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叠式卡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59149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57
一种堆叠式卡座,包括第一端子模块、罩设于所述第一端子模块上的遮蔽壳体、形成于所述遮蔽壳体上且与所述第一端子模块相对设置的第二端子模块、形成于所述第一端子模块与所述第二端子模块之间的收容空间及可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插拔的卡托,所述遮蔽壳体包括顶壁及自所述顶壁横向两侧向下折弯延伸形成的侧壁,所述第二端子模块包括第二端子组及将所述第二端子组固持于所述顶壁上的第二绝缘体,所述第二端子组的每个导电端子包括向下延伸入所述收容空间内弹性臂、自所述弹性臂向后延伸形成的延伸部及自所述延伸部向下折弯延伸形成的焊脚。本申请卡座适用于超高速TF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堆叠式卡座
本申请涉及电连接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堆叠式卡座。
技术介绍
手机的内存一般有两种存在方式,即内置存储器(ROM)与扩展存储器(T-Flash)。限于内置存储器的价格较高,一般手机厂商会留置一个存储器扩展卡座供用户选择扩展存储器。同时,身份识别卡(SIM)是手机必须安装的号卡,通常,手机上会分别设有SIM卡座与TF卡座座供插置各种电子卡。中华人名共和国CN209183801U号专利揭示了一种堆叠式多合一卡座,其包括设于印刷电路板上第一端子模组、成型于金属外壳顶壁上的第二端子模组及于所述第一、第二端模组之间移动的卡托,所述卡托的上下两侧放置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端子模组电接触的第一、第二卡。以上仅解决了上下两卡结构的问题,而通常市场需求2个SIM卡及1个TF扩展卡的技术方案并未解决,随着相机功能的强大,对于UHS(超超高速)TF卡的需求也在增强,如何解决高频传输性能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承载超高速TF卡并传输高频信号的堆叠式卡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堆叠式卡座,包括第一端子模块、罩设于所述第一端子模块上的遮蔽壳体、形成于所述遮蔽壳体上且与所述第一端子模块相对设置的第二端子模块、形成于所述第一端子模块与所述第二端子模块之间的收容空间及可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插拔的卡托,所述遮蔽壳体包括顶壁及自所述顶壁横向两侧向下折弯延伸形成的侧壁,所述第二端子模块包括第二端子组及将所述第二端子组固持于所述顶壁上的第二绝缘体,所述第二端子组的每个导电端子包括向下延伸入所述收容空间内弹性臂、自所述弹性臂向后延伸形成的延伸部及自所述延伸部向下折弯延伸形成的焊脚,所述弹性臂的前端形成有位于插卡端侧的自由端部,所述第二绝缘体在所述自由端部位置处设有伸展孔,所述自由端部限位于所述伸展孔内形变移动。优选地,所述弹性臂包括延伸入所述收容空间内的触点部、自所述触点部前后两端分别斜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二、第一弹性臂,所述延伸部是自位于后侧的第一弹性臂向后延伸形成的,所述自由端部是自所述第二弹性臂前端折弯水平延伸形成的。优选地,所述第二弹性臂与所述自由端部之间形成有卡位部,所述卡位部的宽度小于所述自由端部的宽度。优选地,所述遮蔽壳体的顶壁与所述第二绝缘体对应所述第二端子组的弹性臂位置处分别设有窗口与形变口以供所述弹性臂弹性形变;所述形变口前端设有限位部,所述伸展孔是上下贯通所述限位部形成的,所述限位部靠近所述形变口一侧分别在所述卡位部上下两侧分别形成有上限位梁与下限位梁。优选地,所述上限位梁与所述下限位梁在纵向方向上错位设置,即所述上限位梁与所述下限位梁在垂直方向上的投影不重合,所述下限位梁靠近所述形变口一侧,所述上限位梁靠近所述伸展孔一侧。优选地,所述限位部在所述伸展孔的前端向下凸出形成有限位台阶;所述第二绝缘体包括设有所述形变口的贴合主体及自所述贴合主体后端向下延伸形成的后壁,所述焊脚是自所述后壁内向下延伸并露出于所述后壁的底面,所述贴合主体与所述顶壁成型于一体。优选地,所述卡托包括分隔板及成型于所述分隔板外周上的塑胶体,所述塑胶体包括成型于所述分隔板横向两侧的纵向臂、成型于所述分隔板后端的尾臂及成型于所述分隔板前端的前端部及形成于所述前端部前侧的盖部,所述纵向臂、尾臂及前端部在所述分隔板的上表面围设形成有对应所述第二端子模块的第一容卡空间,所述纵向臂、尾臂及前端部在所述分隔板的下表面围设形成有在纵向方向上排列且对应所述第一端子模块的第二、第三容卡空间,所述第一容卡空间内插置有超高速TF卡,所述卡托插入时,所述超高速TF卡自所述弹性臂的自由端部一侧向上挤压所述触点部。优选地,所述前端部包括后向凸出延伸入所述第一、第三容卡空间的第一、第三夹卡部,所述纵向臂位于所述第二容卡空间位置处设有凸伸入所述第二容卡空间内的第二夹卡部。优选地,所述第一端子模块直接焊接于一印刷电路板上,所述遮蔽壳体的侧壁焊接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所述纵向臂的底部向下凸出形成有上宽下窄的支撑条,所述支撑条支撑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优选地,所述纵向臂上表面外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在位于所述前端部位置处形成有限位台阶,所述顶壁包括主体板部及位于所述主体板部前端的前板部,所述侧壁是自所述主体板部横向两侧折弯形成的,所述前板部横向两侧向下折弯形成有抵持限位所述限位台阶的限位壁,一对所述限位壁之间的宽度小于一对侧壁之间的宽度,所述限位壁下端垂直向外折弯延伸形成有压制于所述限位槽上表面的压制部。本申请堆叠式卡座为使用超高速TF卡,需使所述第二端子组的自由端部位于插卡侧前方,以使所述延伸部与所述焊脚直接自所述弹性臂向后延伸至所述后壁底面上,避免传统顺插方式(即为解决端子擦挂问题,将所述自由端部设置于后方以使TF插入时是顺插)需要将所述延伸部与焊脚自弹性臂前端反向向后折弯延伸形成而影响超高速信号传输的问题。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图1为本申请堆叠式卡座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本申请堆叠式卡座去掉卡托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申请堆叠式卡座去掉印刷电路板及其上的第一端子模块的立体组合图;图4为本申请堆叠式卡座的遮蔽壳体、第二端子模块及退卡机构的立体图;图5为本申请堆叠式卡座的遮蔽壳体的立体图;图6为本申请堆叠式卡座的第二端子模块的立体图;图7为本申请堆叠式卡座的第二端子模块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8为本申请堆叠式卡座的第二端子组的立体图;图9为沿图6所示A-A虚线的剖视图及其局部放大图;图10为图9所示剖视图在TF卡插入后,所述第二端子组处于工作状态的剖面图;图11为本申请卡托装设有TF卡的立体图;图12为本申请卡托的立体图;图13为本申请卡托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14为本申请卡托的金属嵌件的立体图;图15为本申请卡托去除第三弹性卡件的立体图及局部放大图;图16为本申请卡托的第三弹性卡件的立体图;图17为本申请卡托支撑于印刷电路板上的立体图;图18为沿图17所示B-B虚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申请以图1所示的退卡方向X为纵向前方;以Y方向为横向右方;以Z方向为垂直上方。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申请的堆叠式卡座包括焊接于印刷电路板10上的第一端子模块60、遮蔽壳体30、设于所述遮蔽壳体30内侧面上的第二端子模块40、组装于所述遮蔽壳体30横向一侧的退卡机构50、绝缘本体30、设于所述绝缘本体30顶壁31上的第一端子组40、形成于所述第一端子模块60与第二端子模块40之间的收容空间(未标号)及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移动的卡托20。重点参阅图5所示,所述遮蔽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堆叠式卡座,包括第一端子模块、罩设于所述第一端子模块上的遮蔽壳体、形成于所述遮蔽壳体上且与所述第一端子模块相对设置的第二端子模块、形成于所述第一端子模块与所述第二端子模块之间的收容空间及可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插拔的卡托,所述遮蔽壳体包括顶壁及自所述顶壁横向两侧向下折弯延伸形成的侧壁,所述第二端子模块包括第二端子组及将所述第二端子组固持于所述顶壁上的第二绝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组的每个导电端子包括向下延伸入所述收容空间内弹性臂、自所述弹性臂向后延伸形成的延伸部及自所述延伸部向下折弯延伸形成的焊脚,所述弹性臂的前端形成有位于插卡端侧的自由端部,所述第二绝缘体在所述自由端部位置处设有伸展孔,所述自由端部限位于所述伸展孔内形变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堆叠式卡座,包括第一端子模块、罩设于所述第一端子模块上的遮蔽壳体、形成于所述遮蔽壳体上且与所述第一端子模块相对设置的第二端子模块、形成于所述第一端子模块与所述第二端子模块之间的收容空间及可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插拔的卡托,所述遮蔽壳体包括顶壁及自所述顶壁横向两侧向下折弯延伸形成的侧壁,所述第二端子模块包括第二端子组及将所述第二端子组固持于所述顶壁上的第二绝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组的每个导电端子包括向下延伸入所述收容空间内弹性臂、自所述弹性臂向后延伸形成的延伸部及自所述延伸部向下折弯延伸形成的焊脚,所述弹性臂的前端形成有位于插卡端侧的自由端部,所述第二绝缘体在所述自由端部位置处设有伸展孔,所述自由端部限位于所述伸展孔内形变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叠式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包括延伸入所述收容空间内的触点部、自所述触点部前后两端分别斜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二、第一弹性臂,所述延伸部是自位于后侧的第一弹性臂向后延伸形成的,所述自由端部是自所述第二弹性臂前端折弯水平延伸形成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堆叠式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臂与所述自由端部之间形成有卡位部,所述卡位部的宽度小于所述自由端部的宽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堆叠式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的顶壁与所述第二绝缘体对应所述第二端子组的弹性臂位置处分别设有窗口与形变口以供所述弹性臂弹性形变;所述形变口前端设有限位部,所述伸展孔是上下贯通所述限位部形成的,所述限位部靠近所述形变口一侧分别在所述卡位部上下两侧分别形成有上限位梁与下限位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堆叠式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位梁与所述下限位梁在纵向方向上错位设置,即所述上限位梁与所述下限位梁在垂直方向上的投影不重合,所述下限位梁靠近所述形变口一侧,所述上限位梁靠近所述伸展孔一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堆叠式卡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资华古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