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舱支撑梁结构、前舱结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4502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前舱支撑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舱支撑梁结构、前舱结构及汽车,该前舱支撑梁结构包括前横梁、后横梁及连接在所述前横梁与后横梁之间的多根纵梁,所述前横梁的左端及后横梁的左端固定前舱左纵梁上,所述前横梁的右端及后横梁的右端固定前舱右纵梁上,所述前舱支撑梁结构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电控模块的电控模块安装点及用于安装蓄电池的蓄电池安装点。该种结构的前舱支撑梁结构强度较大,车身前舱外围强度足够,提高车身前舱结构在整车碰撞过程中的吸能作用。此外,前舱支撑梁结构上可以提供多个模块的安装点,解决了现有的前舱结构的安装点不足的问题,减少了零件及重量,有利于平台化及轻量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舱支撑梁结构、前舱结构及汽车
本技术属于汽车前舱支撑梁
,尤其涉及一种前舱支撑梁结构、前舱结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在新能源车型中,前舱内通常需要布置电控模块、蓄电池、PTC加热器、板式换热器及水泵等模块。现有技术中,前舱横梁总成通常由单一横梁构成,横梁通常仅起到加强作用,不提供电控模块、蓄电池、PTC加热器、板式换热器及水泵等模块的安装点。需要用到数量较多的支架与纵梁连接提供安装点。这样,零件数量繁多,重量重,不利于平台化及轻量化。且单根横梁强度较小,易导致车身前舱外围强度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前舱结构零件数量繁多,重量重,不利于轻量化的问题,提供一种前舱支撑梁结构、前舱结构及汽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前舱支撑梁结构,包括前横梁、后横梁及连接在所述前横梁与后横梁之间的多根纵梁,所述前横梁的左端及后横梁的左端固定前舱左纵梁上,所述前横梁的右端及后横梁的右端固定前舱右纵梁上,所述前舱支撑梁结构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电控模块的电控模块安装点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舱支撑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横梁、后横梁及连接在所述前横梁与后横梁之间的多根纵梁,所述前横梁的左端及后横梁的左端固定前舱左纵梁上,所述前横梁的右端及后横梁的右端固定前舱右纵梁上,所述前舱支撑梁结构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电控模块的电控模块安装点和/或用于安装蓄电池的蓄电池安装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舱支撑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横梁、后横梁及连接在所述前横梁与后横梁之间的多根纵梁,所述前横梁的左端及后横梁的左端固定前舱左纵梁上,所述前横梁的右端及后横梁的右端固定前舱右纵梁上,所述前舱支撑梁结构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电控模块的电控模块安装点和/或用于安装蓄电池的蓄电池安装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舱支撑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后横梁及多根纵梁为截面为“目”字型的方管;
所述方管包括方形外框及设置在所述方形外框内的第一横板及第二横板,所述第一横板及第二横板垂直连接在所述方形外框的顶壁与底壁之间,所述第一横板与第二横板平行间隔,以将所述方形外框的内腔分隔成第一腔、第二腔及位于所述第一腔与第二腔之间的中间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舱支撑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管为挤压铝合金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舱支撑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外框的顶壁与底壁的板厚为大于或等于3mm,所述方形外框的两个侧壁的板厚为大于或等于2mm,所述第一横板及第二横板的板厚大于或等于1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舱支撑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舱支撑梁结构还包括第一圆管轴套、第二圆管轴套、第三圆管轴套及第四圆管轴套,所述第一圆管轴套设置在所述前横梁的左端内并用于与前舱左纵梁螺栓连接,所述第二圆管轴套设置在所述前横梁的右端内并用于与前舱右纵梁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金玉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