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瑞华专利>正文

载重车重力转换驱动力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67259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载重车重力转换驱动力系统。包括载重车底架、活塞液压泵、液压平衡罐、液压马达、驱动桥齿轮箱,活塞液压泵设置在载重车底架后排横梁与车轴之间,活塞液压泵的活塞杆对应车轴设置且与车轴之间留有间隙,对应活塞液压泵的车轴两端安装有偏心轮毂活塞液压泵通过高压油管与液压平衡罐连接,液压平衡罐分别通过高压油管与液压油油箱和液压马达连接,液压马达输出轴上的驱动齿轮与驱动桥齿轮箱内的后桥差速器齿轮连接;载重车运行时,活塞液压泵的活塞杆触碰车轴上行,内部液压油被压缩产生压强,从而使液压油进入液压平衡罐,当液压平衡罐内压力达到设定值时进入液压马达,液压马达驱动驱动桥齿轮箱内的齿轮旋转带动车轴旋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载重车重力转换驱动力系统
本技术涉及载重车动力辅助装置,具体是一种载重车重力转换驱动力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重型或大吨位载重机动车是货物运输的主要运输工具,由于承载的货物重量重,使得发动机刚需输出功率大,燃油耗油量高,耗费能源的同时也污染了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节能环保的载重车重力转换驱动力系统。本技术解决所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载重车重力转换驱动力系统,包括载重车底架、置于载重车底架后排横梁下方的车轴,置于载重车底架上的挂车货箱、以及分别安装在载重车上的液压油油箱、高压油管、活塞液压泵、液压平衡罐、液压马达、驱动桥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活塞液压泵设置在载重车底架后排横梁与车轴之间,活塞液压泵的活塞杆对应车轴设置且与车轴之间留有间隙,对应活塞液压泵的车轴两端安装有偏心轮毂,活塞液压泵通过高压油管与液压平衡罐连接,液压平衡罐分别通过高压油管与液压油油箱和液压马达连接,液压马达的输出轴上的驱动齿轮与驱动桥齿轮箱内的后桥差速器齿轮连接,用于驱动载重车底架后排横梁下方的车轴转动,液压平衡罐向与液压油油箱连接的高压油管上设置有安全阀;载重车运行发生震动时,活塞液压泵的活塞杆触碰车轴上行,内部液压油被压缩产生压强,从而使液压油邮箱内的液压油经高压油管进入液压平衡罐,当液压平衡罐内的压力达到安全阀设定值时通过高压油管进入液压马达,通过液压马达驱动驱动桥齿轮箱内的齿轮旋转进而带动车轴旋转。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①载重车行走过程中,安装有偏心轮毂的车轴上下往复运动,位移量很小,当车轴向上移动时,触碰对应的安装在载重车底架上的活塞液压泵的活塞杆,从而使活塞杆上行,迫使内部液压油压缩产生压强,液压油经高压油管进入液压平衡罐,经液压平衡罐再次增压后,液压平衡罐内的液压油油压达到设定值后经高压油管流至液压马达,液压马达驱动驱动桥齿轮箱内的齿轮旋转进而带动车轴旋转。②通过活塞液压泵接收载重车震动时的重力震波传导,形成巨大的压强和充足油流量,驱动液压马达,达到几十兆帕压强的流体,从而作用在驱动齿轮上,带动后排车轴转动,为载重车提高辅助驱动力,使载重车原有发动机刚需输出功率减小,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结构简单,大大节省了运输成本。作为优选,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活塞液压泵呈对称状设置两个,两个活塞液压泵通过螺栓安装在载重车底架上,活塞液压泵对应的车轴位于与驱动桥齿轮箱配合的车轴的后方。液压平衡罐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载重车底架上,液压平衡罐的出油管口处安装有液压分配器,液压分配器的两个出油口分别通过高压油管连接液压马达和液压油油箱。活塞液压泵的活塞杆伸出端外设置有衬套,衬套内设置有用于使活塞杆回位的回位弹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液压油油箱1;活塞液压泵2;活塞杆2-1;回位弹簧2-2;衬套2-3;液压平衡罐3;液压马达4;驱动桥齿轮箱5;高压油管6;液压分配器7;挂车货箱8;载重车底架9;车轴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目的仅在于更好地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所举之例并不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参见图1、图2、图3,一种载重车重力转换驱动力系统,包括载重车底架9、置于载重车底架9后排横梁下方的车轴10,置于载重车底架9上的挂车货箱8、以及分别安装在载重车上的液压油油箱1、高压油管6、活塞液压泵2、液压平衡罐3、液压马达4、驱动桥齿轮箱5,活塞液压泵2设置在载重车底架9后排横梁与车轴10之间,活塞液压泵2的活塞杆2-1对应车轴10设置且与车轴10之间留有间隙,对应活塞液压泵2的车轴10两端安装有偏心轮毂,活塞液压泵2通过高压油管6与液压平衡罐3的进油口连接,液压平衡罐3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载重车底架9上,液压平衡罐3的出油管口处安装有液压分配器7,液压分配器7的出油口分别通过高压油管6连接液压马达4和液压油油箱1,液压马达4的输出轴上的驱动齿轮与驱动桥齿轮箱5内的后桥差速器齿轮连接,用于驱动载重车底架9后排横梁下方的车轴10转动,液压平衡罐向3与液压油油箱1连接的高压油管6上设置有安全阀;载重车运行发生震动时,活塞液压泵2的活塞杆2-1触碰车轴10上行,内部液压油被压缩产生压强,从而使液压油油箱1内的液压油经高压油管6进入液压平衡罐3,当液压平衡罐3内的压力达到安全阀设定值时通过高压油管6进入液压马达4,通过液压马达4驱动驱动桥齿轮箱5内的齿轮旋转进而带动车轴10旋转。活塞液压泵2呈对称状设置两个,两个活塞液压泵2通过螺栓安装在载重车底架9上,活塞液压泵2对应的车轴10位于与驱动桥齿轮箱5配合的车轴10的后方。活塞液压泵2的活塞杆2-1伸出端外设置有衬套2-3,衬套2-3内设置有用于使活塞杆2-1回位的回位弹簧2-2。本技术载重车行走过程中,安装有偏心轮毂的车轴10上下往复运动,由于偏心轮毂的偏心量很小,因此车轴10的位移量很小,当车轴10向上移动时,触碰对应的安装在载重车底架9上的活塞液压泵2的活塞杆2-1,从而使活塞杆2-1上行,迫使内部液压油压缩产生压强,液压油经高压油管6进入液压平衡罐3,经液压平衡罐3再次增压后,液压平衡罐3内的液压油油压达到设定值后经高压油管6流至液压马达4,液压马达4驱动驱动桥齿轮箱5内的齿轮旋转进而带动车轴10旋转,当车轴10在偏心轮毂的作用下向下移动时,活塞液压泵2的活塞杆2-1脱离对应的车轴10,活塞杆2-1在回位弹簧2-2的作用下回到原位,因此一个工作循环结束,在载重车行驶过程中,活塞液压泵2的活塞杆2-1在车轴10和回位弹簧2-2的作用下上下往复运动,从而带动液压油循环,驱动液压马达4带动车轴10转动;通过活塞液压泵2接收载重车震动时的重力震波传导,形成巨大的压强和充足油流量,驱动液压马达4,达到几十兆帕压强的流体,从而作用在驱动齿轮上,带动后排车轴10转动,为载重车提高辅助驱动力,使载重车原有发动机刚需输出功率减小,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结构简单,大大节省了运输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技术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其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包含于本技术的权利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载重车重力转换驱动力系统,包括载重车底架、置于载重车底架后排横梁下方的车轴,置于载重车底架上的挂车货箱、以及分别安装在载重车上的液压油油箱、高压油管、活塞液压泵、液压平衡罐、液压马达、驱动桥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活塞液压泵设置在载重车底架后排横梁与车轴之间,活塞液压泵的活塞杆对应车轴设置且与车轴之间留有间隙,对应活塞液压泵的车轴两端安装有偏心轮毂,活塞液压泵通过高压油管与液压平衡罐连接,液压平衡罐分别通过高压油管与液压油油箱和液压马达连接,液压马达的输出轴上的驱动齿轮与驱动桥齿轮箱内的后桥差速器齿轮连接,用于驱动载重车底架后排横梁下方的车轴转动,液压平衡罐向与液压油油箱连接的高压油管上设置有安全阀;载重车运行时,活塞液压泵的活塞杆触碰车轴上行,内部液压油被压缩产生压强,从而使液压油经高压油管进入液压平衡罐,当液压平衡罐内的压力达到设定值时通过高压油管进入液压马达,通过液压马达驱动驱动桥齿轮箱内的齿轮旋转进而带动车轴旋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载重车重力转换驱动力系统,包括载重车底架、置于载重车底架后排横梁下方的车轴,置于载重车底架上的挂车货箱、以及分别安装在载重车上的液压油油箱、高压油管、活塞液压泵、液压平衡罐、液压马达、驱动桥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活塞液压泵设置在载重车底架后排横梁与车轴之间,活塞液压泵的活塞杆对应车轴设置且与车轴之间留有间隙,对应活塞液压泵的车轴两端安装有偏心轮毂,活塞液压泵通过高压油管与液压平衡罐连接,液压平衡罐分别通过高压油管与液压油油箱和液压马达连接,液压马达的输出轴上的驱动齿轮与驱动桥齿轮箱内的后桥差速器齿轮连接,用于驱动载重车底架后排横梁下方的车轴转动,液压平衡罐向与液压油油箱连接的高压油管上设置有安全阀;载重车运行时,活塞液压泵的活塞杆触碰车轴上行,内部液压油被压缩产生压强,从而使液压油经高压油管进入液压平衡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瑞华孙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宋瑞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