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含吖啶和菲并咪唑的D-A型发光小分子及其在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81311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类含吖啶和菲并咪唑的电子给‑受体D‑A型发光小分子及其在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吖啶电子给体单元和菲并咪唑电子受体单元,分别连接在大位阻的蒽单元两侧,构筑的分子中给体单元和受体单元具有较大的扭转角,实现强度适中的电荷转移,进而形成杂化局域电荷转移(HLCT)激发态,可以实现高能三线态向单线态反系间窜越,实现激子的百分之百利用。此外,吖啶和菲并咪唑具有宽带隙、高荧光量子产率、高载流子迁移率的特点,含吖啶和菲并咪唑的发光小分子可用于制备高效率的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类含吖啶和菲并咪唑的D-A型发光小分子及其在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光电材料
,具体涉及一类含吖啶和菲并咪唑的D-A型发光小分子及其在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具有柔性、主动发光、高效率、低电压驱动和容易制备大面积器件等优点,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OLED相关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1963年,纽约大学的Pope教授等第一次发现了有机分子单晶蒽的电致发光现象,随后相继出现了一些单晶结构材料电致发光性能的研究,但由于当时的器件驱动电压高,未能引起广泛关注。直到1987年美国柯达公司的邓青云等人采用三明治的器件结构研制出了OLED器件在10V直流电压驱动下亮度达到1000cdm-2,这使OLED研究获得了划时代的发展。有机发光二极管主要应用前景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应用于新型显示,其二是应用于固态照明。发光材料是OLED中最核心的部分,决定了器件发光颜色,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器件效率和器件寿命。要实现高显色指数的全彩色显示面板,需要红绿蓝三色发射的有机发光材料。相比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吖啶和菲并咪唑的D-A型发光小分子,其特征在于,其化学结构式为如下结构之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吖啶和菲并咪唑的D-A型发光小分子,其特征在于,其化学结构式为如下结构之一:



其中,R为H、F、CN或烷基;R’为甲基或苯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吖啶和菲并咪唑的D-A型发光小分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4。


3.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吖啶和菲并咪唑的D-A型发光小分子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吖啶和菲并咪唑的D-A型发光小分子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发光二极管器件。


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於光胡德华应磊郭婷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