后,进行支座中座板组合的固定连接,至此完成摩擦副的更换。实施例1如图1、图2是用于大跨度桥梁的一种摩擦副可更换柱面减隔震支座结构示意图,所述支座是由上座板1、中座板组合2、下座板3及限位装置4构成;中座板组合2由上部中座板21和下部中座板22分体装配而成,下部中座板22内部加工加注通道23,同时在上座板1预留连接摩擦副更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摩擦副可更换的桥梁支座,自上而下包括叠放在一起的上座板(1)、中座板组合(2)、和下座板(3),其特征在于:中座板组合(2)为呈上下分体结构,其由上部中座板(21)和下部中座板(22)组成,上部中座板(21)的上表面和上座板(1)的下表面之间设有相配合的第一摩擦副(11),下部中座板(22)的下表面与下座板(3)的上表面之间设有相配合的第二摩擦副(12),上部中座板(21)和下部中座板(22)通过机械连接机构连接为一个整体,上部中座板(21)的外侧和上座板(1)之间设有可拆卸的连接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擦副可更换的桥梁支座,自上而下包括叠放在一起的上座板(1)、中座板组合(2)、和下座板(3),其特征在于:中座板组合(2)为呈上下分体结构,其由上部中座板(21)和下部中座板(22)组成,上部中座板(21)的上表面和上座板(1)的下表面之间设有相配合的第一摩擦副(11),下部中座板(22)的下表面与下座板(3)的上表面之间设有相配合的第二摩擦副(12),上部中座板(21)和下部中座板(22)通过机械连接机构连接为一个整体,上部中座板(21)的外侧和上座板(1)之间设有可拆卸的连接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兆郑清刚王强苑仁安宋建平舒晓峰朱海李少骏姜文英方亮张金涛顾海龙杨卫锋王恒郑娜李宗源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双瑞特种装备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