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6802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42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吸尘装置。其中,吸尘装置包括基板,吸尘管,以及调整件。其中,基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吸尘管贯穿第一通孔,吸尘管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调整件连接吸尘管,调整件用于调整第一端与基板之间的垂直距离。本申请提供的吸尘装置,通过利用基板将吸尘装置固定在石墨炉上,并在基板上开设第一通孔,便可将吸尘管的第一端通过第一通孔插入石墨炉腔内。并利用调整件来调整第一端与基板之间的垂直距离,从而对石墨炉腔内进行吸尘操作。本申请提供的吸尘装置,结构简单,可有效地对石墨炉强进行吸尘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尘装置
本申请属于工件清洗
,具体涉及吸尘装置。
技术介绍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包括石墨炉和火焰两部分,相关技术公开了火焰部分的清洁方法。但石墨炉在进行实验后炉内会产生很多杂质,并且由于石墨炉腔的开口较小,相关技术的吸尘装置无法进入石墨炉腔内,因此目前还缺少针对石墨炉腔的吸尘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吸尘装置,所述吸尘装置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吸尘管,所述吸尘管贯穿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吸尘管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以及调整件,所述调整件连接所述吸尘管,所述调整件用于调整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基板之间的垂直距离。本申请提供的吸尘装置,通过利用基板将吸尘装置固定在石墨炉上,并在基板上开设第一通孔,便可将吸尘管的第一端通过第一通孔插入石墨炉腔内。并利用调整件来调整第一端与所述基板之间的垂直距离,从而对石墨炉腔内进行吸尘操作。本申请提供的吸尘装置,结构简单,可有效地对石墨炉强进行吸尘处理。其中,所述调整件包括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连接所述基板;所述吸尘管设于所述调节螺母内,且所述吸尘管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母,以实现通过旋转所述调节螺母,或者旋转所述吸尘管来调整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基板之间的垂直距离。其中,至少部分所述调节螺母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且所述调节螺母螺纹连接所述基板。其中,所述调节螺母设于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调节螺母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通孔,所述调节螺母抵接所述基板。其中,所述调整件还用于调整所述吸尘管与所述基板之间的角度。其中,所述调整件包括基座与主体,所述基座连接所述基板,所述基座设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相对两侧,所述主体连接所述基座,且所述主体可沿垂直于所述基板的方向进行转动;所述主体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吸尘管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且所述吸尘管螺纹连接所述主体。其中,所述吸尘管包括第一子吸尘管与第二子吸尘管,所述第一子吸尘管弯折连接所述第二子吸尘管,所述第一子吸尘管具有第一端,所述第二子吸尘管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二子吸尘管具有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端包括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连接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相较于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第二端设置,所述第一部分的开口尺寸小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开口尺寸。其中,所述基板包括第一部、第二部、以及弯折连接所述第一部与所述第二部的弯折部,所述第一通孔设于所述弯折部上。其中,所述基板上开设有观察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吸尘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吸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第三实施方式提供的吸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第四实施方式提供的吸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第五实施方式提供的吸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第六实施方式提供的吸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第七实施方式提供的吸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第八实施方式提供的吸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说明:吸尘装置-1,基板-10,第一通孔-11,第一部-12,第二部-13,弯折部-14,观察窗-15,吸尘管-20,第一端-21,第一部分-211,第二部分-212,第二端-22,第一子吸尘管-23,第二子吸尘管-24,调整件-30,基座-31,主体-32,第二通孔-33。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请参考图1及图2,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方式吸尘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吸尘装置1包括基板10,吸尘管20,以及调整件30。其中,所述基板10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1。所述吸尘管20贯穿所述第一通孔11,所述吸尘管20具有第一端21与第二端22。所述调整件30连接所述吸尘管20,所述调整件30用于调整所述第一端21与所述基板10之间的垂直距离。本申请提供的基板10,首先可作为吸尘管20与调整件30的载体,即调整件30与基板10连接,而吸尘管20与调整件30连接,从而利用基板10将调整件30与吸尘管20均进行有效地固定。其次基板10还可用于架设在石墨炉腔的周缘,从而使吸尘装置1与石墨炉腔进行有效地固定。本申请提供的吸尘管20贯穿基板10上开设的第一通孔11,即吸尘管20有一部分是位于基板10的一侧,而剩余部分则位于基板10的另一侧。吸尘管20具有第一端21与第二端22,因此第一端21与第二端22分别设于基板10的相对两侧。其中,第一端21可以用于设于石墨炉腔内进行吸尘。而第二端22则可连接抽风装置,将石墨炉强内的杂质通过第一端21吸入吸尘管20中。当然了,第二端22可以用于设于石墨炉腔内进行吸尘。而第一端21则可连接抽风装置,将石墨炉强内的杂质通过第二端22吸入吸尘管20中。本申请以第一端21用于吸尘,第二端22用于连接抽风装置进行示意。本申请提供的调整件30连接吸尘管20,且调整件30可用于调整所述第一端21与所述基板10之间的垂直距离,从而使第一端21伸入石墨炉腔内部,进行有效地吸尘,提高吸尘效果。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吸尘装置1,通过利用基板10将吸尘装置1固定在石墨炉上,并在基板10上开设第一通孔11,便可将吸尘管20的第一端21通过第一通孔11插入石墨炉腔内。并利用调整件30来调整第一端21与所述基板10之间的垂直距离,从而对石墨炉腔内进行吸尘操作,结构简单,可有效地对石墨炉强进行吸尘处理。请一并参考图3,图3为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吸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吸尘装置1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吸尘装置1大体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调整件30包括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连接所述基板10;所述吸尘管20设于所述调节螺母内,且所述吸尘管20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母,以实现通过旋转所述调节螺母,或者旋转所述吸尘管20来调整所述第一端21与所述基板10之间的垂直距离。本申请的调整件30可以为调节螺母,其中调节螺母连接基板10,至于调节螺母具体如何连接基板10,本申请在下文再做详细介绍。吸尘管20设于调节螺母内,并且所述吸尘管20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母。可以理解为,吸尘管20上设有外螺纹,调节螺母内设有内螺纹,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的配合实现螺纹连接。此时便可通过旋转所述调节螺母,或者旋转所述吸尘管20来调整所述第一端21与所述基板10之间的垂直距离,从而利用吸尘管20对石墨炉腔进行吸尘操作。可选地,第一通孔11的尺寸大于吸尘管20的轴向尺寸。此时吸尘管20不仅可沿垂直于基板10的方向进行移动,还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装置包括:/n基板,所述基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n吸尘管,所述吸尘管贯穿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吸尘管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以及/n调整件,所述调整件连接所述吸尘管,所述调整件用于调整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基板之间的垂直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装置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
吸尘管,所述吸尘管贯穿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吸尘管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以及
调整件,所述调整件连接所述吸尘管,所述调整件用于调整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基板之间的垂直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件包括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连接所述基板;所述吸尘管设于所述调节螺母内,且所述吸尘管螺纹连接所述调节螺母,以实现通过旋转所述调节螺母,或者旋转所述吸尘管来调整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基板之间的垂直距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调节螺母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且所述调节螺母螺纹连接所述基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母设于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调节螺母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通孔,所述调节螺母抵接所述基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件还用于调整所述吸尘管与所述基板之间的角度。


6.如权利要求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培杨春亮叶剑芝曾绍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