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株发酵乳杆菌及其在制备共轭脂肪酸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8226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株发酵乳杆菌及其在制备共轭脂肪酸中的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株可产共轭亚油酸、共轭亚麻酸的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CCFM1116,其发酵上清液转化亚油酸生产共轭亚油酸的转化率可达26.19%,其中c9,t11‑CLA异构体占63.65%;其发酵上清液转化亚麻酸生产共轭亚麻酸的转化率可达41.79%,其中c9,t11,c15‑CLNA占95.0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株发酵乳杆菌及其在制备共轭脂肪酸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株发酵乳杆菌及其在制备共轭脂肪酸中的应用,属于生物

技术介绍
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linoleicacid,CLA)是含有共轭双键的十八碳二烯酸的总称,是亚油酸(Linoleicacid,18:2)的位置异构体和几何异构体。其中最常见的异构体是顺9,反11-CLA(c9,t11-CLA),亦被称为瘤胃酸(Rumenicacid)。此外,反10,顺12-CLA(t10,c12-CLA)也是自然界含量相对较高的异构体。共轭亚油酸因其生物功能而受到关注,不同的共轭亚油酸异构体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其中c9,t11-CLA(CLA1)和t10,c12-CLA是公认的最具生理活性的共轭亚油酸异构体,c9,t11-CLA最主要的功能在于抗癌、抗炎及免疫调节等方面,而t10,c12-CLA对于减肥和脂质代谢方面有显著的影响。此外,t9,t11-CLA(CLA2)也被报道具有抗炎等活性。共轭亚麻酸(Conjugatedlinolenicacid,CLNA)是由亚麻酸(Linolenicacid,LNA)衍生而来的具有共轭双键的十八碳三烯酸的多种位置异构体与几何异构体的总称,它具有多种营养和保健功能,如抗癌、抗糖尿病、抗动脉粥样硬化、降低体脂含量、胰岛素抵抗、调节机体免疫等,已成为医学、化学、营养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共轭亚麻酸的各种立体异构体中,c9,t11,c15-CLNA(CLNA1)、t9,t11,c15-CLNA(CLNA2)、t10,c12,c15-CLNA和c6,c9,t11-CLNA等是被认为最具生物活性的异构体。目前,共轭亚油酸主要为来源于天然的共轭亚油酸和人工合成的共轭亚油酸,由于天然的共轭亚油酸主要存在于瘤胃动物牛、羊等的乳脂及肉制品中,每克乳脂中CLA含量为2mg-25mg不等,且CLA含量随奶牛年龄增长而增加,其来源受限,不适合大规模的工业生产。而目前人工合成的CLA的方法中,因其原料和合成方法不同,所得产品中各异构体的含量相差甚远。由于天然的共轭亚麻酸存在于自然界的一些植物种子中,如石榴籽、油桐籽、苦瓜籽、金盏花籽、栝楼和蓝花楹籽等;然而,众多含有共轭亚麻酸的植物种子中仅栝楼籽可直接食用,且植物种籽中的油脂成分很复杂,以植物籽油脂为原料实现共轭亚麻酸的分离与纯化十分困难。虽然通过碱处理亚麻酸异构化法也可产生共轭亚麻酸,但其产率较低,且有试剂残留,故至今尚未实现共轭亚麻酸的工业化生产。因此,综上所述,本领域缺乏一种能够安全高效的制备共轭亚麻酸和共轭亚油酸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株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fermentum)CCFM1116,所述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fermentum)CCFM1116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No:60955,保藏日期为2020年01月10日,留存于江南大学食品生物技术菌种保藏中心。所述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fermentum)CCFM1116来源于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的90岁老人的粪便,该菌株经测序分析,其16SrDNA序列如SEQIDNO.1所示。将测序得到的序列在NCBI中进行核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其与发酵乳杆菌的核酸序列相似度为100%,因此,将该菌株命名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fermentum)CCFM1116。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含有上述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fermentum)CCFM1116的微生物制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微生物制剂是液体或固体的制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剂中的菌浓≥1×109CFU/mL;或者,所述制剂中的菌浓≥1×109CFU/g。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固体制剂还含有稀释剂、黏合剂、崩解剂和润滑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液体制剂还含有增溶剂、助溶剂、潜溶剂、防腐剂、矫味剂和着色剂。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上述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fermentum)CCFM1116或上述微生物制剂在制备共轭脂肪酸或制备含共轭脂肪酸的产品中的应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共轭脂肪酸为共轭亚油酸或共轭亚麻酸。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共轭亚油酸的制备方法,将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fermentum)CCFM1116接种至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得到发酵液;将发酵液离心取上清,得到发酵上清液;以发酵上清液为催化剂,以亚油酸为底物,催化制备共轭亚油酸。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酵乳杆菌以种子液的形式接种至发酵培养基中;所述种子液在发酵培养基中的接种量占发酵培养基总体积的至少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底物亚油酸浓度是30mg/mL。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共轭亚油酸包括c9,t11-CLA和/或t9,t11-CLA。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制备共轭亚麻酸的方法,将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fermentum)CCFM1116接种至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得到发酵液;将发酵液离心取上清,得到发酵上清液;以发酵上清液为催化剂,以亚麻酸为底物,催化制备共轭亚麻酸。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酵乳杆菌以种子液的形式接种至发酵培养基中;所述种子液在发酵培养基中的接种量占发酵培养基总体积的至少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底物亚麻酸浓度是30mg/mL。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共轭亚麻酸包括c9,t11,c15-CLNA和/或t9,t11,c15-CLNA。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fermentum)CCFM1116或微生物制剂在食品、化学或制药领域中的应用。[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株可产共轭亚油酸、共轭亚麻酸的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fermentum)CCFM1116,其发酵上清液转化亚油酸生产共轭亚油酸的转化率可达26.19%,其中c9,t11-CLA异构体占63.65%;其发酵上清液转化亚麻酸生产共轭亚麻酸的转化率可达41.79%,其中c9,t11,c15-CLNA占95.01%。生物材料保藏一株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fermentum),分类学命名为Lactobacillusfermentum,已于2020年01月10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No:60955,保藏地址为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附图说明图1: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fermentum)CCFM1116的分离、纯化及保藏操作流程图。图2: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fermentum)CCFM1116的发酵上清液制备共轭亚油酸的转化率及共轭亚油酸总浓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株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 No:60955,保藏日期为2020年01月10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fermentum),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fermentum)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No:60955,保藏日期为2020年01月10日。


2.一种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乳杆菌的微生物制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生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制剂是液体或固体的制剂。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微生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中的菌浓≥1×109CFU/mL;或者,所述制剂中的菌浓≥1×109CFU/g。


5.权利要求1所述发酵乳杆菌或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微生物制剂在制备共轭脂肪酸中或制备含共轭脂肪酸的产品中的应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轭脂肪酸为共轭亚油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卫杨波夏嘉祎王欣陈科学沈慧敏嵇熠彬赵建新张灏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