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发射组件和智能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5936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激光发射组件和智能终端,该激光发射组件包括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和光学层,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包括层叠设置的透明基材和发光层;光学层设置于透明基材背离发光层的一侧并具有光学微结构,光学层能够通过光学微结构衍射或者扩散发光层所发射的激光。由于光学层设置在透明基材背离发光层的一侧,并且光学层能够通过光学微结构衍射或者扩散发光层所发射的激光,故光学层能够替代传统扩散器或者衍射器等光学元件进行使用,光学层不需要额外的支架来进行支撑,可以减小激光发射组件的整体尺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激光发射组件和智能终端
本技术涉及激光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激光发射组件和智能终端。
技术介绍
3D投影模组可以用于人脸识别、人脸解锁等场景,而3D投影模组通常采用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erticalCavitySurfaceEmittingLaser,VCSEL)作为光源,并在光源的光路上设置扩散器、衍射器等光学元件,以使3D投影模组投射的激光实现更好的光学效果。然而,传统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配合扩散器、衍射器等光学元件使用,将会导致3D投影模组的整体尺寸较大,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配合扩散器、衍射器等光学元件使用将会导致3D投影模组的整体尺寸较大,成本过高的问题,提供一种激光发射组件和智能终端。一种激光发射组件,包括: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包括层叠设置的透明基材和发光层;以及光学层,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材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并具有光学微结构,所述光学层能够通过所述光学微结构衍射或者扩散所述发光层所发射的激光。上述激光发射组件,由于光学层设置在透明基材背离发光层的一侧,并且光学层能够通过光学微结构衍射或者扩散发光层所发射的激光,故光学层能够替代传统扩散器或者衍射器等光学元件进行使用,光学层不需要额外的支架来进行支撑(传统光学元件需要支架支撑),故而可以减小激光发射组件的整体尺寸,并降低制作成本。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层包括透明基板和设于所述透明基板的树脂层,所述透明基板背离所述树脂层的一侧贴于所述透明基材,所述光学微结构形成于所述树脂层背离所述透明基板的一侧。如此,将成型的光学层设置于透明基板,省略了在透明基板的加工步骤。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层包括树脂层,所述树脂层形成于所述透明基材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所述光学微结构形成于所述树脂层背离所述透明基材的一侧。如此,树脂层与透明基材的结合力更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层与所述透明基材为一体成型结构。如此,光学微结构为透明基材的一部分,可以避免额外层状结构的设置而带来厚度的增加。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激光发射组件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透明基材的一侧,且所述发光层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以将所述发光层接通至电源而能够发射激光。如此,发光层与电路板电性连接,能够将发光层接通至电源而能够发射激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包括设置于所述发光层背离所述透明基材一侧的导电层,所述导电层包括间隔设置且与所述发光层电连接的正极焊盘和负极焊盘,所述发光层用于通过所述正极焊盘和所述负极焊盘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以将所述发光层接通至电源而能够发射激光。如此,便于光学层的设置,且避免正极焊盘和负极焊盘设置于透明基材相背的两侧而增加额外的导电引线的设置,导电引线易造成排线错乱。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激光发射组件包括绝缘的第一导电胶层和第二导电胶层,所述第一导电胶层设于所述正极焊盘与所述电路板之间,所述第二导电胶层设于所述负极焊盘与所述电路板之间。如此,增加电连接的可靠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层包括依次设于所述透明基材的第一反射镜层、主动层和第二反射镜层,所述主动层能够受电能激发而发射光束,并且使所述主动层所发射的光束在所述第一反射镜层和所述第二反射镜层之间增益放大后由所述第一反射镜射出。如此,增大光束的投射强度。一种智能终端,包括:终端本体;以及上述激光发射组件,所述激光发射组件设于所述终端本体。由于激光发射组件整体尺寸得到减小,故而智能终端的尺寸随之得到减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终端本体包括中框、后盖和显示屏,所述后盖和所述显示屏分别连接于中框相背的两侧,所述激光发射组件外露于显示屏的可显示区;或者所述激光发射组件外露于所述后盖所在一侧。如此设置,激光发射组件在应用于人脸识别或者建模时能够方便采集图像信号。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实施例图1中激光发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二实施例图1中激光发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三实施例图1中激光发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激光发射组件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光学层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光学层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地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参考图1所示,本申请将以智能手机为例对智能终端10进行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本申请的智能终端10可以是任何具备通信、存储和3D影像功能的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便携电话机、视频电话、数码静物相机、电子书籍阅读器、便携多媒体播放器(PMP)、移动医疗装置等电子设备,智能终端10的表现形式在此不作任何限定。当然,对于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而言,其也同样适用于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智能终端10。智能终端10包括终端本体10a以及设于终端本体10a的激光发射组件10b。在一实施例中,终端本体10a包括中框11、后盖12和显示屏13,后盖12和显示屏13分别连接于中框11相背的两侧并围合形成收容空间,智能终端10的主板、存储器、电源等器件设置于收容空间内。激光发射组件10b可以应用于人脸识别或者3D建模,图1示意了激光发射组件10b外露于显示屏13的可显示区13a所在一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激光发射组件10b也可以外露于后盖12所在一侧。参考图2所示,激光发射组件10b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210和光学层220。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210包括层叠设置的透明基材211和发光层212。在一实施例中,发光层212包括依次层叠设置于透明基材211的第一反射镜层2121、主动层2122和第二反射镜层2123。其中,透明基材211可以是经过掺杂的Ⅲ-V族半导体基材,例如是N型砷化镓(GaAs)基材、N型磷化砷(InP)基材、氮化铝(AlN)基材或是氮化铟(InN)基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激光发射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包括层叠设置的透明基材和发光层;以及/n光学层,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材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并具有光学微结构,所述光学层能够通过所述光学微结构衍射或者扩散所述发光层所发射的激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激光发射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包括层叠设置的透明基材和发光层;以及
光学层,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材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并具有光学微结构,所述光学层能够通过所述光学微结构衍射或者扩散所述发光层所发射的激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发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层包括透明基板和设于所述透明基板的树脂层,所述透明基板背离所述树脂层的一侧贴于所述透明基材,所述光学微结构形成于所述树脂层背离所述透明基板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发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层包括树脂层,所述树脂层形成于所述透明基材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所述光学微结构形成于所述树脂层背离所述透明基材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发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层与所述透明基材为一体成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发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发射组件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发光层远离所述透明基材的一侧,且所述发光层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以将所述发光层接通至电源而能够发射激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激光发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包括设置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毛信贤陈智前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