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门把手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5139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门把手总成。该车门把手总成包括手柄、推块、活动臂、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其中,手柄可转动地固定在车身。推块固定于手柄且被构造成能够随着手柄的转动而同步转动。活动臂被构造成与推块接合且能够随着推块的转动而促使车门解锁。第一锥齿轮设置于推块的邻近活动臂的一端;第二锥齿轮设置于活动臂的一端,且被构造成能够与第一锥齿轮啮合。在手柄被转动时,活动臂借由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的啮合而同步转动。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的车门把手总成,手柄的推块与活动臂之间通过齿轮传动的方式实现动力传送。推块和活动臂之间的接触形式由点接触改变为面接触,因此把手总能长时间、稳定地实现解锁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门把手总成
本技术涉及车辆配件领域,其尤其适于一种用于车辆的车门把手总成。
技术介绍
车辆门把手主要有拉手式、扣手式及隐藏式等形式。对于拉手式和扣手式车门把手,由于车门把手整体外露,长期遭受烈日风雨而导致把手内外侧很容易污损侵蚀,乘车人员在打开车门时很容易弄脏手,另外,车门把手外凸不仅破坏整车侧面外观,还造成一定的风阻,增加了车辆行驶阻力。隐藏式把手越来越广泛地引用于各个类别的车型中。对于隐藏式车门把手而言,由于车门的整体厚度相较常规车门的厚度无明显变化,而手柄需要嵌入式地固定在车门上,因此车门把手总的中涉及开锁、解锁的相关机构不同于车门的机构。隐藏式把手根据其手柄部分从底座中展开的动作形式,又分为旋出式、平摆式、鸥翼式等。图1-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旋出式隐藏式车门把手总成,其中图2示出了车门把手的主要部件及其转动关系。如图1-2所示,车门把手总成具有手柄101、活动臂102、拉锁103等。手柄101上具有可以随手柄101转动的推块104,活动臂102的相应位置具有与推块104对应的长条形凸块105。乘客手持并转动手柄101后,手柄101上的推块104带动活动臂102并通过拉锁103带动拨杆动作从而解锁。对于图1所示的车门把手总成,推块104推动活动臂102转动过程中,推块104和长条形推块105之间相对滑动,因此二者之间既产生压力,又产生摩擦力,同时,二者间的接触方式为点接触。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手柄推块104及活动臂102的凸块105均容易产生变形而使得把手运动精度下降,把手容易出现无法正常解锁、回位不正确,摩擦异响,耐久下降等问题。此外,在解锁过程中,手柄凸块104和活动臂102之间的传动比是不断变化的,解锁过程所需力量亦在发生变化,这会影响乘客的开、关门过程中的握持把手的手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根据现有技术的隐藏式车门把手总成的上述现状,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隐藏式车门把手,其改变了现有隐藏式车门把手各部件的受力方式。该目的通过根据本技术以下形式的一种车门把手总成来实现。该车门把手总成包括手柄、推块、活动臂、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其中,所述手柄可转动地固定在车身。所述推块固定于所述手柄且被构造成能够随着所述手柄的转动而同步转动。所述活动臂被构造成与所述推块接合且能够随着所述推块的转动而促使车门解锁。所述第一锥齿轮设置于所述推块的邻近所述活动臂的一端;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设置于所述活动臂的一端,且被构造成能够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其中,在所述手柄被转动时,所述活动臂借由所述第一锥齿轮和所述第二锥齿轮的啮合而同步转动。根据以上的车门把手总成,手柄的推块与活动臂之间通过齿轮传动的方式实现动力传送。推块和活动臂之间的接触形式由点接触改变为面接触,因此把手总能长时间、稳定地实现解锁的目的。优选地,所述手柄的转动中心被设计成与所述第一锥齿轮的齿顶圆的中心线同轴。有利的是,在该情况下,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各齿之间的接触面积保持在较为稳定的区间,二者的各齿所受的力维持在稳定状态,这将更利于保证二者的使用寿命。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锥齿轮和所述第二锥齿轮构成交错轴斜齿轮。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推块为整体注塑而成的一体件。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锥齿轮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推块。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活动臂为整体注塑而成的一体件。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锥齿轮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活动臂。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车门把手的外表面与车门的外表面的轮廓相适应,从而使得所述手柄的外表面能够和所述车门的外表面共同形成所述车辆的流线型外表面的一部分。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技术各较佳实例。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根据本技术的车门把手总成,手柄的推块与活动臂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较小,二者之间的接触方式由点接触改为面接触,这使得把手总成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同时,由于手柄和活动臂之间的传动比为常数,乘客在开关门过程中,只需施加大小相对稳定的力量即可,这会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善乘客的使用感受。附图说明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优点和功能,可以参考附图中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附图旨在示意性地阐明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范围没有任何限制作用,图中各个部件并非按比例绘制。图1-2是现有技术的旋出式隐藏式车门把手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示出了隐藏式车门把手总成的部分构件;图3是安装了车门把手的车门的结构示意图;图4-5是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车门把手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示出了图4的隐藏式车门把手总成的部分构件。附图标记说明:200:车门把手总成;201:手柄;202:推块;203:活动臂;204:拉锁;205:第一锥齿轮;206:第二锥齿轮;207:第一铰接轴;208:第二铰接轴;300:车门具体实施方式接下来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构思。这里所描述的仅仅是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所述优选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想到能够实现本技术的其他方式,所述其他方式同样落入本技术的范围。在以下的具体描述中,例如“上”、“下”、“内”、“外”等方向性的术语,参考附图中描述的方向使用。本技术的实施例的部件可被置于多种不同的方向,方向性的术语是用于示例的目的而非限制性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车辆的前后方向定义为“X向”,将车辆的宽度方向定义为“Y向”,将车辆的上下方向定义为“Z向”。参见图3,其示出了将本技术的车门把手总成200应用于车门的示意图。车门可通过钣金等方式形成凹陷部,根据本技术的车门把手总成200可装配在该凹陷部。手柄201的外表面与车门的外表面的轮廓相适应,当手柄201被固定在车门的凹陷部后,手柄201的外表面能够和车门的外表面共同形成车辆的流线型外表面的一部分,由此,本公开的车门把手总成200构成“隐藏式”的车门把手总成。优选地,车门把手总成200的手柄201被设置可在车辆的X向和Y向形成的平面(即水平面)内绕其铰接轴转动。出于个性化考虑或其他方面的原因,手柄201也可被设置成在由车辆的Z向和Y向(竖向平面)形成的平面内或者其他平面内绕其铰接轴转动。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车门把手总成200的总体结构,其中图4示出了图3的车门把手总成200的部分结构。如图3-4所示,本技术的车门把手总成200包括手柄201、推块202、活动臂203、第一锥齿轮205和第二锥齿轮206等。手柄201上设有第一铰接轴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门把手总成,所述车门把手总成包括:/n手柄,所述手柄可转动地固定在车身;/n推块,所述推块固定于所述手柄且被构造成能够随着所述手柄的转动而同步转动;/n活动臂,所述活动臂被构造成与所述推块接合且能够随着所述推块的转动而促使车门解锁;/n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把手总成还包括:/n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设置于所述推块的邻近所述活动臂的一端;/n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设置于所述活动臂的一端,且被构造成能够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n其中,在所述手柄被转动时,所述活动臂借由所述第一锥齿轮和所述第二锥齿轮的啮合而同步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门把手总成,所述车门把手总成包括:
手柄,所述手柄可转动地固定在车身;
推块,所述推块固定于所述手柄且被构造成能够随着所述手柄的转动而同步转动;
活动臂,所述活动臂被构造成与所述推块接合且能够随着所述推块的转动而促使车门解锁;
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把手总成还包括:
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设置于所述推块的邻近所述活动臂的一端;
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设置于所述活动臂的一端,且被构造成能够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
其中,在所述手柄被转动时,所述活动臂借由所述第一锥齿轮和所述第二锥齿轮的啮合而同步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把手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的转动中心与所述第一锥齿轮的齿顶圆的中心线同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把手总成,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可张大伟
申请(专利权)人: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