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拱形结构非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43695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拱形结构非充气轮胎,涉及轮胎领域。沿径向由外到内依次包括胎冠、支撑总承部、轮毂贴合套;所述胎冠由外至内依次包括胎面、冠带层、#1支撑层和#2支撑层;所述支撑总承部主要包括内拱形辐板、外拱形辐板、圆柱分载体、连接辐板、弧形加强辐板;所述胎冠采用压模硫化的工艺方法和所述支撑总承部粘结在一起;所述支撑总承部和所述轮毂贴合套直接采用高模量热塑性聚氨酯材料浇注成形,具有橡胶弹性的同时亦具有塑料的强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拱形结构非充气轮胎,通过采用特殊结构的支撑总承部,在提高轮胎承载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轮胎抗震的能力,能够显著的提高汽车行驶的舒适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拱形结构非充气轮胎
本技术涉及轮胎
,特别涉及一种能够有效抗震和承载能力大的非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自充气轮胎诞生以来,其低能量损失、低接触压力、低刚度等优势决定了其在汽车轮胎发展史上长时间占据着主流的地位,先后相继诞生了无内胎轮胎、子午线轮胎、跑气保用轮胎等多种新技术,但是不可避免的是,它们都需要依靠空气支撑车辆的重量和增加轮胎弹性,由于轮胎是车辆和地面接触的唯一的部分,如何保证轮胎的稳定性是保证整个汽车安全行驶的关键,但随着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充气轮胎在可靠性、耐用性、维护性等方面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漏气、爆胎、橡胶材料的磨损以及轮胎气压的不稳定都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安全隐患,由这些因素所导致的交通事故每年都占有很高的比列;另外在军事领域,传统的充气轮胎适应战场多变环境的能力差,不能很好地满足特种作战车辆的需要;为了避免这些传统充气轮胎所具有的缺陷,发展新型的非充气轮胎开始受到广泛关注。2005年,米其林公司率先提出Tweel非充气轮胎,它包括轮毂、聚氨酯轮辐、剪切带和胎面胶等,从此拉开了对非充气轮胎研究的序幕。采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拱形结构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沿径向由外到内依次包括胎冠(1)、支撑总承部(2)、轮毂贴合套(3)三大部分组成;所述胎冠(1)由外至内依次包括胎面(1-1)、冠带层(1-2)、#1支撑层(1-3)和#2支撑层(1-4);所述支撑总承部(2)主要由内拱形辐板(2-1)、外拱形辐板(2-2)、圆柱分载体(2-3)、连接辐板(2-4)、弧形加强辐板(2-5)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拱形结构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沿径向由外到内依次包括胎冠(1)、支撑总承部(2)、轮毂贴合套(3)三大部分组成;所述胎冠(1)由外至内依次包括胎面(1-1)、冠带层(1-2)、#1支撑层(1-3)和#2支撑层(1-4);所述支撑总承部(2)主要由内拱形辐板(2-1)、外拱形辐板(2-2)、圆柱分载体(2-3)、连接辐板(2-4)、弧形加强辐板(2-5)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拱形结构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冠(1)用压模硫化的工艺方法和所述支撑总承部(2)粘结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拱形结构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总承部(2)主要采用拱形结构设计,以顶点相互连接的一个所述内拱形辐板(2-1)和一个所述外拱形辐板(2-2)为单元,围绕轮胎轴心环形阵列30次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拱形结构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总承部(2)的所述内拱形辐板(2-1)和所述外拱形辐板(2-2)轮廓尺寸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拱形结构非充气轮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宏勋张子峰赵强吕春毅李亚龙陈小霞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