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管用插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6009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柔性管用插接装置,用于柔性管两端插接流体输送管实现密封连接,包括第一插接固定板和第二插接固定板,第一插接固定板和第二插接固定板的一面中部分别向下凹设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一插接固定板从第一凹槽的两端向边缘各凹设一与第一凹槽连通的第一引导槽,第二插接固定板从第二凹槽的两端向边缘各凹设一与第二凹槽连通的第二引导槽,第一插接固定板和第二插接固定板能通过定位销相连接固定,第一插接固定板和第二插接固定板上分别设有与定位销相配合的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连接固定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能组成对柔性管进行容纳定位的容纳定位腔,第一引导槽和第二引导槽能组成插接流体输送管的锥形引导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性管用插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柔性管用插接装置,属于柔性材料接插

技术介绍
鼻塞管是一种为呼吸困难或者缺氧病人输送氧气的输氧管,其两端需要插入氧气管,目前一般采用手工将氧气管插入鼻塞管的两端中。对于鼻塞管等类的柔性管插接,由于鼻塞管和氧气管均为柔性材料,鼻塞管在插接氧气管时,因过盈配合,手工接插不容易对准或者变形,导致鼻塞管在插接氧气管比较费时费力,效率较低。而柔性管插接通过机械方式接插更是难以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柔性管用插接装置,使柔性管两端在插接流体输送管时,接口容易对准,也不会变形,使流体输送管容易插入柔性管中,通过柔性管两端与流体输送管的过盈配合实现密封连接,能够省时省力,可以采用手工插接,也可以采用机械插接,更大的意义是解决了机械插接柔性管的难题,提高插接效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柔性管用插接装置,用于柔性管两端插接流体输送管,实现柔性管与柔性或刚性流体输送管的密封连接,包括第一插接固定板和第二插接固定板,第一插接固定板的一面中部向下凹设有第一凹槽,第一插接固定板从第一凹槽的两端向边缘各凹设有一个第一引导槽,第一凹槽的一端与第一引导槽相连通,第二插接固定板的一面中部向下凹设有第二凹槽,第二插接固定板从第二凹槽的两端向边缘各凹设有一个第二引导槽,第二凹槽的一端与第二引导槽相连通,第一插接固定板和第二插接固定板能通过定位销相连接固定,第一插接固定板上设有与定位销相配合的第一定位孔,第二插接固定板上设有与定位销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孔,第一插接固定板和第二插接固定板连接固定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能组成对柔性管进行容纳定位的容纳定位腔,第一引导槽和第二引导槽能组成插接流体输送管的锥形引导孔。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用第一插接固定板上的第一凹槽和第二插接固定板上的第二凹槽对柔性管进行容纳和定位,使柔性管两端在插接柔性或刚性流体输送管时不能移动或者变形,方便柔性或刚性流体输送管插入柔性管中,通过柔性管两端与流体输送管的过盈配合实现密封连接。用锥形引导孔对柔性或刚性流体输送管的插接进行引导,使柔性或刚性流体输送管能对准柔性管的端部,使柔性或刚性流体输送管容易插入柔性管中,能够省时省力,可以采用手工插接,也可以采用机械插接,更大的意义是解决了机械插接柔性管的难题,提高插接效率。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柔性管为鼻塞管,所述流体输送管为氧气管,所述鼻塞管包括呈圆管状的鼻塞管主体、与鼻塞管主体的两端分别连通的锥形管、与锥形管一端相连通的氧气管连接段,氧气管连接段呈圆管状,鼻塞管主体的直径大于氧气管连接段的直径,锥形管的大端与鼻塞管主体相连接,锥形管的小端与氧气管连接段相连接,鼻塞管主体的一侧设有两根相间隔的鼻插管,两根鼻插管沿鼻塞管主体的长度方向设置,鼻插管与鼻塞管主体相连通,鼻塞管主体的另一侧设有拉片。采用这样的结构,鼻塞管容易用第一插接固定板上的第一凹槽和第二插接固定板上的第二凹槽进行容纳和定位,氧气管容易插入鼻塞管中,通过鼻塞管与氧气管的过盈配合实现密封连接。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第一插接固定板的第一凹槽包括位于中部的第一半圆形槽、与第一半圆形槽的两端分别连通的第一半锥形槽、与第一半锥形槽一端相连通的第二半圆形槽、两个第一鼻插管容纳槽、拉片容纳槽,第一半圆形槽的直径大于第二半圆形槽的直径,第一半锥形槽的大端与第一半圆形槽相连接,第一半锥形槽的小端与第二半圆形槽相连接,两个第一鼻插管容纳槽位于第一半圆形槽的一侧,第一鼻插管容纳槽与第一半圆形槽相连通,拉片容纳槽位于第一半圆形槽的另一侧,拉片容纳槽与第一半圆形槽相连通,第二半圆形槽与第一引导槽相连通,第一半圆形槽与鼻塞管主体相配合,第一半锥形槽与锥形管相配合,第二半圆形槽与氧气管连接段相配合,第一鼻插管容纳槽与鼻插管相配合,拉片容纳槽与拉片相配合。采用这样的结构,鼻塞管容易用第一插接固定板上的第一凹槽进行定位。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第二插接固定板的第二凹槽包括位于中部的第三半圆形槽、与第三半圆形槽的两端分别连通的第二半锥形槽、与第二半锥形槽一端相连通的第四半圆形槽、两个第二鼻插管容纳槽,第三半圆形槽的直径大于第四半圆形槽的直径,第二半锥形槽的大端与第三半圆形槽相连接,第二半锥形槽的小端与第四半圆形槽相连接,两个第二鼻插管容纳槽位于第三半圆形槽的一侧,第二鼻插管容纳槽与第三半圆形槽相连通,第四半圆形槽与第二引导槽相连通,第三半圆形槽与鼻塞管主体相配合,第二半锥形槽与锥形管相配合,第四半圆形槽与氧气管连接段相配合,第二鼻插管容纳槽与鼻插管相配合,当第一插接固定板和第二插接固定板通过定位销相连接固定后,第一半圆形槽和第三半圆形槽位置相对应,第一半圆形槽和第三半圆形槽组成一个容纳鼻塞管主体的第一圆形槽,第一半锥形槽和第二半锥形槽位置相对应,第一半锥形槽和第二半锥形槽组成一个容纳锥形管的锥形槽,第二半圆形槽和第四半圆形槽位置相对应,第二半圆形槽和第四半圆形槽组成一个容纳氧气管连接段的第二圆形槽,第一鼻插管容纳槽与第二鼻插管容纳槽位置相对应,第一鼻插管容纳槽与第二鼻插管容纳槽组成容纳鼻插管的容纳腔。采用这样的结构,鼻塞管容易用第一插接固定板上的第一凹槽和第二插接固定板上的第二凹槽进行容纳和定位。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引导孔为圆锥形孔,引导孔的锥度为45°-75°,第一引导槽和第二引导槽成镜面对称。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对柔性或刚性流体输送管在插接时进行较好的引导作用,方便柔性或刚性流体输送管的插接操作,并且使第一插接固定板和第二插接固定板的大小合适。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引导孔的锥度为60°。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对柔性或刚性流体输送管在插接时进行更好的引导作用,很方便柔性或刚性流体输送管的插接操作,并且方便第一插接固定板和第二插接固定板的标准化制作,降低成本。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第一引导槽的最小直径小于第一凹槽的与第一引导槽相连通处的直径,第二引导槽的最小直径小于第二凹槽的与第二引导槽相连通处的直径,引导孔的最小直径与流体输送管的外径相配合。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使流体输送管准确的对准柔性管连接端处的内腔,可以对流体输送管在插接时进行更好的引导作用,很方便流体输送管的插接操作。作为本技术的改进,第一鼻插管容纳槽与第二鼻插管容纳槽均为矩形槽,第一鼻插管容纳槽的宽度大小、第二鼻插管容纳槽的宽度大小均与鼻插管的外径大小相同,拉片呈矩形,拉片容纳槽为矩形槽,拉片容纳槽的宽度大小与拉片的长度大小相同。采用这样的结构,方便鼻塞管放入第一插接固定板的第一凹槽中,方便第二插接固定板盖合在第一插接固定板上,使第一插接固定板和第二插接固定板对鼻塞管进行准确的定位。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第一插接固定板为矩形平板,第一凹槽沿第一插接固定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插接固定板的四角各设有一个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插接固定板为矩形平板,第二凹槽沿第二插接固定板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插接固定板的四角各设有一个第二定位孔,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性管用插接装置,用于柔性管两端插接流体输送管,实现柔性管与柔性或刚性流体输送管之间密封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插接固定板(1)和第二插接固定板(2),第一插接固定板(1)的一面中部向下凹设有第一凹槽(11),第一插接固定板(1)从第一凹槽(11)的两端向边缘各凹设有一个第一引导槽(12),第一凹槽(11)的一端与第一引导槽(12)相连通,第二插接固定板(2)的一面中部向下凹设有第二凹槽(21),第二插接固定板(2)从第二凹槽(21)的两端向边缘各凹设有一个第二引导槽(22),第二凹槽(21)的一端与第二引导槽(22)相连通,第一插接固定板(1)和第二插接固定板(2)能通过定位销(4)相连接固定,第一插接固定板(1)上设有与定位销(4)相配合的第一定位孔(13),第二插接固定板(2)上设有与定位销(4)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孔(23),第一插接固定板(1)和第二插接固定板(2)连接固定后,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21)能组成对柔性管进行容纳定位的容纳定位腔,第一引导槽(12)和第二引导槽(22)能组成插接流体输送管的锥形引导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管用插接装置,用于柔性管两端插接流体输送管,实现柔性管与柔性或刚性流体输送管之间密封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插接固定板(1)和第二插接固定板(2),第一插接固定板(1)的一面中部向下凹设有第一凹槽(11),第一插接固定板(1)从第一凹槽(11)的两端向边缘各凹设有一个第一引导槽(12),第一凹槽(11)的一端与第一引导槽(12)相连通,第二插接固定板(2)的一面中部向下凹设有第二凹槽(21),第二插接固定板(2)从第二凹槽(21)的两端向边缘各凹设有一个第二引导槽(22),第二凹槽(21)的一端与第二引导槽(22)相连通,第一插接固定板(1)和第二插接固定板(2)能通过定位销(4)相连接固定,第一插接固定板(1)上设有与定位销(4)相配合的第一定位孔(13),第二插接固定板(2)上设有与定位销(4)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孔(23),第一插接固定板(1)和第二插接固定板(2)连接固定后,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21)能组成对柔性管进行容纳定位的容纳定位腔,第一引导槽(12)和第二引导槽(22)能组成插接流体输送管的锥形引导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管用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管为鼻塞管(3),所述流体输送管为氧气管,所述鼻塞管(3)包括呈圆管状的鼻塞管主体(31)、与鼻塞管主体(31)的两端分别连通的锥形管(32)、与锥形管(32)一端相连通的氧气管连接段(33),氧气管连接段(33)呈圆管状,鼻塞管主体(31)的直径大于氧气管连接段(33)的直径,锥形管(32)的大端与鼻塞管主体(31)相连接,锥形管(32)的小端与氧气管连接段(33)相连接,鼻塞管主体(31)的一侧设有两根相间隔的鼻插管(34),两根鼻插管(34)沿鼻塞管主体(31)的长度方向设置,鼻插管(34)与鼻塞管主体(31)相连通,鼻塞管主体(31)的另一侧设有拉片(3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柔性管用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固定板(1)的第一凹槽(11)包括位于中部的第一半圆形槽(111)、与第一半圆形槽(111)的两端分别连通的第一半锥形槽(112)、与第一半锥形槽(112)一端相连通的第二半圆形槽(113)、两个第一鼻插管容纳槽(114)、拉片容纳槽(115),第一半圆形槽(111)的直径大于第二半圆形槽(113)的直径,第一半锥形槽(112)的大端与第一半圆形槽(111)相连接,第一半锥形槽(112)的小端与第二半圆形槽(113)相连接,两个第一鼻插管容纳槽(114)位于第一半圆形槽(111)的一侧,第一鼻插管容纳槽(114)与第一半圆形槽(111)相连通,拉片容纳槽(115)位于第一半圆形槽(111)的另一侧,拉片容纳槽(115)与第一半圆形槽(111)相连通,第二半圆形槽(113)与第一引导槽(12)相连通,第一半圆形槽(111)与鼻塞管主体(31)相配合,第一半锥形槽(112)与锥形管(32)相配合,第二半圆形槽(113)与氧气管连接段(33)相配合,第一鼻插管容纳槽(114)与鼻插管(34)相配合,拉片容纳槽(115)与拉片(35)相配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柔性管用插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接固定板(2)的第二凹槽(21)包括位于中部的第三半圆形槽(211)、与第三半圆形槽(211)的两端分别连通的第二半锥形槽(212)、与第二半锥形槽(212)一端相连通的第四半圆形槽(213)、两个第二鼻插管容纳槽,第三半圆形槽(211)的直径大于第四半圆形槽(213)的直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蓝祖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美迪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