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并联管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6262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并联管分离装置,包括第一插接分离板和第二插接分离板,第一插接分离板的顶面边缘设有第一圆孔槽,第一圆孔槽的中部设有第一芯柱,第一圆孔槽的外侧设有相连通的第一引导槽,第一插接分离板的顶面开有第一开口,第二插接分离板的底面边缘设有第二圆孔槽,第二圆孔槽的中部设有第二芯柱,第二圆孔槽的外侧设有相连通的第二引导槽,第二插接分离板的底面开有第二开口,第一插接分离板和第二插接分离板能通过定位销相连接固定,第一插接分离板上设有第一定位孔,第二插接分离板上设有第二定位孔,连接固定后,第一第二圆孔槽能组成并联管容纳腔,第一第二芯柱能插入并联管的内腔中,第一第二引导槽能组成锥形引导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并联管分离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并联管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双联氧气管是一种为呼吸困难或者缺氧病人输送氧气的输氧管,在使用时需将其分离成两根独立的氧气管,目前一般采用手工将双联氧气管分离成两根独立的氧气管。对于双联氧气管等类的并联管的分离,由于并联管较小,手不容易捏握,两只手捏握的位置不容易一致,在并联管分离时,两只手不容易均匀用力,导致并联管在分离时管子会被撕坏,破损率较高,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并联管分离装置,使并联管在分离时,对并联管的用力均匀,不容易撕坏管子,破损率较低,效率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并联管分离装置,包括第一插接分离板和第二插接分离板,第一插接分离板的顶面边缘设有第一圆孔槽,第一圆孔槽的中部设有沿第一圆孔槽的轴向布置的第一芯柱,第一插接分离板上第一圆孔槽的外侧设有相连通的第一引导槽,第一插接分离板的顶面上与第一圆孔槽、第一引导槽对应的位置开有第一开口,第二插接分离板的底面边缘设有第二圆孔槽,第二圆孔槽的中部设有沿第二圆孔槽的轴向布置的第二芯柱,第二插接分离板上第二圆孔槽的外侧设有相连通的第二引导槽,第二插接分离板的底面上与第二圆孔槽、第二引导槽对应的位置开有第二开口,第一插接分离板和第二插接分离板能通过定位销相连接固定,第一插接分离板上设有与定位销相配合的第一定位孔,第二插接分离板上设有与定位销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孔,第一插接分离板和第二插接分离板连接固定后,第一圆孔槽和第二圆孔槽能组成并联管容纳腔,第一芯柱和第二芯柱能插入并联管的内腔中,第一引导槽与第二引导槽能组成并联管插入的锥形引导孔。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用第一插接分离板上的第一圆孔槽和第一芯柱对并联管中的一根管进行容纳和定位,可以用第二插接分离板上的第二圆孔槽和第二芯柱对并联管中的另一根管进行容纳和定位,在并联管分离时,可以对并联管的两根管子进行均匀的用力,将并联管均匀的分离,不容易产生破损,破损率较低,用第一引导槽与第二引导槽组成的锥形引导孔引导并联管插入,使并联管容易插入第一圆孔槽和第二圆孔槽。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第一芯柱、第二芯柱均包括圆柱形的芯柱主体、芯柱头部,芯柱主体与芯柱头部相连接,芯柱头部从连接处至自由端逐渐缩小,芯柱头部的最大直径与芯柱主体的直径相同,芯柱头部的自由端为弧形。采用这样的结构,使第一芯柱、第二芯柱能对并联管进行定位和均匀用力,避免并联管插入时,第一芯柱、第二芯柱损伤并联管。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第一开口呈矩形,第一开口的中心线与第一圆孔槽的轴心线形成的平面与第一插接分离板的顶面相垂直,第二开口呈矩形,第二开口的中心线与第二圆孔槽的轴心线形成的平面与第二插接分离板的底面相垂直。采用这样的结构,使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可以容纳并联管的连接部,使并联管能容易插入第一圆孔槽和第二圆孔槽组成的并联管容纳腔中。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第一引导槽为圆锥形槽,第一引导槽与第一圆孔槽同轴心,第二引导槽为圆锥形槽,第二引导槽与第二圆孔槽同轴心,第一引导槽、第二引导槽的锥度均为45°-75°,第一引导槽和第二引导槽成镜面对称。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对并联管在插入时进行较好的引导作用,方便并联管的插入操作,并且使第一插接分离板和第二插接分离板的大小合适。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第一引导槽、第二引导槽的锥度均为60°,引导孔的深度为10-20mm。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对并联管在插入时进行更好的引导作用,很方便并联管的插入操作,并且方便第一插接分离板和第二插接分离板的标准化制作,降低成本。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第一圆孔槽的底面中部开有一个第一圆形通孔,第一圆形通孔与第一芯柱相配合,第一芯柱能插在第一圆形通孔中,第二圆孔槽的底面中部开有一个第二圆形通孔,第二圆形通孔与第二芯柱相配合,第二芯柱能插在第二圆形通孔中。采用这样的结构,第一芯柱和第二芯柱可拆卸,方便第一插接分离板和第二插接分离板的制作和安装,方便维修和更换,降低制作成本。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第一圆孔槽的长度和第二圆孔槽的长度相同,第一芯柱伸出的长度与第一圆孔槽的长度相配合,第二芯柱伸出的长度与第二圆孔槽的长度相配合,第一芯柱、第二芯柱伸出的长度均为20-50mm。采用这样的结构,在并联管分离时,可以对并联管的两根管子提供足够的分离力量,将并联管均匀的分离,不容易产生破损,破损率较低,并且使第一插接分离板和第二插接分离板的大小合适。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并联管为双联氧气管,第一圆孔槽的内径稍大于氧气管的外径,第一芯柱的外径稍小于氧气管的内径,第二圆孔槽的内径稍大于氧气管的外径,第二芯柱的外径稍小于氧气管的内径。采用这样的结构,使双联氧气管能容易插入第一圆孔槽和第二圆孔槽组成的并联管容纳腔中,第一芯柱、第二芯柱容易插入氧气管的内腔中,不会损伤双联氧气管。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第一插接分离板为矩形平板,第一圆孔槽沿第一插接分离板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圆孔槽位于宽度方向的中部,第一插接分离板的两侧各设有两个相间隔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插接分离板为矩形平板,第二圆孔槽沿第二插接分离板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圆孔槽位于宽度方向的中部,第二插接分离板的两侧各设有两个相间隔的第二定位孔,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位置相对应,第一插接分离板和第二插接分离板的大小相同。采用这样的结构,使第一插接分离板和第二插接分离板的面积较小,节省材料和成本,方便并联管的插入操作,并使第一插接分离板和第二插接分离板的连接固定可靠。作为本技术的改进,所述定位销包括圆柱形的定位销主体、定位销头部,定位销主体与定位销头部相连接,定位销头部从连接处至自由端逐渐缩小,定位销头部的最大直径与定位销主体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一定位孔为圆形通孔或者圆形盲孔,所述第二定位孔为圆形通孔或者圆形盲孔。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使第一插接分离板和第二插接分离板的连接固定可靠,并方便第一插接分离板和第二插接分离板盖合和分离。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至少具备如下技术效果:本技术的一种并联管分离装置,可以用第一插接分离板上的第一圆孔槽和第一芯柱对并联管中的一根管进行容纳和定位,可以用第二插接分离板上的第二圆孔槽和第二芯柱对并联管中的另一根管进行容纳和定位,在并联管分离时,可以对并联管的两根管子进行均匀的用力,将并联管均匀的分离,不容易产生破损,破损率较低,用第一引导槽与第二引导槽组成的锥形引导孔引导并联管插入,使并联管容易插入第一圆孔槽和第二圆孔槽。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并联管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第一插接分离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第一插接分离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的第一插接分离板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中拿去第一芯柱的第一插接分离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并联管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插接分离板(1)和第二插接分离板(2),第一插接分离板(1)的顶面边缘设有第一圆孔槽(11),第一圆孔槽(11)的中部设有沿第一圆孔槽(11)的轴向布置的第一芯柱(12),第一插接分离板(1)上第一圆孔槽(11)的外侧设有相连通的第一引导槽(14),第一插接分离板(1)的顶面上与第一圆孔槽(11)、第一引导槽(14)对应的位置开有第一开口(13),第二插接分离板(2)的底面边缘设有第二圆孔槽(21),第二圆孔槽(21)的中部设有沿第二圆孔槽(21)的轴向布置的第二芯柱(22),第二插接分离板(2)上第二圆孔槽(21)的外侧设有相连通的第二引导槽(24),第二插接分离板(2)的底面上与第二圆孔槽(21)、第二引导槽(24)对应的位置开有第二开口(23),第一插接分离板(1)和第二插接分离板(2)能通过定位销(3)相连接固定,第一插接分离板(1)上设有与定位销(3)相配合的第一定位孔(15),第二插接分离板(2)上设有与定位销(3)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孔(25),第一插接分离板(1)和第二插接分离板(2)连接固定后,第一圆孔槽(11)和第二圆孔槽(21)能组成并联管容纳腔,第一芯柱(12)和第二芯柱(22)能插入并联管的内腔中,第一引导槽(14)与第二引导槽(24)能组成并联管插入的锥形引导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并联管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插接分离板(1)和第二插接分离板(2),第一插接分离板(1)的顶面边缘设有第一圆孔槽(11),第一圆孔槽(11)的中部设有沿第一圆孔槽(11)的轴向布置的第一芯柱(12),第一插接分离板(1)上第一圆孔槽(11)的外侧设有相连通的第一引导槽(14),第一插接分离板(1)的顶面上与第一圆孔槽(11)、第一引导槽(14)对应的位置开有第一开口(13),第二插接分离板(2)的底面边缘设有第二圆孔槽(21),第二圆孔槽(21)的中部设有沿第二圆孔槽(21)的轴向布置的第二芯柱(22),第二插接分离板(2)上第二圆孔槽(21)的外侧设有相连通的第二引导槽(24),第二插接分离板(2)的底面上与第二圆孔槽(21)、第二引导槽(24)对应的位置开有第二开口(23),第一插接分离板(1)和第二插接分离板(2)能通过定位销(3)相连接固定,第一插接分离板(1)上设有与定位销(3)相配合的第一定位孔(15),第二插接分离板(2)上设有与定位销(3)相配合的第二定位孔(25),第一插接分离板(1)和第二插接分离板(2)连接固定后,第一圆孔槽(11)和第二圆孔槽(21)能组成并联管容纳腔,第一芯柱(12)和第二芯柱(22)能插入并联管的内腔中,第一引导槽(14)与第二引导槽(24)能组成并联管插入的锥形引导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并联管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柱(12)、第二芯柱(22)均包括圆柱形的芯柱主体、芯柱头部,芯柱主体与芯柱头部相连接,芯柱头部从连接处至自由端逐渐缩小,芯柱头部的最大直径与芯柱主体的直径相同,芯柱头部的自由端为弧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并联管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13)呈矩形,第一开口(13)的中心线与第一圆孔槽(11)的轴心线形成的平面与第一插接分离板(1)的顶面相垂直,第二开口(23)呈矩形,第二开口(23)的中心线与第二圆孔槽(21)的轴心线形成的平面与第二插接分离板(2)的底面相垂直。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并联管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槽(14)为圆锥形槽,第一引导槽(14)与第一圆孔槽(11)同轴心,第二引导槽(24)为圆锥形槽,第二引导槽(24)与第二圆孔槽(21)同轴心,第一引导槽(14)、第二引导槽(24)的锥度均为45°-75°,第一引导槽(14)和第二引导槽(24)成镜面对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蓝祖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美迪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