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磨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5612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磨样器,包括磨样器套管、挡块和连接杆,所述磨样器套管的一端设置有开口,另一端封闭;在所述磨样器套管封闭的一端的截面中心位置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贯穿所述通孔后与所述挡块固定连接,自所述磨样器套管封闭的一端伸出的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横杆;其中,所述连接杆沿所述磨样器套管的轴向高度可调,从而带动所述挡块在所述磨样器套管内沿轴向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省时省力,解决了磨制时样品脱落迸溅,磨伤手指等问题,且其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磨样器
本技术涉及实验室试样夹持工具
,具体涉及一种磨样器。
技术介绍
煤岩粉末试样制备成样片后,用转速为500转/分预磨机将样片进行预磨,制好后再用抛光机进行磨制,因样片的高度只有1.5cm,磨制时用力抓住防止样片脱落迸溅、磨伤手指,造成事故;同时准备多个样片时,因手指用力过大,手指肚出现疼痛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样片研磨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磨样器,可防止试样在打磨时飞出,消除安全隐患。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具体的
技术实现思路
如下:一种磨样器,包括:磨样器套管、挡块和连接杆,磨样器套管的一端设置有开口,另一端封闭;在磨样器套管封闭的一端的截面中心位置上设置有通孔,连接杆的一端贯穿通孔后与挡块固定连接,自磨样器套管封闭的一端伸出的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横杆;其中,连接杆沿磨样器套管的轴向高度可调,从而带动挡块在磨样器套管内沿轴向移动。进一步地方案是,连接杆为外周设置有外螺纹的丝杆,通孔的内壁上设置有与连接杆上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进一步地方案是,挡块为圆形挡块,圆形挡块的直径小于磨样器套管的内径。进一步地方案是,磨样器套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挡块的外周侧壁上设置有与磨样器套管上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进一步地方案是,圆形挡块的直径为2.5-3.0cm;磨样器套管的内径为3.2-4cm。进一步地方案是,磨样器套管的内径为3.5cm,圆形挡块的直径为2.8cm。进一步地方案是,挡块包括第一挡块和位于第一挡块的下方且与第一挡块固定连接的第二挡块;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均为圆形挡块,其中,第一挡块的直径与磨样器套管的内径相同,第二挡块的直径小于磨样器套管的内径,并且第一挡块的外周侧壁上设置有与磨样器套管上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进一步地方案是,第一挡块的直径为3.2-4cm;第二挡块的直径为2.5-3.0cm;磨样器套管的内径为3.2-4cm。进一步地方案是,第一挡块的直径为3.5cm;第二挡块的直径为2.8cm;磨样器套管的内径为3.5c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至少如下:使用本技术的磨样器进行样品研磨时,将样品放置在磨样器套管中,操作者握住磨样器套管对样品进行研磨,省时省力,解决了磨制时样品脱落迸溅,磨伤手指等问题;当试样磨损至磨样器外端时,可以通过旋转连接杆,向磨样器的开口方向调节挡块,使挡块推动试样伸出磨样器套管,这样既可以有效的防止磨样器磨损,也可更好的磨制样品;直到磨制的试样满足实验要求后旋转连接杆并持续向磨样器的开口方向调节挡块直至挡块将研磨完成的样品完全退出磨样器套管。综上本技术的磨样器操作简单方便,易于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磨样器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或2中的磨样器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磨样器的仰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的磨样器的剖视图;图中:1-横杆;2-磨样器套管;3-连接杆;4-挡块;41-第一挡块;42-第二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本说明书所附图中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尺寸等内容,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实施例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磨样器,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磨样器套管2、连接杆3、挡块4及横杆1;其中磨样器套管2为中空的圆柱形结构,其一端设置有开口,另一端封闭;在磨样器套管2封闭的一端中心设置有通孔,连接杆3的一端贯穿所述通孔后与挡块4固定连接。在优选实施例中,连接杆为外周设置有外螺纹的丝杆,通孔的内壁上设置有与丝杆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自磨样器套管封闭的一端伸出的连接杆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横杆1,该横杆1的设置有利于操作者握持,便于手动旋转连接杆3,在连接杆的外螺纹和通孔内壁的内螺纹的配合下调节连接杆3在磨样器套管4内的轴向高度。如图3所示,挡块4为圆形挡块,挡块4的直径小于磨样器套管的直径;使得挡块可以在保证不破坏试样的前提下,将试样推出;优选地,挡块的直径为2.5-3.0cm;磨样器套管的直径为3.2-4cm;更优选地,挡块的直径为2.8cm,高度为1cm;磨样器套管的内径为3.5cm,高度为3cm。磨样器套管的内径与试样的直径大小相匹配,使得试样可以恰好卡在磨样器套管上;本实施例中所用连接杆的长度为5cm;试样的高度为1.5cm,试样的直径为3.5cm。使用时,手动旋转连接杆使得连接杆及其挡块上调位置,以预留出安装试样的位置;为了更好的磨制样品,预留出的高度需小于1.5cm;安装试样时,将试样安装到磨样器套管的预留位置处,使其恰好卡在磨样器套管上;用手轻轻握住磨样器进行磨制;待试样磨制好后,旋转连接杆,使得挡块与试样慢慢接近,直至将试样推出,取出磨制好的试样。本实施例解决了磨制时样品脱落迸溅,磨伤手指等问题,且其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且当试样磨损至磨样器外端时,可以旋转连接杆,下调挡块使试样伸出磨样器套管,既可以有效的防止磨样器磨损,也可更好的磨制样品,直到其满足实验要求。实施例2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磨样器,与实施例1的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连接杆3的外周与磨样器套管4封闭一端的中心位置的通孔内壁上均不设置螺纹,而是在磨样器套管4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在挡块4外周设置有与磨样器套管2上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在本实施例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挡块4由两个固定连接的圆形挡块组成。具体地,如图4所示,挡块4由第一挡块41和第一挡块42组成,其中上部的第一挡块41的直径与磨样器套管2的内径相同;下部的第二挡块42的直径小于磨样器套管2的内径;第一挡块41通过其外周上的外螺纹与磨样器套管2上的内螺纹实现上下移动,使得挡块4可以在保证不破坏试样的前提下,将试样推出;优选地,第一挡块的直径为3.2-4cm;磨样器套管的内径为3.2-4cm,第二挡块的直径为2.5-3.0cm;更优选地,第一挡块的直径为3.5cm,第二挡块的直径为2.8cm,磨样器套管的内径为3.5cm,磨样器套管的高度为3cm。其中的磨样器套管的内径与试样的直径大小相同,使得试样可以恰好卡在磨样器套管上;本实施例中所用连接杆的长度为5cm;试样的高度为1.5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磨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磨样器套管、挡块和连接杆,所述磨样器套管的一端设置有开口,另一端封闭;在所述磨样器套管封闭的一端的截面中心位置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贯穿所述通孔后与所述挡块固定连接,自所述磨样器套管封闭的一端伸出的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横杆;/n其中,所述连接杆沿所述磨样器套管的轴向高度可调,从而带动所述挡块在所述磨样器套管内沿轴向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磨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磨样器套管、挡块和连接杆,所述磨样器套管的一端设置有开口,另一端封闭;在所述磨样器套管封闭的一端的截面中心位置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贯穿所述通孔后与所述挡块固定连接,自所述磨样器套管封闭的一端伸出的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横杆;
其中,所述连接杆沿所述磨样器套管的轴向高度可调,从而带动所述挡块在所述磨样器套管内沿轴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为外周设置有外螺纹的丝杆,所述通孔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杆上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磨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为圆形挡块,所述圆形挡块的直径小于所述磨样器套管的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磨样器套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挡块的外周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磨样器套管上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磨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花李婷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莱钢永锋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