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胎动平衡测量机的轮辋自动交换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7933 阅读:3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轮胎动平衡测量机的轮辋自动交换机构,它包括安装机架(1)、轮辋托盘(2)、回转臂(3)、支承轴(4)、同步带轮(5)。其特征在于:支承轴(4)上、下两端直接固定在安装机架(1)的两横梁之间,回转臂(3)与支承轴(4)的轴承外套筒(11)成一体结构,回转臂(3)上安装轮辋(7)的支撑臂(12),支撑臂(12)的顶端与回转臂(3)上的定位挡板(13)之间夹装有调整垫(6)。(*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轮胎动平衡测量机的轮辋自动交换机构,它涉及对现在装置结构上的改进,以提高自动换轮辋机构的定位精度和动平衡测量机的测量精度,属于结构及轮胎检测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轮胎动平衡测量机均无轮辋自动交换机构,当所需检测的轮胎规格变化时,只能采用人工手动的方式来更换轮辋。一般来说,每次手动更换轮辋需要半个多小时,不仅劳动强度大、降低设备生产效率,而且在轮辋更换过程中还存在安全隐患。国际上先进的动平衡测量机上已装配有可提供轮辋自动交换的机构。轮辋的自动交换过程仅需1分钟。该机构工作时,电机通过同步带驱动左、右回转臂绕支承轴转动,先将左回转臂摆至动平衡测量机的主轴工位,接收被更换下来的轮辋;再将右回转臂摆至动平衡测量机的主轴工位,为测量主轴提供所需轮辋,从而实现轮辋的自动交换。由于该机构的回转半径为1500mm左右,因此机架的横梁跨距较大,且中间无支撑,刚性较差,承受负载后易变形,从而影响自动换轮辋机构的定位精度及动平衡测量机的测量精度。另外,该机构要实现轮辋的顺利交换,必须保证左、右回转臂的回转半径一致,但从该机构的结构来看,靠零件加工保证或装配调整都具有一定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正是针对现在产品结构上所存的缺点而设计,提供了一种新型结构的轮胎动平衡测量机的轮辋自动交换机构。它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高机架横梁的刚性,由于自动换轮辋机构的安装机架,同时也是动平衡测量机主轴部分的安装机架,因此,增加机架横梁的刚性,既可提高自动换轮辋机构的定位精度,又可提高动平衡测量机的测量精度。二是通过改善结构,使左、右回转臂的回转半径易于调整和保持一致性。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 该种轮胎动平衡测量机的轮辋自动交换机构,它包括安装机架、轮辋托盘、回转臂、支承轴、同步带轮,其结构设计特征在于,将支承轴上、下两端直接固定在安装机架的两横梁之间,回转臂与支承轴的轴承外套筒成一体结构,回转臂上安装轮辋的支撑臂,支撑臂的顶端与回转臂上的定位挡板之间夹装有调整垫。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机构中回转臂与安装轮辋的支撑臂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3为本技术机构与动平衡测量机安装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述参见附图1~3所示,该种轮胎动平衡测量机的轮辋自动交换机构,它包括安装机架1、轮辋托盘2、回转臂3、支承轴4、同步带轮5,与动平衡测量机组装在一起后,驱动电机8带动同步带9,同步带9与同步带轮5连接并带动其转动,动平衡测量机的上机架10为其测量主轴所在位置。其特征在于将支承轴4上、下两端直接固定在安装机架1的两横梁之间,回转臂3与支承轴4的轴承外套筒11成一体结构,回转臂3上安装轮辋7的支撑臂12,支撑臂12的顶端与回转臂3上的定位挡板13之间夹装有调整垫6。支承轴4固定于机架1的两横梁中间,不仅是回转臂3所需的回转支承,而且还是机架1横梁的刚性支承,极大地提高了长跨距横梁的刚性,便于保证自动换轮辋机构的定位精度和提高动平衡测量机的测量精度。当电机8通过同步带9驱动同步带轮5旋转时,回转臂3绕支承轴4转动。先将左回转臂摆至动平衡测量机的主轴工位,接收被更换下来的轮辋;再将右回转臂摆至动平衡测量机的主轴工位,为测量主轴提供所需轮辋,从而实现轮辋的自动交换。通过对调整垫6的修磨,可以精确地调整轮辋7支撑臂12绕支承轴4的回转半径,便于保证左、右回转臂回转半径的一致性。权利要求1.一种轮胎动平衡测量机的轮辋自动交换机构,它包括安装机架(1)、轮辋托盘(2)、回转臂(3)、支承轴(4)、同步带轮(5)。其特征在于支承轴(4)上、下两端直接固定在安装机架(1)的两横梁之间,回转臂(3)与支承轴(4)的轴承外套筒(11)成一体结构,回转臂(3)上安装轮辋(7)的支撑臂(12),支撑臂(12)的顶端与回转臂(3)上的定位挡板(13)之间夹装有调整垫(6)。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轮胎动平衡测量机的轮辋自动交换机构,它包括安装机架、轮辋托盘、回转臂、支承轴、同步带轮,其结构设计特征在于,将支承轴上、下两端直接固定在安装机架的两横梁之间,回转臂与支承轴的轴承外套筒成一体结构,回转臂上安装轮辋的支撑臂,支撑臂的顶端与回转臂上的定位挡板之间夹装有调整垫。该种结构设计可极大地提高了长跨距横梁的刚性,便于保证自动换轮辋机构的定位精度和提高动平衡测量机的测量精度。通过对调整垫的修磨,也保证了左、右回转臂回转半径的一致性。文档编号G01M1/14GK2890875SQ20052014684公开日2007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9日专利技术者鲍晨辉, 郑捍东, 聂瑞涛, 宋振方, 史文菊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晨辉郑捍东聂瑞涛宋振方史文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