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向轴承以及气悬浮离心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9474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径向轴承以及气悬浮离心压缩机,涉及压缩机领域,用以优化径向轴承的结构。该径向轴承包括轴承套筒、轴承基座以及石墨件。轴承套筒包括通孔。轴承基座包括安装于通孔内壁的筒体以及与筒体通过连接部相连接的轴瓦;连接部被构造为能够在外力作用下使得轴瓦相对于筒体与轴瓦的连接处运动。石墨件安装于轴瓦远离筒体的一侧。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径向轴承,其轴瓦和基板之间的连接即能够使得轴瓦不脱离基板,也使得在径向轴承工作过程中,轴瓦受力时,能够相对于基板出现一定的倾斜,进而使得径向轴承的阻尼能够调节,以满足径向轴承工作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径向轴承以及气悬浮离心压缩机
本技术涉及压缩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径向轴承以及气悬浮离心压缩机。
技术介绍
静压气体轴承是一种通过轴承与转子之间的压力气膜来支撑转子系统的,其中气体通过轴承表面的小孔(激光微孔,多孔质孔)进入到轴承与转子之间的间隙处,由于转子与轴承之间的间隙(0.02-0.05mm)较小,气体进入间隙后被挤压导致压力升高,从而起到支撑转子的作用。由于气体摩擦系数小,因此静压气体轴承是一种基本无摩擦,损耗小的轴承。静压气体轴承以其采用的不同的节流方式被分成单小孔节流型、多小孔节流型、微沟槽节流型、微孔节流型、多孔质材料节流型静压气体轴承,其中多孔质静压气体轴承是利用新型多孔质材料作为轴承表面,多孔质材料上分布着成千上万的小孔,其压力分布均匀,并且能够得到一致性良好的润滑气膜,起到良好的转子支撑作用。多孔质静压气体轴承兼具动压与静压效应,当没有提供外部气源时,由于转子一般采用偏心方式布置,因此在转子运行的过程中,转子与轴承之间会产生楔形区域,因此气体被带入到楔形区域内形成气膜。但由于多孔质静压气体轴承的轴承内表面是石墨层,在转子启停阶段不可避免的会与轴承摩擦,此时多孔质表面会受到严重破坏,此时轴承主要发挥动压效应。当提供外部气源时,轴承供气气体通过气孔进入到多孔质中去并最终渗透进轴承与转子之间的间隙处,从而支撑载荷,此时轴承主要发挥静压效应。因此当整个转子系统正常运行的时候,实际上轴承同时发挥着动压与静压效应。目前常用的多孔质静压气体轴承多采用单油楔结构,轴承的直接刚度系数Kxx和Kyy随转速升高而增大,直接阻尼系数Cxx和Cyy随转速升高而减小。因为在转速较高时,动压效应对轴承动态特性的影响远大于静压效应,转速越高,气膜的楔形效应及动压效应就越强,轴承的承载能力就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再去改变已经形成的气膜厚度分布就越困难,因而轴承就表现出较大的刚度。此外,在高速工况下,轴承间隙中的气体被压缩而挤出轴承转子系统,气膜运动粘度降低,从而导致轴承的阻尼系数减小,阻尼减小,因此轴承的减震性会大大降低。此时转子的振幅将会增加,最终超过轴承与转子之间的间隙(0.02-0.05mm),从而与轴承发生摩擦,毁坏轴承,影响整个机器的寿命与可靠性。专利技术人发现,目前的多孔质静压气体轴承采用在轴承外径上布置一定数量的O型圈来提供额外阻尼,然而由于高转速下,转子的振动加剧,其提供的额外阻尼已无法很好地消除振动,并且由于传统的多孔质静压气体轴承常采用的是单油楔的设计方式,其整个轴承的多孔质表面为一个整体的块,当转子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意外与轴承发生碰磨时,尽管可能是某个区域的多孔质失效,但也需要更换掉整个多孔质表面,造成整个材料与成本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径向轴承以及气悬浮离心压缩机,用以优化径向轴承的结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径向轴承,包括:轴承套筒,包括通孔;轴承基座,包括安装于所述通孔内壁的筒体以及与所述筒体相连接的轴瓦;所述轴瓦被构造为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筒体与所述轴瓦的连接处运动;以及石墨件,安装于所述轴瓦远离所述筒体的一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是细长的,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轴瓦沿着所述筒体的轴向方向的中部,且所述连接部在所述筒体的轴向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轴瓦在所述筒体的轴向方向的长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筒体以及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轴瓦的连接处均圆滑过渡。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轴承套筒设置有第一进气流道,所述轴承基座设置有第二进气流道;所述第一进气流道和所述第二进气流道连通;所述第一进气流道和所述第二进气流道共同用于将气体引流至所述轴瓦朝向所述石墨件的端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气流道包括:第一进气孔,贯穿所述轴承套筒的厚度方向;以及环形槽,开设于所述轴承套筒朝向所述筒体的表面,且与所述第一进气孔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气流道包括:第二进气孔,所述筒体以及所述轴瓦共同设置有与所述环形槽连通的所述第二进气孔,所述第二进气孔连通至所述轴瓦背离所述筒体的端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轴瓦的数量为至少两块,两块所述轴瓦沿着所述筒体的圆周分散布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每块所述轴瓦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进气孔。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着所述筒体的周向相邻两块所述轴瓦之间具有间隙。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轴瓦背离所述筒体的表面通过支撑筋与所述石墨件固定相连。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筋包括多根,各个所述支撑筋同圆心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轴瓦背离所述筒体的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支撑筋安装于所述凹槽内部。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气悬浮离心压缩机,包括本技术任意技术方案所提供的径向轴承。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径向轴承,其轴瓦和基板之间的连接即能够使得轴瓦不脱离基板,也使得在径向轴承工作过程中,轴瓦受力时,能够相对于基板出现一定的倾斜,进而使得径向轴承的阻尼能够调节,以满足径向轴承工作的要求。可见,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径向轴承,具有较好的自适应性,并且由于可以形成双层气膜,因此其阻尼性较好,在转速较高的工况下,能够给径向轴承提供额外的高阻尼,大大的提升径向轴承的稳定性、自适应性以及可靠性。实际使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径向轴承后,由于该径向轴承结构具有较好自适应性与高阻尼特性,因此其在高转速状态下,能够很好地弥补静压径向轴承在高转速状态下低阻尼的缺点,并且可倾瓦结构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与替换性,从而提升多孔质静压气体径向轴承的转速运行范围以及静压气体径向轴承的可靠性。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径向轴承的剖视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径向轴承的轴承套筒的剖视示意图;图4为图3的B-B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径向轴承的轴承基座的剖视示意图;图6为图5的C-C剖视示意图;图7为图5的D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径向轴承的石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的俯视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径向轴承与转轴的相对位置的主视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径向轴承与转轴的相对位置的左视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径向轴承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图12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径向轴承,包括轴承套筒1、轴承基座2以及石墨件3。轴承套筒1包括通孔11,转轴7安装在该通孔11内。轴承基座2包括安装于通孔11内壁的筒体21以及与筒体21通过连接部23相连接的轴瓦22。连接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径向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n轴承套筒(1),包括通孔(11);/n轴承基座(2),包括安装于所述通孔(11)内壁的筒体(21)以及与所述筒体(21)通过连接部(23)相连接的轴瓦(22);所述轴瓦(22)被构造为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筒体(21)与所述轴瓦(22)的连接处运动;以及/n石墨件(3),安装于所述轴瓦(22)远离所述筒体(21)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径向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
轴承套筒(1),包括通孔(11);
轴承基座(2),包括安装于所述通孔(11)内壁的筒体(21)以及与所述筒体(21)通过连接部(23)相连接的轴瓦(22);所述轴瓦(22)被构造为能够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筒体(21)与所述轴瓦(22)的连接处运动;以及
石墨件(3),安装于所述轴瓦(22)远离所述筒体(21)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径向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3)是细长的,所述连接部(23)位于所述轴瓦(22)沿着所述筒体(21)的轴向方向的中部,且所述连接部(23)在所述筒体(21)的轴向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轴瓦(22)在所述筒体(21)的轴向方向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径向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3)与所述筒体(21)的连接处以及所述连接部(23)与所述轴瓦(22)的连接处均圆滑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径向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套筒(1)设置有第一进气流道(4),所述轴承基座(2)设置有第二进气流道(5);所述第一进气流道(4)和所述第二进气流道(5)连通;所述第一进气流道(4)和所述第二进气流道(5)共同用于将气体引流至所述轴瓦(22)朝向所述石墨件(3)的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径向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流道(4)包括:
第一进气孔(41),贯穿所述轴承套筒(1)的厚度方向;以及
环形槽(42),开设于所述轴承套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治平刘华陈玉辉钟瑞兴刘胜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