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基改性的聚硅氧烷柔软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68333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氨基改性的聚硅氧烷柔软剂及其制备方法,按重量份计,其原料包括聚硅氧烷30‑50份、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10‑25份、稳定剂5‑8份、乳化剂5‑10份、水50‑70份,所述乳化剂为聚醚型乳化剂。所述聚硅氧烷烷为氨基改性的聚硅氧烷。氨基改性的聚硅氧烷能够提高柔软剂的抗黄变性能。用二乙醇胺对γ‑氯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进行改性,使硅烷中引入仲氨基和羟基,增加硅烷的亲水性和抗黄变性能,使整理过的织物吸汗透气,提高了织物的舒适性能。使用聚醚型乳化剂对氨基改性的聚硅氧烷进行乳化,能够提高柔软剂的亲水性能和去污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氨基改性的聚硅氧烷柔软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申请属于纺织助剂
,具体涉及一种聚硅氧烷柔软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纺织助剂是纺织纤维过程中需要添加一类重要的化学物质,通过添加纺织助剂提升织物的性能。纺织品在加工过程中,经多次处理后手感会变得粗糙,一般合成纤维织物更差,尤其是超细纤维织物。为了使织物具有柔软、滑爽、舒适的手感,就需要对其进行整理,目前应用广泛的是用柔软剂进行整理。此外在化学纤维纺丝,各种纤维的纺纱、织造等过程中均大量使用柔软剂,这是因为随着纺织品加工中高速化和小浴比方式的大量使用,织物之间和织物与设备之间相互摩擦增加,易产生擦伤、条疵等现象。使用柔软剂可使纤维本身具有与加工条件相适应的柔软平滑性以避免损伤。现有的聚硅氧烷柔软剂对织物进行整理后,织物的柔软度不佳,抗黄变性能较差,且织物经过几次水洗之后柔软度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氨基改性的聚硅氧烷柔软剂,按重量份计,其原料包括聚硅氧烷30-50份、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10-25份、稳定剂5-8份、乳化剂5-10份、水50-70份,所述乳化剂为聚醚型乳化剂。优选的,所述聚硅氧烷为氨基改性的聚硅氧烷。优选的,所述氨基改性的聚硅氧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四口烧瓶中通入氮气,加入γ-氯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将γ-氯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加热到70-80℃,加热的同时进行搅拌,再在四口烧瓶中加入二乙醇胺,在70-80℃的条件下反应3-5h;r>(2)在步骤(1)结束后,将(1)中所得化合物的温度降至40-50℃,之后加入蒸馏水,水解6-8h,所述γ-氯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二乙醇胺、蒸馏水的质量比为1:2-3:1-3;(3)将(2)中所得的混合物进行减压蒸馏除去多余的水,即得液体混合物;(4)在三口烧瓶中通入氮气,然后将(3)中的液体混合物加入到三口烧瓶中并开始升温和搅拌,升温至60-70℃后,加入六甲基环三硅氧烷、四甲基氢氧化铵,再升温至100℃反应5h,反应结束后再升温至120-140℃,保持2-4h,使四甲基氢氧化铵分解,再将温度降至100℃进行减压蒸馏除去除低沸物即得氨基改性的聚硅氧烷,所述液体混合物、六甲基环三硅氧烷、四甲基氢氧化铵的质量比为:10:8:1。优选的,所述聚醚型乳化剂为月桂醇聚氧乙烯醚。优选的,所述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单硬脂酸甘油酯。优选的,所述稳定剂包括有机锡。优选的,所述有机锡为马来酸二丁基锡。优选的,所述稳定剂还包括亚磷酸酯、环氧大豆油和受阻酚类抗氧剂。优选的,所述马来酸二丁基锡、亚磷酸酯、环氧大豆油和受阻酚类抗氧剂之间的重量比为5:2:3:1。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氨基改性的聚硅氧烷柔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聚硅氧烷加入到反应釜中,并进行搅拌,然后依次加入乳化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稳定剂;(2)在(1)所得混合物中加入醋酸,并进行搅拌,所述醋酸与稳定剂的质量比为1:5;(3)在(2)中所得混合物中加入水和乙二醇,所述水和乙二醇的质量比为100:1,即得氨基改性的聚硅氧烷柔软剂。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柔软剂中包含有氨基改性的聚硅氧烷,所述氨基为仲氨基能够提高柔软剂的抗黄变性能。用二乙醇胺对γ-氯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进行改性,使硅烷中引入仲氨基和羟基,增加硅烷的亲水性、柔软性和抗黄变性能,使整理过的织物吸汗透气,提高了织物的舒适性能。使用聚醚型乳化剂对氨基改性的聚硅氧烷进行乳化,能够提高柔软剂的亲水性能和去污性能。使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各物质进行分散,提高各组分之间的相容性,在柔软剂中加入稳定剂和亚磷酸酯、环氧大豆油和受阻酚类抗氧剂保证柔软剂性能的稳定,防止破乳情况的发生。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下面的详细描述的目的,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可采用各种替代的变化和步骤顺序,除非明确规定相反。此外,除了在任何操作实例中,或者以其他方式指出的情况下,表示例如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成分的量的所有数字应被理解为在所有情况下被术语“约”修饰。因此,除非相反指出,否则在以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阐述的数值参数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要获得的期望性能而变化的近似值。至少并不是试图将等同原则的适用限制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每个数值参数至少应该根据报告的有效数字的个数并通过应用普通舍入技术来解释。尽管阐述本专利技术的广泛范围的数值范围和参数是近似值,但是具体实例中列出的数值尽可能精确地报告。然而,任何数值固有地包含由其各自测试测量中发现的标准偏差必然产生的某些误差。当本文中公开一个数值范围时,上述范围视为连续,且包括该范围的最小值及最大值,以及这种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的每一个值。进一步地,当范围是指整数时,包括该范围的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的每一个整数。此外,当提供多个范围描述特征或特性时,可以合并该范围。换言之,除非另有指明,否则本文中所公开之所有范围应理解为包括其中所归入的任何及所有的子范围。例如,从“1至10”的指定范围应视为包括最小值1与最大值10之间的任何及所有的子范围。范围1至10的示例性子范围包括但不限于1至6.1、3.5至7.8、5.5至10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氨基改性的聚硅氧烷柔软剂,按重量份计,其原料包括聚硅氧烷30-50份、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10-25份、稳定剂5-8份、乳化剂5-10份、水50-70份,所述乳化剂为聚醚型乳化剂。聚硅氧烷,是一类以重复的Si-O键为主链,硅原子上直接连接有机基团的聚合物。习惯将硅烷单体和聚硅氧烷统称为有机硅化合物,并称聚硅氧烷液体为硅油,硅油一般分为甲基硅油和改性硅油两类。最常用的硅油——甲基硅油,也称为普通硅油,其有机基团全部为甲基,甲基硅油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绝缘性,疏水性能好。它是由二甲基二氯硅烷加水水解制得初缩聚环体,环体经裂解、精馏制得低环体,然后把环体、封头剂、催化剂放在一起调聚就可得到各种不同聚合度的混合物,经减压蒸馏除去低沸物就可制得硅油。优选的,所述聚硅氧烷为氨基改性的聚硅氧烷。优选的,所述氨基改性的聚硅氧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四口烧瓶中通入氮气,加入γ-氯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将γ-氯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加热到70-80℃,加热的同时进行搅拌,再在四口烧瓶中加入二乙醇胺,在70-80℃的条件下反应3-5h;(2)在步骤(1)结束后,将(1)中所得化合物的温度降至40-50℃,之后加入蒸馏水,水解6-8h,所述γ-氯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二乙醇胺、蒸馏水的质量比为1:2-3:1-3;(3)将(2)中所得的混合物进行减压蒸馏除去多余的水,即得液体混合物;(4)在三口烧瓶中通入氮气,然后将(3)中的液体混合物加入到三口烧瓶中并开始升温和搅拌,升温至60-70℃后,加入六甲基环三硅氧烷、四甲基氢氧化铵,再升温至100℃反应5h,反应结束后再升温至120-140℃,保持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氨基改性的聚硅氧烷柔软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其原料包括聚硅氧烷30-50份、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10-25份、稳定剂5-8份、乳化剂5-10份、水50-70份,所述乳化剂为聚醚型乳化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氨基改性的聚硅氧烷柔软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其原料包括聚硅氧烷30-50份、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10-25份、稳定剂5-8份、乳化剂5-10份、水50-70份,所述乳化剂为聚醚型乳化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基改性的聚硅氧烷柔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硅氧烷为氨基改性的聚硅氧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氨基改性的聚硅氧烷柔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基改性的聚硅氧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四口烧瓶中通入氮气,加入γ-氯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将γ-氯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加热到70-80℃,加热的同时进行搅拌,再在四口烧瓶中加入二乙醇胺,在70-80℃的条件下反应3-5h;
(2)在步骤(1)结束后,将(1)中所得化合物的温度降至40-50℃,之后加入蒸馏水,水解6-8h,所述γ-氯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二乙醇胺、蒸馏水的质量比为1:2-3:1-3;
(3)将(2)中所得的混合物进行减压蒸馏除去多余的水,即得液体混合物;
(4)在三口烧瓶中通入氮气,然后将(3)中的液体混合物加入到三口烧瓶中并开始升温和搅拌,升温至60-70℃后,加入六甲基环三硅氧烷、四甲基氢氧化铵,再升温至100℃反应5h,反应结束后再升温至120-140℃,保持2-4h,使四甲基氢氧化铵分解,再将温度降至100℃进行减压蒸馏除去低沸物即得氨基改性的聚硅氧烷,所述液体混合物、六甲基环三硅氧烷、四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卫勇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集宇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