衬里磨损检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6220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用于检测衬里(1400)磨损的方法和装置。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一根导电线缆(1402)被设置在衬里的外表面上或设置在接近衬里外表面(1402)的位置,并且测量所述导电线缆(1402)的电阻,以判断所述线缆是否已被磨破。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监测例如一个热电偶的温度测量装置测量得到的温度,以估计衬里的磨损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通常涉及用于改变流体流动方向的装置,尤其是在带衬里的管路系统内高磨损性流体的流动。在优选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涉及在一个小的空间内改变这种流体的流动方向,其压力损失或压降比利用传统的技术改变流体流动方向时要小。在任何包含有流动的流体的封闭系统中,比如一个管路系统,经常需要改变流体的流动方向。典型地,是使用标准的管弯头,其也被称为弯管。然而,环境经常会对使用标准的管弯头形成限制,阻碍其使用。这些环境包括传输高温流体,腐蚀性流体,或磨损性流体,如具有颗粒的流体。当这些情况存在时,用于改变流体流动方向的典型的解决方案通常涉及采用大号的(即,大的直径)衬砌有适当的耐熔、防锈蚀、或耐磨损衬里的管路部件。管径的增大要求伴随有所有需要的弯管的转弯半径的增大。转弯半径的增大接下来会增大安装改变流体流动方向所需要的弯头或弯管的空间要求。典型地,使用具有太小转弯半径的弯头或弯管会引起不希望的压力损失。专利技术者致力于克服这些不足,提供一种相对于传统的管弯头来说能在更小的空间内改变流体流动方向的管弯头,其产生的压力损失并不比在相等的空间内使用传统的弯头时大。这些管弯头包括一个基本上呈圆筒形的基体,其具有一个第一端部,一个第二端部,和一个基本上恒定的内径;一个切向入口,其固定在基体上,靠近基体的第一端部,并且所述切向入口的内径小于基体的内径;一个切向出口,其固定在基体上,接近基体的第二端部,并且所述切向出口的内径小于基体的内径;典型地,流体线性地流动穿过该切向入口,进入基体。在基体内部,流体的线性运动转变为旋转的或盘旋的运动。当流体穿过基体朝向切向出口轴向地移动时,位于基体内的流体持续其螺旋运动。流体通过切向出口流出基体。在穿过切向出口从基体中流出时,基体内流体的旋转或螺旋运动变回线性运动。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管弯头包括两个彼此固定在一起的基本上相同的部件。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两个基本上相同的部件可移去地彼此固定在一起,以便第一部件上的切向入口/出口可以相对于第二部件的切向入口/出口,以任何希望的角度被定向。除了此处描述的管弯头的开发情况外,专利技术者额外地构思出一个与管弯头一起使用的衬里。在一个实施例中,衬里包括一个基体衬里,一个切向入口衬里,和一个切向出口衬里。在一个优选实施例,切向入口衬里和切向出口衬里都是可移去地被插入基体衬里的一个孔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基体部件衬里包括两个基本上相同的基体部件衬里。虽然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检测这种衬里内的磨损情况的方法和装置,但是可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和装置能被更广泛地应用于所有带衬里的一般的容器中(此处″容器″应当是指在其内部具有流体移动或流体从中流动通过的任意结构,尤其是磨损性的流体)。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导电线缆被设置在衬里的外表面上或设置成接近衬里的外表面(相对于流体流动来说),并且测量所述导电线缆的电阻,以判断所述线缆是否已被磨破。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通过一个温度测量装置,比如一个热电偶,随着时间的推移监视测量得到的温度以估计衬里的磨损情况。本专利技术是通过附图中所示的实例进行描述,其中相类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类似的部件。可以理解,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多个优选实施例,其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一个具有一个切向入口和切向出口的管弯头,它们被布置成轴向处于基本上相对的方向;图2所示为如图1所示的管弯头的俯视图;图3所示为一个具有一个切向入口和切向出口的管弯头的俯视图,入口和出口被布置成轴向彼此呈大约90度。图4所示为一个具有一个切向入口和切向出口的管弯头的俯视图,入口和出口被布置成轴向处于基本上相同的方向;图5示出了一种如图1所示类型的管弯头,但是其由两个基本上相同的部件组成,提供有一个切向入口和切向出口,切向入口和切向出口被设置成轴向处于基本上相对的方向;图6示出了如图5所示的管弯头,其中两个部件已经被固定,使得切向入口和切向出口轴向彼此呈大约90度;图7示出了如图5所示的管弯头,其中两个部件已经被固定,使得切向入口和切向出口轴向处于基本上相同的方向;图8示出了如图5-7中所示的两个基本上相同的部件中的一个的分解视图;图9所示为图8中的两个管路结构可移去地彼此固定在一起时的分解视图;图10所示为图8和9中所示的基体部件衬里和切向入口衬里的另外一个视图;图11所示为如图8,9和10所示的切向入口衬里被插入如图8,9和10中所示的基体部件衬里的孔内;图12所示为图10中基体部件衬里的示意图;图13所示为图11中切向入口衬里的示意图;图14所示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衬里的圆筒形部件,在接近衬里外表面的位置,其具有呈“之”字形布置的导电线缆;图15所示为如图14所示基体部件衬里的剖视图;图16所示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衬里的圆筒形部件,在接近衬里外表面的位置,其具有以螺旋形布置导电线缆;图17所示为如图16中所示的衬里部件的剖视图。在优选实施例中,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和装置的管弯头包括一个基本上呈圆筒形的基体,该基体具有一个第一端部和一个第二端部,并且基体具有基本上恒定的直径;一个切向入口,其固定在基体部件上,接近基体部件的第一端部,并且所述切向入口的内径小于基体部件的内径;一个切向出口,其固定在基体部件上,接近基体部件的第二端部,并且所述切向出口的内径小于基体部件的内径;除非特别指出,此处的词语″直径″将是指某一对象的内径。对于此处的描述来说,基体部件的第一端部有时可能也被称为基体的″顶部″,并且因此也可能被称为管弯头的″顶部″,而第二端部有时可能被称为基体的″底部″,并且因此也可能被称为管弯头的″底部″,在当前的描述过程中,为便于描述,词语″顶部″和″底部″可能被用来表示基体和管弯头的某一特定的端部,当不使用″第一端部″或″第二端部″,而是使用词语″顶部″和″底部″时,不应被认为其是表示或暗示应用衬里检测方法和装置的管弯头必须是垂直地布置,或者是其必须具有一个″顶″端部或″底″端部-各端部可以处于相同的高度。在一个如图所示类型的管弯头中,流体线性地流过切向入口并进入基体。在基体内部,流体的基本上呈线性的运动转变为一个旋转的或螺旋的运动。当流体穿过基体部件朝向切向出口轴向地移动时,位于基体内的流体持续其螺旋运动。流体通过切向出口流出基体。在穿过切向出口从基体中流出时,基体内流体的旋转或螺旋运动变回线性运动。图1示出了这样的一个管弯头100的一个实例。管弯头100包括一个切向入口102、一个基体104和一个切向出口106。在管弯头100的典型工作情况下,流体基本上线性地流动通过切向入口102,如箭头108所示,并且进入基体104。流体进入基体104后,当流体轴向地从切向入口102流向切向出口106时,流体流动的线性运动转变为螺旋的运动。到达切向出口106后,如箭头110所示,当流体从基体中流出时,螺旋运动变回线性运动。为了促进流体在基体内的螺旋运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入口和出口的直径都比基体小。切向是指入口(或出口)的轴线没有通过基体的轴线。还可以认为切向入口和切向出口相对于基体是偏心地设置。图2中更清楚地示出了入口和出口的切向特征。图2所示为与图1所示的管弯头100相类似的一个管弯头200的俯视图。管弯头200包括一个切向入口202、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检测衬里中磨损情况的方法,所述衬里中包含或界定一种磨损性流体的流动,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衬里的外表面上或接近所述衬里外表面的位置设置一根导电线缆;和 对所述线缆的电阻进行测量,以判定所述线缆是否被磨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伯特O马丁乔伯特梅克朗尼G海维尔
申请(专利权)人:特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