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对称径向动态大偏载液体静压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52532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对称径向动态大偏载液体静压轴承;采用周向五组油腔承载单元,其中第一油腔承载单元与其余四个单元油腔不同,且第一油腔承载单元独立供油的技术手段,相比传统静压轴承可提供更大的径向偏载承载能力;采用第一油腔承载单元独立供油,可根据实际径向偏载的实时动态变化情况,对本专利保护的静压轴承径向承载能力进行在线、实时、随动的调节与控制,相比传统静压轴承具有更高的承载力适应性;采用静压轴承径向承载力可调节控制手段后,根据径向负载变化调整,可以提高主轴在承受动态大径向偏载作用下的回转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对称径向动态大偏载液体静压轴承
本技术属于静压轴承
,具体涉及一种非对称径向动态大偏载液体静压轴承。
技术介绍
液体静压轴承是一种常见的大承载高精度的液体滑动轴承。液体径向静压轴承是主要承受轴承径向承载力的轴承,通常在轴承的内圆柱面上,对称地开设四(或六)个矩形油腔和回油槽(如图1所示,示出了四个相同尺寸的第六油腔承载单元11、第七油腔承载单元12、第八油腔承载单元13、第九油腔承载单元14、单一液压系统2,其中单一液压系统2同时供给四个油腔承载单元压力相同的压力液压油),油腔和回油槽之间的圆弧面称为周向封油面,轴承两端面和油腔之间的圆弧面称为轴向封油面。主轴装进轴承以后,轴承封油面和主轴之间有一个适量的间隙,以形成油膜。以上为现有技术出自文献;[1]广州机床研究所,液体静压技术原理及应用[M].机械工业出版社,1978;[2]钟洪,张冠坤,液体静压动静压轴承设计使用手册[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通常,径向轴承内油腔周向对称分布,各油腔有效承载面积相等,周向油腔数量通常为偶数个。为适应轴承的大承载力需求,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对称径向动态大偏载液体静压轴承,轴承的内圆柱面上,开设多个矩形油腔和回油槽,在轴承与主轴之间具有多个油腔承载单元,油腔承载单元包括装载有油液的矩形油腔、以及形成于轴承与主轴之间间隙处的油膜;/n其特征在于,油腔承载单元包括绕主轴逆时针依次布设的第一油腔承载单元、第二油腔承载单元、第三油腔承载单元、第四油腔承载单元、第五油腔承载单元;/n第二油腔承载单元、第三油腔承载单元、第四油腔承载单元、第五油腔承载单元的矩形油腔尺寸相同;第一油腔承载单元的矩形油腔尺寸大于第二油腔承载单元、第三油腔承载单元、第四油腔承载单元、第五油腔承载单元的矩形油腔尺寸;/n第一油腔承载单元由第一液压系统供给具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对称径向动态大偏载液体静压轴承,轴承的内圆柱面上,开设多个矩形油腔和回油槽,在轴承与主轴之间具有多个油腔承载单元,油腔承载单元包括装载有油液的矩形油腔、以及形成于轴承与主轴之间间隙处的油膜;
其特征在于,油腔承载单元包括绕主轴逆时针依次布设的第一油腔承载单元、第二油腔承载单元、第三油腔承载单元、第四油腔承载单元、第五油腔承载单元;
第二油腔承载单元、第三油腔承载单元、第四油腔承载单元、第五油腔承载单元的矩形油腔尺寸相同;第一油腔承载单元的矩形油腔尺寸大于第二油腔承载单元、第三油腔承载单元、第四油腔承载单元、第五油腔承载单元的矩形油腔尺寸;
第一油腔承载单元由第一液压系统供给具备第一压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磊陈磊黎启胜宋琼舒杨赵世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