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圈及线圈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5673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线圈及线圈支架,属于交变磁场发生设备领域,包括设有卷绕始端和卷绕终端的线圈绕组,所述线圈绕组上开设有用于将线圈绕组的螺旋结构打断以放置载体的U型弯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线圈支架,用于支撑固定上述线圈,包括用于容置所述线圈绕组的半封闭式壳体,所述半封闭式壳体上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U型弯折的容置腔,所述半封闭式壳体包括用于容置所述第一线圈的第一壳体、以及用于容置所述第二线圈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所述容置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线圈绕组上开设U型弯折,即载体不用放在螺旋线圈内部,因此可以匹配各种大小的载体,并且方便继续光路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圈及线圈支架
本技术属于交变磁场发生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圈,另外,本技术还涉及用于支撑上述线圈的线圈支架。
技术介绍
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磁场对于生物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尤其是交变磁场对生物细胞的影响,其在磁热疗领域具有指导意义。目前研究过程中使用的交变磁场发生器一般采用铜管绕制的螺线管线圈作为磁场输出端,如申请号“201710293303.0”的专利中所提到一种用于生物学研究的均匀磁场发生装置,它采用螺线管线圈提供的静磁场。使用时将承载有细胞的载体放置在螺线管线圈的内部。但是现有的螺线管线圈存在如下问题:(1)交变磁场线圈与微流控芯片存在兼容问题,无法将较大的承载有细胞的微流控芯片或者细胞培养皿放置在螺线管线圈内部;(2)单个螺线管线圈外部产生的交变磁场场强小;(3)载体放置在螺线管线圈内部时,不方便进行光路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背景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线圈,可以不用将承载有细胞的载体放置在螺线管线圈内部的线圈,从而实现了与各种载体的兼容性,并且方便继续光路检测;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线圈支架,用于支撑上述线圈,便于进行实验。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线圈,包括设有卷绕始端和卷绕终端的线圈绕组,所述线圈绕组上开设有用于将线圈绕组的螺旋结构打断以放置载体的U型弯折。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绕组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所述U型弯折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线圈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线圈的输入端链接。优选地,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之间的间距为10-30mm。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线圈支架,用于支撑固定上述线圈,包括用于容置线圈绕组的半封闭式壳体,所述半封闭式壳体上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U型弯折的容置腔。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半封闭式壳体包括用于容置第一线圈的第一壳体、以及用于容置第二线圈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所述容置腔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为拱门型结构,所述容置腔为矩形盒体结构,且所述容置腔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相接的腔壁上均开设有圆形通槽。更优选地,所述容置腔与半封闭式壳体开口侧同侧的腔壁开口,所述容置腔与半封闭式壳体开口侧相对的一侧的腔壁同样开口。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圈支架还包括扣设在所述半封闭式壳体端部的盖体。其中,所述盖体包括与所述半封闭式壳体形状大小相匹配的盖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盖板表面的圆柱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效果:1、本技术在线圈绕组上开设有U型弯折,将线圈绕组的螺旋结构打断以放置承载有细胞的载体,即载体不用放在螺旋线圈内部,因此可以匹配各种大小的载体,并且方便继续光路检测。2、在相同的电流和频率条件下,本技术的线圈结构可以产生较高的磁场环境。3、本技术的线圈支架可以对线圈进行支撑固定,方便线圈安装和载体的放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线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线圈的模拟磁场分布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不同线圈弯曲度下U型弯折处磁场分布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线圈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盖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将载体放置在螺旋线圈内部存在的兼容性以及磁场强度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线圈,如图1所示,包括设有卷绕始端101和卷绕终端102的线圈绕组,所述线圈绕组上开设有用于将线圈绕组的螺旋结构打断以放置载体的U型弯折1,所述U型弯折1的平面与线圈绕组的径向平面垂直设置。在实验时,通过卷绕始端101和卷绕终端102将线圈与电源设备连接,将承载有细胞的微流控芯片或者培养皿放置在U型弯折1处,由于不用放置在螺旋线圈内部,一方面可以匹配各种大小的载体,另一方面方便进行光路检测。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线圈绕组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线圈1-1和第二线圈1-2,所述U型弯折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线圈1-1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线圈1-2的输入端链接,所述第一线圈1-1和第二线圈1-2之间的间距为20mm。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线圈绕组上U型弯折1的个数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的一个,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个U型弯折1。即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绕组可以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线圈、第二线圈以及第三线圈,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之间设有第一U型弯折,所述第二线圈和第三线圈之间设有第二U型弯折;所述U型弯折1的高度(即第一线圈1-1和第二线圈1-2之间的间距)也不局限于20mm,其可以根据微流控芯片或者培养皿的尺寸进行调整。为了对本实施例的线圈产生的磁场进行仿真模拟,设置实验组线圈结构(即实施例1的线圈):第一线圈1-1和第二线圈1-2各5匝,第一线圈1-1和第二线圈1-2的线径均为5mm,线圈内径均为30mm,所述第一线圈1-1和第二线圈1-2之间的间距为20mm,具体如图1所示。将上述线圈产生的磁场采用ComsolMultiphysics软件进行仿真模拟,使用电流为35A、频率为400KHz。线圈的材质为金属铜,模拟磁场分布图给出的是相应线圈的剖面图,具体如图2所示。从图2中线圈磁场分布图中可以看到U型弯折1处(即图中空隙处)是存在一定的磁场的,因此将承载有细胞的载体放置在U型弯折1处是可以观察细胞在磁场作用下的培养过程的。接下来还研究了线圈的弯曲角度对U型弯折1处的磁场强度的影响,其结果如图3所示,一共模拟了9组,弯曲角度从0-16°、间隔2°。从图3可以看出,U型弯折1处的磁场强度没有明显变化,说明弯曲角度对U型弯折1处的磁场强度没有影响。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线圈支架,用于支撑固定上述实施例1中的线圈,以方便载体的安装,如图4所示,包括用于容置所述线圈绕组的半封闭式壳体,所述半封闭式壳体上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U型弯折1的容置腔2。需要说明的是,当壳体的横截面为矩形或不规则形状时,半封闭是指壳体的四个侧面有一个侧面为开口侧;当壳体的横截面为圆形时,半封闭是指壳体外壁上开有贯通壳体上下端的缺口,半封闭式壳体设置方便从开口侧将实施例1的线圈置入。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半封闭式壳体包括用于容置所述第一线圈1-1的第一壳体201、以及用于容置所述第二线圈1-2的第二壳体202,所述第一壳体201和第二壳体202通过所述容置腔2连通。所述第一壳体201和第二壳体202均为拱门型结构,即第一壳体201和第二壳体202与开口侧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圈,包括设有卷绕始端和卷绕终端的线圈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绕组上开设有用于将线圈绕组的螺旋结构打断以放置载体的U型弯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圈,包括设有卷绕始端和卷绕终端的线圈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绕组上开设有用于将线圈绕组的螺旋结构打断以放置载体的U型弯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绕组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所述U型弯折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线圈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线圈的输入端链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之间的间距为10-30mm。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线圈的线圈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容置线圈绕组的半封闭式壳体,所述半封闭式壳体上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U型弯折的容置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封闭式壳体包括用于容置第一线圈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海明刘晓丽彭明丽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超磁纳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