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荧光素标记抗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56743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荧光素标记抗体装置,包括外管体,所述外管体内插接有内管体,内管体的底部连接有标记装置,所述标记装置包括与内管体底部相连接的呈空心管状结构的超滤膜,超滤膜底部连接有反应皿,所述反应皿内放置有荧光素,且所述反应皿通过保护膜进行密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离心操作,未反应的荧光素可以通过超滤膜去除,留在反应皿中的抗体即为荧光素标记后的抗体。整个标记过程方便快捷,操作简单,节省人力和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荧光素标记抗体装置
本技术涉及体外研究实验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荧光素标记抗体装置。
技术介绍
荧光染料是指吸收某一波长的光波后能发射出另一波长大于吸收光的光波的物质。它们大多是含有苯环或杂环并带有共轭双键的化合物。荧光染料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成复合荧光染料使用。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在现代的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现在标记抗体仍然不是很方便,需要用到过多的仪器设备,例如搅拌器,透析袋等,同时在荧光素保存的时候需要有额外的包装,非常不方便后期的应用,使用的设备耗材比较多就必然造成操作的不变以及成本的高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荧光素标记抗体装置,方便进行荧光素标记抗体,并且可以部分循环使用,操作方便、成本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荧光素标记抗体装置,包括外管体,所述外管体内插接有内管体,内管体的底部连接有标记装置,所述标记装置包括与内管体底部相连接的呈空心管状结构的超滤膜,超滤膜底部连接有反应皿,所述反应皿内放置有荧光素,且所述反应皿通过保护膜进行密封。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外管体上端部为圆柱体,下端部为尖端,外管体的顶部安装有管盖。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外管体上端内壁设有环形板,所述内管体插接于环形板中,且所述内管体的顶端水平向外延伸形成有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与环形板上表面相抵接。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超滤膜顶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内管体底部内壁上设置有与第一外螺纹相配合的第一内螺纹,所述超滤膜底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反应皿内壁设置有与第二外螺纹相配合的第二内螺纹。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反应皿与保护膜均设置为避光材质。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超滤膜的底端直径小于顶端直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超滤膜的截留分子量为3-50KD。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公开的荧光素标记抗体装置,在使用时只需要将待标记抗体通过注射器注入到反应皿中,待抗体与反应皿中的荧光素完成避光反应后,将反应皿中的保护膜去除,通过加入PBS溶液,并将反应皿连接在超滤膜上形成标记装置。同时将标记装置与内管体进行连接使之形成一整体,然后放入外管内,最后通过离心机进行离心操作。通过超滤膜去除未反应的荧光素,留在反应皿中的抗体即为荧光素标记后的抗体。整个标记过程方便快捷,操作简单,节省人力和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2)本技术通过设置反应皿,可以起到对不同类型的荧光素进行保护,还可以收集标记后的抗体。根据荧光素分子量的大小来进行更换相适应的超滤膜,无需更换外管体和内管体,只需要更换标记装置即可进行抗体的标记,从而实现了本技术部分零部件循环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公开的荧光素标记抗体装置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公开的荧光素标记抗体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结合图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荧光素标记抗体装置,包括外管体1,外管体1内插接有内管体2,内管体2的底部连接有标记装置3,标记装置3包括与内管体2底部相连接的呈空心管状结构的超滤膜31,超滤膜31底部连接有反应皿32,反应皿32内放置有荧光素33,且反应皿32通过保护膜34进行密封。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只需要将待标记抗体通过注射器注入到反应皿32中,待抗体与反应皿32中的荧光素33完成避光反应后,将反应皿32中的保护膜34去除,通过加入PBS溶液,并将反应皿32连接在超滤膜31上形成标记装置3。同时将标记装置3与内管体2进行连接使之形成一整体,然后放入外管体1内,最后通过离心机进行离心操作。通过超滤膜31去除未反应的荧光素33,留在反应皿32中的抗体即为荧光素33标记后的抗体。整个标记过程方便快捷,操作简单,节省人力和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具体的,外管体1上端部为圆柱体,下端部为尖端,外管体1的顶部安装有管盖11。在本实施例中,外管体1可以为透明塑胶材质,也可以为透明玻璃材质。外管体1上端部设置为圆柱体,方便进行离心运动,下端部为尖端,方便外管体1安装在离心机上。设置管盖11,在离心过程中,空气中的杂质落入反应皿32中,影响抗体标记结果。外管体1上端内壁设有环形板12,内管体2插接于环形板12中,且内管体2的顶端水平向外延伸形成有环形凸缘21,环形凸缘21与环形板12上表面相抵接。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可以将内管体2固定在外管体1内的相应位置,同时可以非常方便的从外管体1内取出内管体2。超滤膜31顶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管311,第一连接管311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一外螺纹3111,内管体2底部内壁上设置有与第一外螺纹3111相配合的第一内螺纹22,超滤膜31底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管312,第二连接管312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二外螺纹3121,反应皿32内壁设置有与第二外螺纹3121相配合的第二内螺纹321。采用上述结构设置,方便实现超滤膜31与内管体2及反应皿32的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反应皿32与保护膜34均设置为避光材质。采用避光材质,可以保证待标记抗体注入到反应皿32后,可以和反应皿32中的荧光素33发生避光反应。在本实施例中,超滤膜31的底端直径小于顶端直径。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当反应皿32中的荧光素33和待标记抗体反应后,在进行离心操作时,超滤膜31与反应皿32相连接的一端向上直径逐渐变大,由此以来,荧光素33和抗体反应后的混合溶液在离心作用下,会有更多的溶液甩向超滤膜31,使溶液中未反应的荧光粉能够最大程度的被过滤掉,过滤掉的荧光素33进入到外管体1中,可以进行清洗除去。在本实施例中,超滤膜31的截留分子量为3-50KD。根据荧光素33分子量的大小来进行更换相适应的超滤膜31,无需更换外管体1和内管体2,只需要更换标记装置3即可进行抗体的标记,从而实现了本技术部分零部件循环使用。下面简述应用本技术荧光素33标记抗体装置的标记过程:(1)、根据选择需要标记的荧光素33型号选择装载有荧光素33的反应皿32,并选择合适的超滤膜31;(2)、使用注射器抽取一定量待标记抗体,通过注射器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荧光素标记抗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体(1),所述外管体(1)内插接有内管体(2),内管体(2)的底部连接有标记装置(3),所述标记装置(3)包括与内管体(2)底部相连接的呈空心管状结构的超滤膜(31),超滤膜(31)底部连接有反应皿(32),所述反应皿(32)内放置有荧光素(33),且所述反应皿(32)通过保护膜(34)进行密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荧光素标记抗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体(1),所述外管体(1)内插接有内管体(2),内管体(2)的底部连接有标记装置(3),所述标记装置(3)包括与内管体(2)底部相连接的呈空心管状结构的超滤膜(31),超滤膜(31)底部连接有反应皿(32),所述反应皿(32)内放置有荧光素(33),且所述反应皿(32)通过保护膜(34)进行密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荧光素标记抗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体(1)上端部为圆柱体,下端部为尖端,外管体(1)的顶部安装有管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荧光素标记抗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体(1)上端内壁设有环形板(12),所述内管体(2)插接于环形板(12)中,且所述内管体(2)的顶端水平向外延伸形成有环形凸缘(21),所述环形凸缘(21)与环形板(12)上表面相抵接。


4.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飞冷毅斌王长乐张念元左昌红綦煌松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伊莱瑞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