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性能高的风塔内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7908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性能高的风塔内件,包括风塔本体与设置在风塔本体上的内腔,所述内腔的内顶部设置有内件本体,且内件本体包括安装框架与四个百叶窗,所述安装框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盖板,所述顶盖板的底端外表面边缘处设置有第一橡胶垫框,所述安装框架的底端外表面设置有第二橡胶垫框,所述内腔的内侧壁面固定有若干内支撑件,所述安装框架上开设有第一收纳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百叶窗安装在安装框架上,并内置于内腔的内顶部,利用内件本体自身的重力实现内件本体的安装,从而显著的提高了内件本体的安全性能,同时百叶窗采用卡扣结构扣接于安装框架上,拆装方便,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性能高的风塔内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风塔内件,特别涉及一种安全性能高的风塔内件,属于风塔

技术介绍
在城市化的今天,风塔的建设是为越来越多的城市地下空间提供新鲜空气,地下空间除地下建筑外还包括很多种类的地下公共设施,比如地铁、地下市政共同管沟、地下隧道、地下机动车环廊等,风塔内件包括多种结构部件,其中百叶窗是用于保护风塔风口的结构,同时也兼具美观的作用,但在现有技术中,百叶窗是通过安装结构直接安装在风塔风口的外侧的,这种安装方式至少存在一下两种不足之处:1、安装结构的使用寿命有限,且由于处于外侧墙面,当安装结构老化或意外发生时,百叶窗就会从风塔风口处脱落,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安全性能较差;2、百叶窗的安装和拆卸操作繁琐复杂,影响实际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针对现有的风塔内件安全性能差以及拆装不便的问题提供一种安全性能高的风塔内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安全性能高的风塔内件,包括风塔本体与设置在风塔本体上的内腔,所述内腔的内顶部设置有内件本体,且内件本体包括安装框架与四个百叶窗,所述安装框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盖板,所述顶盖板的底端外表面边缘处设置有第一橡胶垫框,所述安装框架的底端外表面设置有第二橡胶垫框,所述内腔的内侧壁面固定有若干内支撑件,所述安装框架上开设有第一收纳槽,且第一收纳槽的内表面开设有第一连通孔,所述百叶窗的边框上开设有第二收纳槽,且第二收纳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矩形板与第二矩形板,所述第一矩形板上开设有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二收纳槽的内表面开设有第三连通孔,所述第二连通孔的一端开口处固定连接有两个弹性连接片,所述弹性连接片的一端固定有限位卡块,两个所述弹性连接片之间设置有定位柱。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盖板为棱锥形结构,且顶盖板的外表面涂有抗氧化涂层。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橡胶垫框的底端外表面与风塔本体的上端外表面相接触,所述第二橡胶垫框的底端外表面与内支撑件的上端外表面相接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支撑件与风塔本体的材质相同,所述第一矩形板、第二矩形板与定位柱均为长条形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定位柱的一端与第二矩形板固定连接,且定位柱的另一端外表面边缘处均设置有倾斜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矩形板的一侧外表面与第一矩形板远离弹性连接片的一侧外表面相接触,所述弹性连接片贯穿第一连通孔与第三连通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百叶窗安装在安装框架上,并内置于内腔的内顶部,利用内件本体自身的重力实现内件本体的安装,从而显著的提高了内件本体的安全性能,同时百叶窗采用卡扣结构扣接于安装框架上,拆装方便,实用性强。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安装框架的俯视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图2中A处放大图。图中:1、风塔本体;2、内腔;3、内件本体;4、安装框架;5、百叶窗;6、顶盖板;7、第一橡胶垫框;8、第二橡胶垫框;9、内支撑件;10、第一收纳槽;11、第一连通孔;12、第二收纳槽;13、第一矩形板;14、第二矩形板;15、第二连通孔;16、第三连通孔;17、弹性连接片;18、限位卡块;19、定位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安全性能高的风塔内件,包括风塔本体1与设置在风塔本体1上的内腔2,内腔2的内顶部设置有内件本体3,且内件本体3包括安装框架4与四个百叶窗5,安装框架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盖板6,顶盖板6的底端外表面边缘处设置有第一橡胶垫框7,安装框架4的底端外表面设置有第二橡胶垫框8,内腔2的内侧壁面固定有若干内支撑件9,安装框架4上开设有第一收纳槽10,且第一收纳槽10的内表面开设有第一连通孔11,百叶窗5的边框上开设有第二收纳槽12,且第二收纳槽1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矩形板13与第二矩形板14,第一矩形板13上开设有第二连通孔15,第二收纳槽12的内表面开设有第三连通孔16,第二连通孔15的一端开口处固定连接有两个弹性连接片17,弹性连接片17的一端固定有限位卡块18,两个弹性连接片17之间设置有定位柱19。顶盖板6为棱锥形结构,且顶盖板6的外表面涂有抗氧化涂层,第一橡胶垫框7的底端外表面与风塔本体1的上端外表面相接触,第二橡胶垫框8的底端外表面与内支撑件9的上端外表面相接触,内支撑件9与风塔本体1的材质相同,第一矩形板13、第二矩形板14与定位柱19均为长条形结构,定位柱19的一端与第二矩形板14固定连接,且定位柱19的另一端外表面边缘处均设置有倾斜面,第二矩形板14的一侧外表面与第一矩形板13远离弹性连接片17的一侧外表面相接触,弹性连接片17贯穿第一连通孔11与第三连通孔16。具体的,使用本技术时,首先需要将百叶窗5安装到安装框架4上,其具体的安装过程如下:先将百叶窗5的边框放置于安装框架4上开设的第一收纳槽10的内部,此时第一连通孔11与第三连通孔16相对齐,然后取出第一矩形板13并将弹性连接片17插接到第一连通孔11与第三连通孔16的内部,直至第一矩形板13与第二收纳槽12的内表面相接触,然后取出第二矩形板14并将定位柱19沿着第二连通孔15插接到两个弹性连接片17之间,从而使得向中间靠拢的两个限位卡块18卡紧到安装框架4,实现百叶窗5的快速安装,且由于是采用扣接的安装方式,因此百叶窗5的拆卸方式同样简单迅速,依次将四个百叶窗5安装完成后,再将顶盖板6安装到安装框架4的顶部,并将第一橡胶垫框7与第二橡胶垫框8采用强粘胶分别粘贴到顶盖板6与安装框架4上,最后再将整个内件本体3安装到内腔2的内顶部,使得第一橡胶垫框7的底端外表面与风塔本体1的上端外表面相接触,第二橡胶垫框8的底端外表面与内支撑件9的上端外表面相接触,完成内件本体3的安装,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百叶窗5安装在安装框架4上,并内置于内腔2的内顶部,利用内件本体3自身的重力实现内件本体3的安装,从而显著的提高了内件本体3的安全性能,同时百叶窗5采用卡扣结构扣接于安装框架4上,拆装方便,实用性强。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全性能高的风塔内件,包括风塔本体(1)与设置在风塔本体(1)上的内腔(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2)的内顶部设置有内件本体(3),且内件本体(3)包括安装框架(4)与四个百叶窗(5),所述安装框架(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盖板(6),所述顶盖板(6)的底端外表面边缘处设置有第一橡胶垫框(7),所述安装框架(4)的底端外表面设置有第二橡胶垫框(8),所述内腔(2)的内侧壁面固定有若干内支撑件(9),所述安装框架(4)上开设有第一收纳槽(10),且第一收纳槽(10)的内表面开设有第一连通孔(11),所述百叶窗(5)的边框上开设有第二收纳槽(12),且第二收纳槽(1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矩形板(13)与第二矩形板(14),所述第一矩形板(13)上开设有第二连通孔(15),所述第二收纳槽(12)的内表面开设有第三连通孔(16),所述第二连通孔(15)的一端开口处固定连接有两个弹性连接片(17),所述弹性连接片(17)的一端固定有限位卡块(18),两个所述弹性连接片(17)之间设置有定位柱(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性能高的风塔内件,包括风塔本体(1)与设置在风塔本体(1)上的内腔(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2)的内顶部设置有内件本体(3),且内件本体(3)包括安装框架(4)与四个百叶窗(5),所述安装框架(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盖板(6),所述顶盖板(6)的底端外表面边缘处设置有第一橡胶垫框(7),所述安装框架(4)的底端外表面设置有第二橡胶垫框(8),所述内腔(2)的内侧壁面固定有若干内支撑件(9),所述安装框架(4)上开设有第一收纳槽(10),且第一收纳槽(10)的内表面开设有第一连通孔(11),所述百叶窗(5)的边框上开设有第二收纳槽(12),且第二收纳槽(1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矩形板(13)与第二矩形板(14),所述第一矩形板(13)上开设有第二连通孔(15),所述第二收纳槽(12)的内表面开设有第三连通孔(16),所述第二连通孔(15)的一端开口处固定连接有两个弹性连接片(17),所述弹性连接片(17)的一端固定有限位卡块(18),两个所述弹性连接片(17)之间设置有定位柱(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卜艳艳刘永兵刘玥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市恒宇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