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弯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6823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弯管装置,包括弹簧、把手、套管、管卡,弹簧由沿其长度方向分为疏松的前部、及紧密的后部,弹簧后部的一段与把手连为一体,套管套于把手末端外周,套管与管卡沿轴向通过螺栓连接,使管卡内周与弹簧后部钢圈间隔隔开,将预埋的穿线管头套在弹簧外并通过管卡的活动部夹持固定后,撇动把手,能使穿线管头弯曲,管卡的活动部能沿管卡径向移动适应不同管径的穿线管,使用本装置弯曲穿线管,可避免形成直角死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弯管装置
本技术属于弯管工具
,更具体的涉及到由卡子、弹簧、手柄组成的弯管装置。技术背景穿线管全称“建筑用绝缘电工套管”,通俗地讲是一种白色的硬质PVC线管,防腐蚀、防漏电、穿电线用的管子。分为塑料穿线管、不锈钢穿线管、碳钢穿线管。用于室内正常环境和在高温、多尘、有震动及有火灾危险的场所。也可在潮湿的场所使用。不得在特别潮湿,有酸、碱、盐腐蚀和有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电线埋墙必需穿线管,电路走线应该把握“两端间最近距离走线”,不能无故绕线,这样不但会造成死线,还会增大电改投入。而电改中常需要对预埋的穿线管进行弯曲,缩短电线的走线距离,由于预埋管头较短,在进行弯管时力臂不足造成弯管难,现有的工具多是预制弯管的工具,不适合处理预埋的穿线管,强行弯管会破坏管壁产生直角死弯,直角死弯往往会造成死线不利于以后抽出旧电线,现有的基于弹簧的弯管器能在弯管的同时防止产生直角死弯。但现场的穿线管规格各异,而施工人员不便携带多种规格的弹簧弯管器,采用规格小的弹簧弯管器弯管时,把手会挤扁管头形成,尖锐边缘,在穿线时破坏电线的绝缘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弯管装置,在不更换弹簧的基础上弯曲多种规格的预埋穿线管而不破坏管头。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一种弯管装置,包括把手、套管、管卡、弹簧,所述弹簧由钢丝一体卷绕形成柱状结构,弹簧沿其长度方向分为前部、及后部,弹簧前部钢圈之间具有间隙,弹簧后部钢圈之间并紧排列并嵌于把手中与把手连接,所述把手为圆柱体,设有容纳弹簧后部的容置腔;所述管卡包括环状的管卡本体、位于管卡内周并可沿径向移动的活动夹套,所述活动夹套具有面向管卡本体轴心的弧面内周,光杆穿过管卡本体与该活动夹套的外周连接,可旋转的丝杠穿过管卡本体与活动夹套沿丝杠轴向固定并沿丝杠周向转动连接,所述光杆与管卡本体间隙配合,所述丝杠与管卡本体过度配合;所述管卡本体上与活动夹套相互对称的圆弧段的上端与套管下端连为一体,所述套管套于把手一端与把手过渡配合,所述管卡本体的内径大于套管内径,使所述管卡本体围在弹簧后部外周,并与弹簧后部间隔隔开。进一步地,所述管卡本体内周设有面向轴心的缺槽,所述活动夹套嵌于该缺槽中。优选地,所述丝杠穿过活动夹套弧面内周及外周,并设有沿轴向间隔隔开的环形卡槽,嵌于环形卡槽内的垫片在所述活动夹套弧面内周及外周夹紧活动夹套,活动夹套与丝杠间隙配合。优选地,所述管卡本体上与活动夹套相互对称的一段的与套管通过螺栓连接紧固,使管卡本体上端靠紧套管下端。更进一步地,所述把手的一端设有凸出柱,所述弹簧后部的钢圈卷绕在所述凸出柱外周并与凸出柱连为一体,套管套于凸出柱外与凸出柱螺纹连接,套环与凸出柱之间形成所述容置腔。进一步地,所述弹簧后部的长度大于容置腔顶端至管卡本体底端的距离。光杆、丝杠的长度均大于弹簧后部至管卡本体外周的距离。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当需要弯曲的穿线管头套在弹簧后部与管卡本体之间时,转动丝杠可驱动活动夹套沿光杆移动,将穿线管头夹持在活动夹套与管卡本体之间,撇东把手可使穿线管头弯曲,穿线管头内周有弹簧前部,防止被挤扁形成直角死弯,本装置能适应不同管径的穿线管。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弯管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弯管装置的管卡的仰视示意图;图3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其中,1-把手,2-套管、3-管卡、4-弹簧、41-钢丝、42-前部、43-后部、31-管卡本体、32-丝杠、33-活动夹套、34-光杆、35-通道、36-缺槽、37-垫片、38-环形卡槽、21-螺杆、11-容置腔、12-凸出柱、13-套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弯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把手1、套管2、管卡3、弹簧4。弹簧4由钢丝一体卷绕成柱状结构,弹簧4沿其长度方向分为前部钢圈42、后部钢圈43,弹簧前部钢圈42有间隙,弹簧后部钢圈43紧密排列,嵌入把手1末端并与把手相1连接。把手1为圆柱体,下端设有凸出柱12,套环13螺纹连接在把手下端套于凸出柱2外,凸出柱12与套环13之间形成容置腔11,容纳所述弹簧4后部钢圈43,弹簧4后部钢圈卷43绕在凸出柱12外周,并与凸出柱12连为一体。套管2套于把手1下端及套环13外周,并通过螺纹连接形成过渡配合,套管2内周与弹簧4后部钢圈43间隔隔开,套管2沿轴向通过螺栓21与管卡3紧密连接,管卡3可以随套管2沿把手1轴向上下移动。如图2,管卡3包括环状的管卡本体31、嵌于管卡3内壁并可沿径向移动的活动夹套33,活动夹套33具有面向管卡本体31轴心的弧面内周,光杆34穿过管卡本体31与该活动夹套33的外侧连接,可旋转的丝杠32穿过管卡本体31与活动夹套33沿丝杠轴向固定并沿丝杠周向转动连接,所述光杆34与管卡本体31间隙配合,所述丝杠32与管卡本体31过度配合。如图3,在管卡本体31上与活动夹套33位置相互对称的部位上端与套管2下端通过螺栓21连为一体,使所述管卡本体31围在弹簧后部钢圈43外周,并与弹簧后部43间隔隔开,形成通道35。管卡本体31内周设有面向轴心的缺槽36,活动夹套33嵌于该缺槽36中。丝杠32穿过活动夹套33弧面内周及外周,丝杠32上设有沿轴向间隔隔开的环形卡槽38,垫片37嵌于环形卡槽38内,并与活动夹套33弧面内周及外周夹紧活动夹套33,活动夹套33与丝杠32间隙配合。丝杠32、光杆34的长度均大于弹簧4后部钢圈43至管卡本体31外周的距离。使用时,将穿线管头套在弹簧4外,旋转丝杠32,使丝杠沿轴向运动并挤压穿线管头,使穿线管头在管卡3的通道35内固定。操作者用力向右侧撇动把手1,使预埋的穿线管头在装置带动下向右弯曲,穿线管头内周在弹簧4的前部钢圈42、后部钢圈43支撑作用下,可以防止被挤扁形成直角死弯。本装置能适应不同管径的穿线管。图1和图2中光杆34均匀分布在丝杠上下左右,但实际中光杆的数量及安装位置不局限于图2和图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弯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弹簧、把手、套管、管卡,所述弹簧由钢丝一体卷绕形成柱状结构,弹簧沿其长度方向分为前部、及后部,弹簧前部钢圈之间具有间隙,弹簧后部钢圈之间并紧排列并嵌于把手中与把手连接,所述把手为圆柱体,设有容纳弹簧后部的容置腔;/n所述管卡包括环状的管卡本体、位于管卡内周并可沿径向移动的活动夹套,所述活动夹套具有面向管卡本体轴心的弧面内周,光杆穿过管卡本体与该活动夹套的外周连接,可旋转的丝杠穿过管卡本体与活动夹套沿丝杠轴向固定并沿丝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弯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弹簧、把手、套管、管卡,所述弹簧由钢丝一体卷绕形成柱状结构,弹簧沿其长度方向分为前部、及后部,弹簧前部钢圈之间具有间隙,弹簧后部钢圈之间并紧排列并嵌于把手中与把手连接,所述把手为圆柱体,设有容纳弹簧后部的容置腔;
所述管卡包括环状的管卡本体、位于管卡内周并可沿径向移动的活动夹套,所述活动夹套具有面向管卡本体轴心的弧面内周,光杆穿过管卡本体与该活动夹套的外周连接,可旋转的丝杠穿过管卡本体与活动夹套沿丝杠轴向固定并沿丝杠周向转动连接,所述光杆与管卡本体间隙配合,所述丝杠与管卡本体过度配合;
所述管卡本体上与活动夹套相互对称的圆弧段的上端与套管下端连为一体,所述套管套于把手一端与把手过渡配合,所述管卡本体的内径大于套管内径,使所述管卡本体围在弹簧后部外周,并与弹簧后部间隔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弯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卡本体内周设有面向轴心的缺槽,所述活动夹套嵌于该缺槽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元榜黄昕郑勇陈俊龙李书彬徐笠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