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驼背矫正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6392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37
一种驼背矫正架,涉及一种驼背矫正装置,包括束腰带、背部板和前肩部或胸部的后勾体,束腰带的中部连接背部板的下部,在背部板的上部设有分叉结构,所述分叉结构的两端部分别连接半圆杆A(1)和半圆杆B(16)的后端,由半圆杆A(1)和半圆杆B(16)的前端形成前肩部或胸部的后勾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皮带使背部板由后腰部往前拉,背部板的上部借用背部获取支撑,由背部板上端的分叉获取绕过脖子两侧,由两半圆杆勾住双肩前部与胸部之间或胸部获取驼背矫正诉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驼背矫正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驼背矫正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驼背矫正架。
技术介绍
公知的,驼背是由于长期的坐姿或站立姿势不正确导致的,也是中小学学生的近视多发的主要诱因之一,驼背的主要位置在腹部与胸部之间的脊椎骨长期处于弯曲或深度弯曲,而脊椎长时间处于弯曲时不仅影响站立姿势或坐姿,还会带来影响身高和腰部不适,这也是目前青少年近视发病率高达70%的主要原因,青少年的防近视或美体产品有中国专利CN206961296U、CN206414375U、CN304114646S和CN305233438S等,这些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近视的发病或矫正脊椎的美体作用,但普遍存在胳肢窝处被弹性物压迫的不适感,所以很多使用过的都无法坚持;由于目前智能手机的普及征兵服役的病原近视率非常之高,到了部队也需要经常性的练习军姿,已知的练习军姿办法有背部使用十字架矫正、贴墙站立等,使用十字架矫正时,双肩的拉绳会使胳肢窝处被拉绳压迫既不舒适,贴墙站立这种方法效果慢且不持续;中老年人在身体机能下降、长时间玩手机以及长时间坐着打麻将等导致的肩周炎也非常严重,长期伏案办公的中年人也存在着腰腿不适和双肩酸痛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一种驼背矫正架,利用皮带使背部板由后腰部往前拉,背部板的上部借用背部获取支撑,由背部板上端的分叉获取绕过脖子两侧,由两半圆杆勾住双肩前部与胸部之间或胸部获取驼背矫正诉求。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驼背矫正架,包括束腰带、背部板和前肩部或胸部的后勾体,束腰带的中部连接背部板的下部,在背部板的上部设有分叉结构,所述分叉结构的两端部分别连接半圆杆A和半圆杆B的后端,由半圆杆A和半圆杆B的前端形成前肩部或胸部的后勾体。所述的驼背矫正架,所述束腰带为皮带时,所述皮带中部连接背部板的下部,也就是在背部板的下部设置左右贯通供皮带穿过的长圆孔;或皮带中部通过铆钉固定在背部板的下部;或所述皮带中部断开形成两段,皮带的断开部位通过铆钉固定在背部板的下部;在皮带的两端分别设有皮带扣和扣眼;或所述皮带一端设置滚轮式皮带扣,皮带的另一端可不设置扣眼。所述的驼背矫正架,所述束腰带替换为绳子时;绳子的中部连接背部板的下部,也就是在背部板的下部设置左右贯通供绳子穿过的穿孔;或绳子中部捆绑在背部板的下部;或所述绳子为中部断开形成两段,绳子的断开部位通过捆绑固定在背部板的下部,绳子的两端利用捆绑连接。所述的驼背矫正架,所述束腰带为练功带时,所述练功带中部连接背部板的下部,也就是在背部板的下部设置左右贯通供练功带穿过的穿孔;或练功带中部通过铆钉固定在背部板的下部;或所述练功带中部断开形成两段,练功带的断开部位通过铆钉固定在背部板的下部;练功带的两端通过捆绑连接。所述的驼背矫正架,所述束腰带为松紧带时,所述松紧带中部连接背部板的下部,也就是在背部板的下部设置左右贯通供松紧带穿过的穿孔;或松紧带中部通过铆钉固定在背部板的下部;或所述松紧带中部断开形成两段,松紧带的断开部位通过铆钉固定在背部板的下部;松紧带的两端通过扣子扣眼、暗扣、挂钩或尼龙粘接勾和尼龙毛绒圈连接。所述的驼背矫正架,所述背部板的上端设有斜杆A和斜杆B形成的“V”结构,所述“V”结构的斜杆A上端固定连接半圆杆A的后端,“V”结构的斜杆B上端固定连接半圆杆B的后端。所述的驼背矫正架,在半圆杆A的凹面上设有柔性片A,半圆杆B的凹面上设有柔性片B。所述的驼背矫正架,所述背部板的下端设有前后的圆弧过渡。所述的驼背矫正架,所述背部板由扁管、扁板、矩形板、矩形管形成;或所述背部板由长立杆A和长立杆B并列形成,所述长立杆A分为上杆体A和下杆体B的上下两段,上杆体A和下杆体B之间铰接连接;所述长立杆B分为上杆体B和下杆体B的上下两段,上杆体B和下杆体B之间铰接连接。所述的驼背矫正架,半圆杆A和半圆杆B可替换为倒“V”形结构;或“Π”形结构;在半圆杆A的前端端头设有朝下延伸的短立杆A;半圆杆B的前端端头设有朝下延伸的短立杆短立杆B。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驼背矫正架,利用皮带使长立杆下部由腰部往前拉,背部板下部设置的多个长圆孔可适应使用者身体增高后的调节;背部板的上部借用后背部获取支撑,本技术的背部板靠近上端可设置局部加宽来增加舒适性,在两半圆杆的凹面分别设置柔性片也可增加舒适度;由两斜杆分叉形成的“V”形给脖子留出空间,两半圆杆的前部“半圆杆的前部或后部是以使用时处于身体的前后的叫法,并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勾住双肩前部或胸部与双肩之间获取驼背矫正诉求;本技术考虑到使用者有肩宽和肩窄之分,后期在背部板的上部分别设置上杆体A和上杆体B,这样便可获取使用时的调节,进一步在上杆体A和上杆体B的上部之间增加拉紧橡胶条或在上杆体A和上杆体B上设置穿孔,由穿杆中部穿入穿孔,然后在上杆体A和上杆体B的穿孔外侧分别设置弹簧,穿杆两端分别设置阻挡弹簧脱落的扩径结构的螺母等,也可实现上杆体A和上杆体B往两侧少量分开的调节目的获取个人不同的胸形状的适应性变化;本技术适用于中小学学生的驼背矫正和防止近视、部队士兵的身姿联系、中老年人的肩周炎调理以及长期伏案办公的坐姿调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长立杆A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长立杆A下部安装橡胶头A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橡胶头A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另一实施列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另一实施列装配结构示意图;图中:1、半圆杆A;2、短立杆A;3、柔性片A;4、斜杆A;5、长立杆A;5.1、上杆体A;5.2、下杆体B;6、皮带扣;7、橡胶头A;8、橡胶头B;9、皮带;10、扣眼;11、长圆孔;12、长立杆B;12.1、上杆体B;12.2、下杆体B;13、斜杆B;14、柔性片B;15、短立杆B;16、半圆杆B;17、下端面孔;18、插杆;19、圆弧面;20、合页A;21、合页B。【具体实施方式】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更详细的解释本技术,公开本技术的目的旨在保护本技术范围内的一切变化和改进,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结合附图1至6所述的驼背矫正架,包括束腰带、背部板和前肩部或胸部的后勾体,束腰带的中部连接背部板的下部,在背部板的上部设有分叉结构,所述分叉结构的两端部分别连接半圆杆A1和半圆杆B16的后端,由半圆杆A1和半圆杆B16的前端形成前肩部或胸部的后勾体;也就是半圆杆A1和半圆杆B16的前端本身就可以实现勾住双肩获取防驼背目的。结合附图1或2,本技术给出了束腰带为皮带9的实施列,所述皮带9中部连接背部板的下部,也就是在背部板的下部设置左右贯通供皮带9穿过的长圆孔11;或皮带9中部通过铆钉固定在背部板的下部;或所述皮带9中部断开形成两段,皮带9的断开部位通过铆钉固定在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驼背矫正架,包括束腰带、背部板和前肩部或胸部的后勾体,其特征是:束腰带的中部连接背部板的下部,在背部板的上部设有分叉结构,所述分叉结构的两端部分别连接半圆杆A(1)和半圆杆B(16)的后端,由半圆杆A(1)和半圆杆B(16)的前端形成前肩部或胸部的后勾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驼背矫正架,包括束腰带、背部板和前肩部或胸部的后勾体,其特征是:束腰带的中部连接背部板的下部,在背部板的上部设有分叉结构,所述分叉结构的两端部分别连接半圆杆A(1)和半圆杆B(16)的后端,由半圆杆A(1)和半圆杆B(16)的前端形成前肩部或胸部的后勾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驼背矫正架,其特征是:所述束腰带为皮带(9)时,所述皮带(9)中部连接背部板的下部,也就是在背部板的下部设置左右贯通供皮带(9)穿过的长圆孔(11);或皮带(9)中部通过铆钉固定在背部板的下部;或所述皮带(9)中部断开形成两段,皮带(9)的断开部位通过铆钉固定在背部板的下部;在皮带(9)的两端分别设有皮带扣(6)和扣眼(10);或所述皮带(9)一端设置滚轮式皮带扣(6),皮带(9)的另一端可不设置扣眼(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驼背矫正架,其特征是:所述束腰带替换为绳子时;绳子的中部连接背部板的下部,也就是在背部板的下部设置左右贯通供绳子穿过的穿孔;或绳子中部捆绑在背部板的下部;或所述绳子为中部断开形成两段,绳子的断开部位通过捆绑固定在背部板的下部,绳子的两端利用捆绑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驼背矫正架,其特征是:所述束腰带为练功带时,所述练功带中部连接背部板的下部,也就是在背部板的下部设置左右贯通供练功带穿过的穿孔;或练功带中部通过铆钉固定在背部板的下部;或所述练功带中部断开形成两段,练功带的断开部位通过铆钉固定在背部板的下部;练功带的两端通过捆绑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驼背矫正架,其特征是:所述束腰带为松紧带时,所述松紧带中部连接背部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铁岭葛宇航田园园
申请(专利权)人:丽水快馈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