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救生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4531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救生圈,包括:具有充气功能的柔性壳体,且在壳体内设置有可远程操控的控制系统,其中,在壳体的外侧设置有一个便于救生圈在水面移动的推进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救生圈,能够忽视被救人员与安全地之间的距离,通过远程遥控控制,使得救生圈在推进组件的作用下,快速游向被救人员,使其能够第一时间获救,保证被救人员的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救生圈
本技术属于机械
,涉及一种救生圈,特别是一种智能救生圈。
技术介绍
传统救生圈存在百年历史,只有材料和外观的改变,而技术上鲜有革新,同时,传统救生圈只有漂浮功能,一旦与落水者位置相距较远便无法起到救援作用。综上所述,需要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能忽视救援距离的救生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能忽视救援距离的救生圈。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智能救生圈,包括:具有充气功能的柔性壳体,且在壳体内设置有可远程操控的控制系统,其中,在壳体的外侧设置有一个便于救生圈在水面移动的推进组件。在上述的一种智能救生圈中,壳体呈U型结构设置,其中,壳体的封闭端作为被救人员胸部的依靠位置,壳体开口端的两侧作为被救人员手部抓取位置。在上述的一种智能救生圈中,推进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螺旋桨和与螺旋桨可拆卸连接的马达。在上述的一种智能救生圈中,螺旋桨和马达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一一对应连接,其中,每组连接的马达和螺旋桨分别安装于壳体开口端的两侧。在上述的一种智能救生圈中,在壳体内设置有一个可充电的蓄电池,其中,蓄电池与马达电连接。在上述的一种智能救生圈中,在壳体上设置有两个内置槽孔,且两个槽孔呈上下设置或者左右设置,其中一个用以嵌装控制系统的电路板,另一个用以嵌装蓄电池,并通过封盖将两个槽孔密封。在上述的一种智能救生圈中,沿壳体的外侧边缘设置有一圈LED灯带。<br>在上述的一种智能救生圈中,智能救生圈还包括至少一根可伸缩的信号接受线,安装于壳体上,和与信号接受线配合使用的对讲组件,其中,对讲组件与控制系统电连接。在上述的一种智能救生圈中,智能救生圈还包括一个安装于壳体上的可视化组件,且该可视化组件与控制系统电连接,通过可视化组件实现施救者与被救人员之间搭建一个视频,定位通道。在上述的一种智能救生圈中,在壳体上还设置有一个操作按钮,且操作按钮与控制系统电连接。在上述的一种智能救生圈中,在壳体的边缘设置有一个用以救生圈的收纳与储藏的圆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救生圈,能够忽视被救人员与安全地之间的距离,通过远程遥控控制,使得救生圈在推进组件的作用下,快速游向被救人员,使其能够第一时间获救,保证被救人员的人身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智能救生圈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智能救生圈的剖视图。图中,100、壳体;110、槽孔;120、圆孔;200、螺旋桨;300、马达;400、信号接受线;500、对讲组件;600、可视化组件;700、操作按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救生圈,包括:具有充气功能的柔性壳体100,且在壳体100内设置有可远程操控的控制系统,其中,在壳体100的外侧设置有一个便于救生圈在水面移动的推进组件。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救生圈,能够忽视被救人员与安全地之间的距离,通过远程遥控控制,使得救生圈在推进组件的作用下,快速游向被救人员,使其能够第一时间获救,保证被救人员的人身安全。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100呈U型结构设置,其中,壳体100的封闭端作为被救人员胸部的依靠位置,壳体100开口端的两侧作为被救人员手部抓取位置,从而形成“三点定位(品字形)”结构,使得被救人员能够较好的摆正自身在救生圈上的位置,从而得到救援。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推进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螺旋桨200和与螺旋桨200可拆卸连接的马达300,通过马达300,带动螺旋桨200的旋转,从而推动救生圈前进,并通过远程遥控救生圈的行进方向,使得救生圈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抵达被救人员的位置,进而提高被救人员被救生还的机率,使得被救人员的人身安全得到保证。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螺旋桨200和马达300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一一对应连接,其中,每组连接的马达300和螺旋桨200分别安装于壳体100开口端的两侧,进一步提高推进速率。另外,通过设置两组马达300和螺旋桨200结构,不管壳体100以哪一面(正面或者反面)触及水面,均能通过远程遥控救生圈的前进、倒退以及转弯,提高救生圈使用的可靠性和方便性。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壳体100内设置有一个可充电的蓄电池,其中,蓄电池与马达300电连接,通过蓄电池给两个马达300供电,实现两个螺旋桨200的同步运转。进一步优选地,在蓄电池上设置有电量显示灯,通过显示灯的数量来判断蓄电池内的含电量,并提醒用户是否需要充电处理。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壳体100上设置有两个内置槽孔110,且两个槽孔110呈上下设置或者左右设置,其中一个用以嵌装控制系统的电路板,另一个用以嵌装蓄电池,并通过封盖(图中未显示)将两个槽孔110密封,防止流体(水)进入壳体100内,而影响救生圈的电路连接,提高救生圈的可靠性。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沿壳体100的外侧边缘设置有一圈LED灯带(图中未显示),方便在夜晚救生时实现对救生圈快速定位及为周围环境照明,另外,通过LED灯带也可以给被救人员一个救援信号,提高被救人员的求生信念。本实施例中的LED灯带也可以通过控制系统来检测蓄电池中的电量,当电量过低时,LED灯带爆闪,并将电量过低信号远程传输给遥控器,告知用户对其及时充电处理。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智能救生圈还包括至少一根可伸缩的信号接受线400,安装于壳体100上,和与信号接受线400配合使用的对讲组件500,其中,对讲组件500与控制系统电连接,通过施救人员指挥被救人员如何操作救生圈,以此得到最快、最安全的救援方法,进一步保障被救人员的生命安全。进一步优选地,可伸缩信号接受线400的数量为两根,分别安装于壳体100的正反两面,从而不管壳体100以哪一面触及水面,均可实现信号的接受。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智能救生圈还包括一个安装于壳体100上的可视化组件600,且该可视化组件600与控制系统电连接,通过可视化组件600实现施救者(指挥部)与被救人员之间搭建一个视频,定位通道,使得施救者能够实时监控被救画面,并及时给出相应的应急措施,同时还能动作指导被救人员如何操作,使得救生圈能够以最快、最便捷的方式移动,进一步保障被救人员的生命安全。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壳体100上还设置有一个操作按钮700,且操作按钮700与控制系统电连接,通过操作按钮700上的方向键,完成被救人员的自我救援。由于在本实施例中,施救者是通过远程遥控的方式实现救生圈的方向移动,当救生圈的移动行程超出遥控行程时(救生圈可能会在风力或者水流的作用下飘出移动行程),此时被救人员可通过自我操纵壳体100上的操作按钮700得到救援,直到救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救生圈,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充气功能的柔性壳体,且在壳体内设置有可远程操控的控制系统,其中,在壳体的外侧设置有一个便于救生圈在水面移动的推进组件;/n沿壳体的外侧边缘设置有一圈LED灯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救生圈,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充气功能的柔性壳体,且在壳体内设置有可远程操控的控制系统,其中,在壳体的外侧设置有一个便于救生圈在水面移动的推进组件;
沿壳体的外侧边缘设置有一圈LED灯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救生圈,其特征在于,壳体呈U型结构设置,其中,壳体的封闭端作为被救人员胸部的依靠位置,壳体开口端的两侧作为被救人员手部抓取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智能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推进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螺旋桨和与螺旋桨可拆卸连接的马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救生圈,其特征在于,螺旋桨和马达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一一对应连接,其中,每组连接的马达和螺旋桨分别安装于壳体开口端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救生圈,其特征在于,在壳体内设置有一个可充电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程帆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力度警用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