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后视镜支座及具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4428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35
一种外后视镜支座及具有其的车辆,该外后视镜支座,包括支座本体及设置在支座本体上的支座护罩,支座护罩形成有倒扣部,支座本体安装在车门上,支座护罩固定在支座本体远离车门的一侧,该支座护罩包括前支座护罩及后支座护罩,前支座护罩与支座本体相连,后支座护罩卡接于前支座护罩上,倒扣部形成于后支座护罩靠近支座本体的一端上,并沿后支座护罩远离前支座护罩一侧的表面向靠近前支座护罩的方向凹陷。该外后视镜支座可规避支座本体上的合模线,提升外后镜整体的美观度,降低制作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外后视镜支座及具其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外后视镜
,尤其是一种外后视镜支座及具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外后视镜支座在靠近车辆后部的一侧,其支座本体与支座护罩之间形成一倒扣部,在注塑的过程中该倒扣部必须采用滑块方能成型,而滑块成型会导致支座本体在靠近倒扣部的位置产生合模线,并且随着注塑次数的增加,注塑模具和滑块相互对接位置的缝隙会逐渐增大,进而导致合模线越来越宽。此外,多数外后视镜会进行高光处理,高光处理后会使得合模线更加明显。支座本体上的合模线暴露在外侧,可被直接观测到,影响外后视镜整体的美观度。现有技术中,有两种方式改善支座本体上的产生的合模线,一种是在支座本体上喷涂高光漆的方式遮盖合模线,但是高光漆的成本较高;另一种是在进行皮纹处理。上述两种方式仅是对合模线的弱化,并未从根本上消除支座本体上的合模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外后视镜支座及具其的车辆,该外后视镜支座可规避支座本体上的合模线,提升外后镜整体的美观度,降低制作成本。本技术提供一种外后视镜支座,包括支座本体及设置在支座本体上的支座护罩,所述支座护罩形成有倒扣部,所述支座本体安装在车门上,所述支座护罩固定在所述支座本体远离车门的一侧,所述支座护罩包括前支座护罩及后支座护罩,所述前支座护罩与所述支座本体相连,所述后支座护罩卡接于所述前支座护罩上,所述倒扣部形成于所述后支座护罩靠近所述支座本体的一端上,并沿所述后支座护罩远离所述前支座护罩一侧的表面向靠近所述前支座护罩的方向凹陷。进一步地,在所述前支座护罩及所述后支座护罩的其中之一上形成有第一卡扣,在所述前支座护罩及所述后支座护罩的其中另一上形成有第一卡接孔,所述第一卡扣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接孔上,以使所述前支座护罩与所述后支座护罩卡接。进一步地,所述前支座护罩底部设有第一台阶面,所述后支座护罩靠近所述前支座护罩一侧的端面上设有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一卡接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台阶面及所述第一台阶面上,所述第一台阶面与所述第二台阶面的形状相适应,当所述前支座护罩卡接于所述后支座护罩上时,所述第一台阶面搭接在所述第二台阶面上。进一步地,所述前支座护罩上还设置有搭接板,当所述第一台阶面搭接在所述第二台阶面上时,所述搭接板抵靠在所述后支座护罩上。进一步地,从靠近所述支座本体至远离所述支座本体的方向,多个所述第一卡扣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台阶面上。进一步地,所述外后视镜支座还包括支座盖板,所述支座盖板设置在所述支座护罩内,所述后支座护罩上设有第二卡扣,所述前支座护罩上与所述第二卡扣相对应的位置设有通孔,所述支座盖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卡扣卡接的第二卡接孔,所述第二卡扣穿过通孔向上延伸,并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接孔内。进一步地,所述外后视镜支座是由PMMA与ASA聚合物制作形成的外后视镜支座。进一步地,所述前支座护罩与所述支座本体一体注塑成型。进一步地,所述支座本体远离所述支座护罩一侧设有螺钉,所述支座本体通过多个所述螺钉安装在车门上。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外后视镜支座。综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外后视镜支座的前支座护罩与支座本体一体成型,由于倒扣部设置于另外的后支座护罩上,在注塑过程中,前支座护罩及支座本体仅需沿正常的开模方向出模即可,也即沿靠近支座本体向远离支座本体的方向出模,无需在后支座护罩的倒扣部采用滑块成型。而又由于倒扣部是设立在后支座护罩的端部,因此,倒扣部在成型时同样可以直接成型,不需要再进行滑块。这避免支座本体在靠近后支座护罩的倒扣部的位置形成合模线,且在后续工艺中不需要对合模线进行高光喷漆处理,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此外,后支座护罩实现了传统外后视镜的堵盖功能,无需另外注塑堵盖,即可实现支座护罩和支座盖板的连接。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外后视镜支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中外后视镜支座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图1中支座本体和前支座护罩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后支座护罩的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为图1中外后视镜支座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为图5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中B-B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8所示为另一实施例的外后视镜支座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外后视镜支座及具其的车辆,该外后视镜支座可规避支座本体上的合模线,提升外后镜整体的美观度,降低制作成本。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外后视镜支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中外后视镜支座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图1中支座本体和前支座护罩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后支座护罩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外后视镜支座10包括支座本体11及设置在支座本体11上的支座护罩12,在支座护罩12上形成有倒扣部1224,支座本体11安装在车门上,支座护罩12固定在支座本体11远离车门的一侧。支座护罩12包括前支座护罩121及后支座护罩122,前支座护罩121与支座本体11相连,后支座护罩122卡接于前支座护罩122上。上述的倒扣部1224形成于后支座护罩122靠近支座本体11的一端上。当外后视镜支座安装在车门上时,前支座护罩121与后支座护罩122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也即,后支座护罩122远离前支座护罩121一侧的表面向靠近前支座护罩121的方向凹陷。本实施例中,前支座护罩121与支座本体11一体注塑成型,由于倒扣部1224设置于另外的后支座护罩122上,在注塑过程中,前支座护罩121及支座本体11仅需沿正常的开模方向(图1中箭头所指方向)出模即可,也即沿靠近支座本体11向远离支座本体11的方向出模,无需在后支座护罩122的倒扣部1224采用滑块成型。而又由于倒扣部1224是设立在后支座护罩122的端部,因此,倒扣部1224在成型时同样可以直接成型,不需要再进行滑块。这避免支座本体11在靠近后支座护罩122的倒扣部1224的位置形成合模线,且在后续工艺中不需要对合模线进行高光喷漆处理,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注塑过程中,支座本体11与前支座护罩121的脱模斜度大于5°。图5所示为图1中外后视镜支座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为图5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中B-B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5至图7,在前支座护罩121及后支座护罩122的其中之一上,形成有第一卡扣122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扣1222形成于后支座护罩122上,在前支座护罩121及后支座护罩122的其中另一上形成有第一卡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后视镜支座,包括支座本体及设置在支座本体上的支座护罩,所述支座护罩形成有倒扣部,所述支座本体安装在车门上,所述支座护罩固定在所述支座本体远离车门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护罩包括前支座护罩及后支座护罩,所述前支座护罩与所述支座本体相连,所述后支座护罩卡接于所述前支座护罩上,所述倒扣部形成于所述后支座护罩靠近所述支座本体的一端上,并沿所述后支座护罩远离所述前支座护罩一侧的表面向靠近所述前支座护罩的方向凹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后视镜支座,包括支座本体及设置在支座本体上的支座护罩,所述支座护罩形成有倒扣部,所述支座本体安装在车门上,所述支座护罩固定在所述支座本体远离车门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护罩包括前支座护罩及后支座护罩,所述前支座护罩与所述支座本体相连,所述后支座护罩卡接于所述前支座护罩上,所述倒扣部形成于所述后支座护罩靠近所述支座本体的一端上,并沿所述后支座护罩远离所述前支座护罩一侧的表面向靠近所述前支座护罩的方向凹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后视镜支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支座护罩及所述后支座护罩的其中之一上形成有第一卡扣,在所述前支座护罩及所述后支座护罩的其中另一上形成有第一卡接孔,所述第一卡扣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接孔上,以使所述前支座护罩与所述后支座护罩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后视镜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座护罩底部设有第一台阶面,所述后支座护罩靠近所述前支座护罩一侧的端面上设有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一卡接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台阶面及所述第一台阶面上,所述第一台阶面与所述第二台阶面的形状相适应,当所述前支座护罩卡接于所述后支座护罩上时,所述第一台阶面搭接在所述第二台阶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后视镜支座,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柏松胡贤甫陈继福朱盛斯邓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