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管用吸取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软管用吸取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氧气管等软管在插接使用时,需要人工去拿取,效率较低,也容易污染软管。因此,提供一种可以自动拿取软管的软管用吸取装置非常必要,可以降低人工的劳动强度,实现机械化拿取操作,提高效率,减少对软管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软管用吸取装置,可以自动拿取软管,可以降低人工的劳动强度,实现机械化拿取操作,提高效率,减少对软管的污染。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软管用吸取装置,包括吸取装置主体、吸取部,吸取装置主体的底部和吸取部的顶部相密封连接,吸取装置主体的内部设有一条以上相独立的真空通道,吸取装置主体的侧壁上开有通孔,通孔与真空通道的上部相连通,真空通道的下端贯穿吸取装置主体的底面,吸取部的底部开有相应的一条以上相间隔的吸取槽,吸取槽的底部沿其长度方向开有两个以上相间隔的通槽,通槽贯穿吸取部的顶面,真空通道的下端与吸取槽的通槽相对应连通,吸取部的底部在吸取槽的外侧设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管用吸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取装置主体(1)、吸取部(2),吸取装置主体(1)的底部和吸取部(2)的顶部相密封连接,吸取装置主体(1)的内部设有一条以上相独立的真空通道,吸取装置主体(1)的侧壁上开有通孔,通孔与真空通道的上部相连通,真空通道的下端贯穿吸取装置主体(1)的底面,吸取部(2)的底部开有相应的一条以上相间隔的吸取槽,吸取槽的底部沿其长度方向开有两个以上相间隔的通槽,通槽贯穿吸取部(2)的顶面,真空通道的下端与吸取槽的通槽相对应连通,吸取部(2)的底部在吸取槽的外侧设有引导槽,吸取槽与引导槽相连通,引导槽从外到内逐渐缩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管用吸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取装置主体(1)、吸取部(2),吸取装置主体(1)的底部和吸取部(2)的顶部相密封连接,吸取装置主体(1)的内部设有一条以上相独立的真空通道,吸取装置主体(1)的侧壁上开有通孔,通孔与真空通道的上部相连通,真空通道的下端贯穿吸取装置主体(1)的底面,吸取部(2)的底部开有相应的一条以上相间隔的吸取槽,吸取槽的底部沿其长度方向开有两个以上相间隔的通槽,通槽贯穿吸取部(2)的顶面,真空通道的下端与吸取槽的通槽相对应连通,吸取部(2)的底部在吸取槽的外侧设有引导槽,吸取槽与引导槽相连通,引导槽从外到内逐渐缩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管用吸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通道包括相连通的上部真空通道和下部真空通道,真空通道呈上小下大的台阶状,上部真空通道与侧壁上的通孔相连通,下部真空通道与吸取槽的通槽相对应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管用吸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取槽包括相平行的两个侧面、向内凹的半圆形底面,半圆形底面与两个侧面相连接,两个侧面之间的距离等于被吸取软管的外径大小,半圆形底面的直径等于被吸取软管的外径大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管用吸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槽为斜槽,引导槽的引导角度为50-70°,引导槽的深度等于被吸取软管的外径大小。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软管用吸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真空通道为圆柱形孔,下部真空通道为长圆形孔,下部真空通道的直径大于上部真空通道的直径,下部真空通道的深度为被吸取软管的外径的1.5到2倍。
6.如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蓝祖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美迪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