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屏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60899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屏蔽装置,涉及电磁屏蔽技术领域。该屏蔽装置包括内屏蔽壳、外屏蔽壳和连接器,内屏蔽壳位于外屏蔽壳内,连接器依次穿过外屏蔽壳和内屏蔽壳,连接器的端部位于内屏蔽壳内且连接有电气元件,内屏蔽壳与所述连接器相固定。由于内屏蔽壳直接固定在连接器上,实现了内屏蔽壳、连接器、电气元件以及外屏蔽壳四者之间相对位置的固定,避免了在电气元件上打孔,从而避免了因安装内屏蔽壳而造成电气元件的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屏蔽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磁屏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屏蔽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气设备应用于汽车上,但这些电气设备在运行时会产生电磁波干扰其他用电器的正常运行,同时这些电气设备也会被外界的电磁波干扰运行,因此电磁兼容性是这些车载电气设备的重要设计指标。车载摄像头是重要的车载电气设备,为了保证车载摄像头的正常运行,需要在车载摄像头外部设置屏蔽装置。车载摄像头的屏蔽装置包括外屏蔽壳、内屏蔽壳以及连接器,其中,内屏蔽壳以及外屏蔽壳用于对电气元件进行电磁屏蔽。为了实现电气元件、连接器、外屏蔽壳和内屏蔽壳四者之间的固定,现有技术中往往将连接器固定在外屏蔽壳上,电气元件固定在连接器上,内屏蔽壳固定在电气元件上。由于需要将内屏蔽壳固定在电气元件上,因此需要在电气元件上开设通孔,在内屏蔽壳上开设有与该通孔相对应的螺纹孔,再通过螺钉穿过通孔旋拧于螺纹孔的固定的方式将内屏蔽壳固定在电气元件上,而在电气元件上打孔会损坏电气元件。因此,亟需一种屏蔽装置解决电气元件容易发生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屏蔽装置,该屏蔽装置能避免电气元件的损坏。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屏蔽装置,包括内屏蔽壳、外屏蔽壳和连接器,所述内屏蔽壳位于所述外屏蔽壳内,所述连接器依次穿过所述外屏蔽壳和所述内屏蔽壳,所述连接器的端部位于所述内屏蔽壳中且连接有电气元件,所述内屏蔽壳直接与所述连接器相固定。优选地,所述内屏蔽壳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外周设置有多个卡扣,所述连接器伸入所述第一安装孔中,且多个所述卡扣与所述连接器相卡接。优选地,所述卡扣与所述连接器相抵接的一端的形状与所述连接器的外周的形状相匹配。优选地,多个所述卡扣沿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周向等间距均匀分布。优选地,所述外屏蔽壳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相连通,所述连接器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中。优选地,所述内屏蔽壳包括底板和围设在所述底板的外周的封闭的环形侧壁。优选地,所述底板和所述环形侧壁一体成形。优选地,所述电气元件的上表面低于所述环形侧壁的上表面。优选地,所述内屏蔽壳由金属制成。优选地,所述内屏蔽壳的外部形状与所述外屏蔽壳的内腔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内屏蔽壳的外壁抵接于所述外屏蔽壳的内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屏蔽装置。由于内屏蔽壳直接固定在连接器上,实现了内屏蔽壳、连接器、电气元件以及外屏蔽壳四者之间相对位置的固定,避免了在电气元件上打孔,从而避免了因安装内屏蔽壳而造成电气元件的损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屏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内屏蔽壳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外屏蔽壳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内屏蔽壳;11-卡扣;12-第一安装孔;13-底板;14-环形侧壁;2-外屏蔽壳;21-第二安装孔;3-连接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屏蔽装置。如图1所示,该屏蔽装置包括内屏蔽壳1、外屏蔽壳2和连接器3,内屏蔽壳1位于外屏蔽壳2内,连接器3依次穿过外屏蔽壳2和内屏蔽壳1,连接器3的端部位于内屏蔽壳1内且连接有电气元件(图中未示出),内屏蔽壳1与所述连接器3相固定。由于内屏蔽壳1直接固定在连接器3上,实现了内屏蔽壳1、连接器3、电气元件以及外屏蔽壳2四者之间相对位置的固定,并且避免了在电气元件上打孔,从而避免了因安装内屏蔽壳1而造成电气元件损坏。具体而言,如图1和图2所示,内屏蔽壳1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2,第一安装孔12外周设置有多个卡扣11。其中,连接器3穿设于第一安装孔12,且多个卡扣11与连接器3相卡接。通过多个卡扣11卡接在连接器3上,实现了内屏蔽壳1与连接器3之间相对位置的固定。同时,由于多个卡扣11与连接器3相接触,因此电气元件散发的热量通过内屏蔽壳1传导到连接器3上进而散发至屏蔽装置之外,方便了屏蔽装置的散热。优选地,如图1所示,卡扣11与连接器3相抵接的一端形状与连接器3的外周形状相匹配,使得卡扣11能更容易且更稳固地卡接在连接器3的外周,同时增大了卡扣11与连接器3的接触面积,使得内屏蔽壳1上的热量更容易传导到连接器3上,方便了屏蔽装置的散热。进一步地,多个卡扣11沿第一安装孔12周向等间距均匀分布,从而使得每个卡扣11受到的卡接力相等,多个卡扣11更紧密地卡接在连接器3上。为了使内屏蔽壳1能更好地固定在外屏蔽壳2内,如图1-图3所示,内屏蔽壳1的外部形状与外屏蔽壳2的内腔形状相匹配,内屏蔽壳1的外壁抵接于外屏蔽壳2的内壁。此外,如图2所示,内屏蔽壳1包括底板13和围设在底板13外周的封闭的环形侧壁14。由于内屏蔽壳1的环形侧壁14围设在底板13的外周,避免了因内屏蔽壳1环形侧壁14具有空隙而导致的屏蔽效果降低,提高了屏蔽装置的屏蔽效果。优选地,底板13和环形侧壁14通过冲压工艺一体成形,制作简单,生产效率高。为了进一步增强内屏蔽壳1的屏蔽效果,电气元件的上表面低于环形侧壁14的上表面,这样设置使得外界的电磁波很难穿过内屏蔽壳1干扰到电气元件的运行,同时电气元件产生的电磁波也难以穿过内屏蔽壳1进而干扰到外界其他用电器的运行,提高了屏蔽装置的电磁兼容性。优选地,内屏蔽壳1的厚度为0.15mm,该厚度的内屏蔽壳1能起到较好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屏蔽装置,包括内屏蔽壳(1)、外屏蔽壳(2)和连接器(3),所述内屏蔽壳(1)位于所述外屏蔽壳(2)内,所述连接器(3)依次穿过所述外屏蔽壳(2)和所述内屏蔽壳(1),所述连接器(3)的端部位于所述内屏蔽壳(1)中且连接有电气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屏蔽壳(1)直接与所述连接器(3)相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屏蔽装置,包括内屏蔽壳(1)、外屏蔽壳(2)和连接器(3),所述内屏蔽壳(1)位于所述外屏蔽壳(2)内,所述连接器(3)依次穿过所述外屏蔽壳(2)和所述内屏蔽壳(1),所述连接器(3)的端部位于所述内屏蔽壳(1)中且连接有电气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屏蔽壳(1)直接与所述连接器(3)相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屏蔽壳(1)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2),所述第一安装孔(12)的外周设置有多个卡扣(11),所述连接器(3)伸入所述第一安装孔(12)中,且多个所述卡扣(11)与所述连接器(3)相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11)与所述连接器(3)相抵接的一端的形状与所述连接器(3)的外周的形状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卡扣(11)沿所述第一安装孔(12)的周向等间距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武龙林云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晶华精密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