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路基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道路路基结构。
技术介绍
路基是轨道或者路面的基础,是经过开挖或填筑而形成的土工构筑物。路基的主要作用是为轨道或者路面铺设及列车或行车运营提供必要条件,并承受轨道及机车车辆或者路面及交通荷载的静荷载和动荷载,同时将荷载向地基深处传递与扩散,路基时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防止路基被雨水浸泡造成路基坍塌,路基需要进行排水,昆虫会自排水处进入路基对其进行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路路基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道路路基结构,包括隔水层、护坡、出水口,所述护坡位于路基本体的两侧,路基本体由隔水层、上基层、中基层、底基层组成,底基层、中基层、上基层自下向上进行分布,隔水层涂抹在上基层上,所述上基层、中基层、底基层的长边方向上设有多根固型柱,固型柱之间等距离进行分布,且固型柱向底基层的下方延伸,所述护坡顶部比隔水层的顶部高,护坡的内侧开设有排水孔,排水孔通过连通管与出水口连接,连通管倾斜向下设计,连通管内设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球体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过滤网连接,过滤网采用弧形设计,过滤网利用地锚固定在排水孔处。优选的,所述基层采用碎石铺成,底基层的高度为60cm。优选的,所述中基层、上基层均采用改良土铺设而成,中基层、上基层采用分层铺设分层压实,每层铺设的高度小于60cm。优选的,所述球体的表面包裹有海绵层,当球体吸水后重量增加从而自连通管内划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道路路基结构,包括隔水层(1)、护坡(2)、出水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2)位于路基本体的两侧,路基本体由隔水层(1)、上基层(4)、中基层(5)、底基层(6)组成,底基层(6)、中基层(5)、上基层(4)自下向上进行分布,隔水层(1)涂抹在上基层(4)上,所述上基层(4)、中基层(5)、底基层(6)的长边方向上设有多根固型柱(7),固型柱(7)之间等距离进行分布,且固型柱(7)向底基层(6)的下方延伸,所述护坡(2)顶部比隔水层(1)的顶部高,护坡(2)的内侧开设有排水孔(9),排水孔(9)通过连通管(11)与出水口(3)连接,连通管(11)倾斜向下设计,连通管(11)内设有弹簧(12),弹簧(12)的一端与球体(8)连接,弹簧(12)的另一端与过滤网(10)连接,过滤网(10)采用弧形设计,过滤网(10)利用地锚固定在排水孔(9)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路基结构,包括隔水层(1)、护坡(2)、出水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2)位于路基本体的两侧,路基本体由隔水层(1)、上基层(4)、中基层(5)、底基层(6)组成,底基层(6)、中基层(5)、上基层(4)自下向上进行分布,隔水层(1)涂抹在上基层(4)上,所述上基层(4)、中基层(5)、底基层(6)的长边方向上设有多根固型柱(7),固型柱(7)之间等距离进行分布,且固型柱(7)向底基层(6)的下方延伸,所述护坡(2)顶部比隔水层(1)的顶部高,护坡(2)的内侧开设有排水孔(9),排水孔(9)通过连通管(11)与出水口(3)连接,连通管(11)倾斜向下设计,连通管(11)内设有弹簧(12),弹簧(12)的一端与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路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八咏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