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柱风致振动的自吸式抑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7874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柱风致振动的自吸式抑制装置,包括固定套装在方柱结构建筑物外的若干减振环,所述减振环沿着方柱结构建筑物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减振环均配备有顶板和底板,从而使得每个减振环与方柱结构建筑物外壁分别围成一个独立的减振腔,减振环的每个侧壁上左右间隔设置有一列进出风孔。能确保来流通过一侧的进出风孔进入中空的减振腔内,再从另一侧的进出风孔喷出,由于吹出的气流能使主旋涡向下游更远的尾流区移动并发生交替脱落,因此能大幅度降低方柱结构建筑物表面的升力脉动值、很大程度地减小方柱结构建筑物的表面阻力,结构形式简单,减振原理清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柱风致振动的自吸式抑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工程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专用于方柱结构建筑物的风致振动抑制装置,能降低方柱结构建筑物的风致振动。
技术介绍
方柱结构建筑物是实际工程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例如写字楼、大跨度桥梁的桥塔和桥墩、海洋工程中的平台支柱等。气流流过方柱结构建筑物后在其周围形成绕流场,由于方柱边界层的影响,会在方柱表面产生脉动压力和切应力,两者应力沿方柱一周积分得出方柱升力和阻力值,绕流场中方柱升力频率可由公式fv=St·U/D得到,式中St取0.15,U为来流风速,D为方柱在来流垂直方向的投影面积。方柱结构在风荷载的作用下发生振动,那么风本身也相对于振动着的方柱结构振荡,从而在方柱结构上产生脉动气动力。当脉动气动力克服方柱结构的阻尼作用而使结构产生大幅振动,即为驰振。驰振将会引发方柱结构大振幅的受迫振动,易造成建筑物材料疲劳损伤进而引发结构破坏。因此,研究并解决方柱结构建筑物风致振动问题,对于提高结构使用安全性及用户舒适度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建筑物风致振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增加建筑物阻尼来实现,例如采用质量块或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柱风致振动的自吸式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套装在方柱结构建筑物(1)外的若干减振环(2),所述减振环(2)沿着方柱结构建筑物(1)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减振环(2)均配备有顶板(3)和底板,从而使得每个减振环(2)与方柱结构建筑物(1)外壁分别围成一个独立的减振腔,减振环(2)的每个侧壁上左右间隔设置有一列进出风孔(2a)。/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柱风致振动的自吸式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套装在方柱结构建筑物(1)外的若干减振环(2),所述减振环(2)沿着方柱结构建筑物(1)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减振环(2)均配备有顶板(3)和底板,从而使得每个减振环(2)与方柱结构建筑物(1)外壁分别围成一个独立的减振腔,减振环(2)的每个侧壁上左右间隔设置有一列进出风孔(2a)。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柱风致振动的自吸式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环(2)的横截面为方形,减振环(2)的每个侧面与方柱结构建筑物(1)的对应外壁等距。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柱风致振动的自吸式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环(2)的每个转角位置处倒圆。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柱风致振动的自吸式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环(2)四个侧面上的进出风孔(2a)均匀对称设置,进出风孔(2a)为圆孔、方孔或矩形孔。


5.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柱风致振动的自吸式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环(2)的四个侧面之间,减振环(2)与顶板(3)、底板之间,顶板(3)、底板与方柱结构建筑物(1)外壁之间分别通过螺栓结合“L”形连接件拼接而成。


6.一种方柱风致振动的自吸式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套装在方柱结构建筑物(1)外的若干减振环(2),所述减振环(2)沿着方柱结构建筑物(1)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减振环(2)之间设置有一个无孔环(4),位于顶部的减振环(2)配备有顶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晓鹏汪安祥袁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中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中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