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炒菜机器人用入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6304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8 2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炒菜机器人用入料装置,包括炒菜装置,所述炒菜装置的顶面设置有盖子,所述盖子的底面一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侧与炒菜装置的外壁螺纹连接,所述盖子的顶面中部开设有弧槽,所述弧槽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圆球,所述圆球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入料管,所述入料管的顶端穿过圆球后固定连接有漏斗,所述漏斗的侧截面为圆锥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盖子上设置入料管和漏斗,在入料管和盖子之间设置圆球,使得人可以在炒菜装置工作时,利用圆球在弧槽中转动来保持平衡,来抓住入料管对炒菜装置内部进行加调料,起到了在炒菜的过程中对炒菜装置进行加料的效果,保证了菜的美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炒菜机器人用入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具体为一种炒菜机器人用入料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一种炒菜机器人,它拥有烹饪程序,无需人工看管,将准备好的主料、配料、佐料全部一次性投入,设定程序后,自动热油、自动翻炒,自动控制火候,无需经验即可自动烹饪的一台智能化设备。现有的炒菜机器人在使用的过程中,都是提前将调料加到菜品中去,不能够做到边炒菜边加调料的效果,这样会导致一些需要分开加调料或者不同时间段加调料的菜品味道不够鲜美,从而使得炒菜机器人的实用性降低,进而影响到炒菜机器人的市场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炒菜机器人用入料装置,具备可以在炒菜时加调料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炒菜机器人不能边炒菜边加调料的问题。本技术的炒菜机器人用入料装置,包括炒菜装置,所述炒菜装置的顶面设置有盖子,所述盖子的底面一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侧与炒菜装置的外壁螺纹连接,所述盖子的顶面中部开设有弧槽,所述弧槽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圆球,所述圆球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入料管,所述入料管的顶端穿过圆球后固定连接有漏斗,所述漏斗的侧截面为圆锥形,所述入料管的底端穿过圆球后伸入到炒菜装置的内部,所述盖子的左侧开设有圆孔。本技术的炒菜机器人用入料装置,所述入料管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左右两端均通过螺纹槽活动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远离连接杆的一端与盖子的顶面活动连接,通过在连接杆和螺杆的相互配合,起到了固定住入料管的效果,保证了在不加料时入料管的稳定性。本技术的炒菜机器人用入料装置,所述漏斗的右侧面通过通孔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储水罐,所述储水罐的顶面右侧固定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气囊,所述出水管的左端设置有雾化喷头,通过挤压气囊让储水罐中的水从出水管中进入到漏斗中去,防止了部分调料粘在入料管的内壁,从而保证了调料能够加到菜品中去,而使用雾化喷头则是起到了控制加水的量,避免了加水过多使得菜品的味道变淡的问题。本技术的炒菜机器人用入料装置,所述气囊的内部设置有弹簧,所述气囊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单向阀,通过弹簧和单向阀的设置,则是保证了气囊可以来回的收缩和膨胀,从而使得气囊可以多次工作的效果。本技术的炒菜机器人用入料装置,所述储水罐的顶面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的底面与储水罐的顶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垫,通过密封盖和密封垫的使用,保证了储水罐的密封性,从而保证了气囊能够把水挤压到出水管中去。本技术的炒菜机器人用入料装置,所述密封盖的顶面中部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密封盖的左右两侧通过通孔与出水管和进气管的表面活动连接,通过在密封盖上设置把手,同时让密封盖与出水管和进气管活动连接,起到了方便拿起密封盖的作用,从而达到了方便对储水罐中进行换水的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在盖子上设置入料管和漏斗,在入料管和盖子之间设置圆球,使得人可以在炒菜装置工作时,利用圆球在弧槽中转动来保持平衡,来抓住入料管对炒菜装置内部进行加调料,起到了在炒菜的过程中对炒菜装置进行加料的效果,保证了菜的美味。2、本技术在盖上设置有储水罐和气囊,通过挤压气囊让储水罐中的水从出水管中进入到漏斗中去,防止了部分调料粘在入料管的内壁,从而保证了调料能够加到菜品中去,而使用雾化喷头则是起到了控制加水的量,避免了加水过多使得菜品的味道变淡的问题。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盖子正剖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2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炒菜装置;2、盖子;3、入料管;4、漏斗;5、固定块;6、圆球;7、弧槽;8、连接杆;9、螺杆;10、出水管;11、储水罐;12、进气管;13、气囊;14、单向阀;15、弹簧;16、把手;17、密封盖;18、密封垫;19、雾化喷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参阅图1-4,本技术的炒菜机器人用入料装置,包括炒菜装置1,炒菜装置1的顶面设置有盖子2,盖子2的底面一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5,固定块5的内侧与炒菜装置1的外壁螺纹连接,盖子2的顶面中部开设有弧槽7,弧槽7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圆球6,圆球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入料管3,入料管3的顶端穿过圆球6后固定连接有漏斗4,漏斗4的侧截面为圆锥形,入料管3的底端穿过圆球6后伸入到炒菜装置1的内部,盖子2的左侧开设有圆孔,在盖子2上设置入料管3和漏斗4,在入料管3和盖子2之间设置圆球6,使得人可以在炒菜装置1工作时,利用圆球6在弧槽7中转动来保持平衡,来抓住入料管3对炒菜装置1内部进行加调料,起到了在炒菜的过程中对炒菜装置1进行加料的效果,保证了菜的美味,并且盖子2上的圆孔保证了油烟可以排出。入料管3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8,连接杆8的左右两端均通过螺纹槽活动连接有螺杆9,螺杆9远离连接杆8的一端与盖子2的顶面活动连接,通过在连接杆8和螺杆9的相互配合,起到了固定住入料管3的效果,保证了在不加料时入料管3的稳定性。漏斗4的右侧面通过通孔固定连接有出水管10,出水管1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储水罐11,储水罐11的顶面右侧固定连接有进气管12,进气管12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气囊13,出水管10的左端设置有雾化喷头19,通过挤压气囊13让储水罐11中的水从出水管10中进入到漏斗4中去,防止了部分调料粘在入料管3的内壁,从而保证了调料能够加到菜品中去,而使用雾化喷头19则是起到了控制加水的量,避免了加水过多使得菜品的味道变淡的问题。气囊13的内部设置有弹簧15,气囊13的右侧壁固定连接有单向阀14,通过弹簧15和单向阀14的设置,则是保证了气囊13可以来回的收缩和膨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炒菜机器人用入料装置,包括炒菜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炒菜装置(1)的顶面设置有盖子(2),所述盖子(2)的底面一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5),所述固定块(5)的内侧与炒菜装置(1)的外壁螺纹连接,所述盖子(2)的顶面中部开设有弧槽(7),所述弧槽(7)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圆球(6),所述圆球(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入料管(3),所述入料管(3)的顶端穿过圆球(6)后固定连接有漏斗(4),所述漏斗(4)的侧截面为圆锥形,所述入料管(3)的底端穿过圆球(6)后伸入到炒菜装置(1)的内部,所述盖子(2)的左侧开设有圆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炒菜机器人用入料装置,包括炒菜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炒菜装置(1)的顶面设置有盖子(2),所述盖子(2)的底面一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5),所述固定块(5)的内侧与炒菜装置(1)的外壁螺纹连接,所述盖子(2)的顶面中部开设有弧槽(7),所述弧槽(7)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圆球(6),所述圆球(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入料管(3),所述入料管(3)的顶端穿过圆球(6)后固定连接有漏斗(4),所述漏斗(4)的侧截面为圆锥形,所述入料管(3)的底端穿过圆球(6)后伸入到炒菜装置(1)的内部,所述盖子(2)的左侧开设有圆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炒菜机器人用入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管(3)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8),所述连接杆(8)的左右两端均通过螺纹槽活动连接有螺杆(9),所述螺杆(9)远离连接杆(8)的一端与盖子(2)的顶面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炒菜机器人用入料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得梅
申请(专利权)人:诸暨市竟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