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快速更换电表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4166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快速更换电表的装置,包括电线、线夹本体、短接装置、螺钉和螺刀,线夹本体安装在电线上,线夹本体设有螺孔,通过螺刀将螺钉安装在螺孔内,通过扭动螺钉将电线破皮,使螺钉与电线通电铜线接触,线夹本体在螺孔的一侧设有用户侧电线回路接口,用户侧电线回路接口通过一通电触片与螺孔电连接,短接装置与用户侧电线回路接口匹配安装。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线夹本体和短接装置,实现不断电更换电表,方便快捷,减少电表更换周期,使得电网用户在电表的更换过程中可以正常用电,通过电流检测装置,在作业人员利用螺钉扭动螺钉时,通过反应电流的大小,直观的显示螺钉与电线的连接情况,确保短接后的通电回路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快速更换电表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表接线夹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快速更换电表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电网公司对电网各个用户均会设置一个电表,用来记录该用户的用电情况,而电表在长期的日晒雨淋下,容易破损,需要每年进行一次更换,才能保证设备良好的运行,在对电表进行更换时,由于接入电表箱的电流回流是不能开路的,因此需要断电进行作业,而在断电作业过程中,用户无法进行正常供电,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同时,由于更换量涉及上千台,数量巨大,造成的停电范围、时间、周期也是很大的,因此,需要研发一种装置,使得电表更换过程中可以不断电进行作业。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三相电能表不停电更换装置”,其公告号:CN208432649U,其申请日:2018年05月18日,包括接线端口转接器、多功能综合接线器和短接器,所述短接器插入多功能综合接线器上,并将所述接线端口转接器的一端插入三相电能表中,另一端与多功能综合接线器连接,再拔出所述短接器,即可完成三相电能表不停电更换;所述接线端口转接器用固定件按三相电能表端钮盒的具体孔位坐标构成一个一体化安装的接口过渡转接器,使三相电能表端钮盒由原来的凹形接线转换成凸形接线,形成了一个典型类似三相用电器的电源插头;所述多功能综合接线器是集三相电源进出线、连接三相电能表的接线端口转接器的插口、与短接器配合的自锁机构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接线端子排;且其下侧为固定三相电源进出线压框结构的接线孔,上侧为固定三相电能表通过接线端口转接器过来的接线孔,各相进出线间的短接孔;所述短接器的上半部手柄为绝缘材料制成,下半部由短接铜板和锁定螺杆组成。该申请的更换装置在更换时需要与电表进行连接,增加了电表更换难度,需要对电表内部接线进行操作,电表更换用时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现有的中电表难以进行快速更换以及更换过程需进行断电处理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快速更换电表的装置,不断电更换电表,在更换电表的过程中用户可以正常用电,方便快捷,减少电表更换周期。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用于快速更换电表的装置,包括接入电表的电线、线夹本体、短接装置、螺钉和螺刀,所述线夹本体安装在电线上,所述线夹本体设有螺孔,通过所述螺刀将螺钉安装在螺孔内,通过扭动所述螺钉将电线破皮,使所述螺钉与电线通电铜线接触,所述线夹本体在螺孔的一侧设有用户侧电线回路接口,所述用户侧电线回路接口通过一通电触片与螺孔电连接,所述短接装置与用户侧电线回路接口匹配安装。利用螺刀将螺钉从螺孔扭入,利用螺钉的螺杆前端部位将电线的绝缘皮破开,使得螺钉与电线内部的通电铜线接触,短接装置接入用户侧电线回路接口,使得短接装置经螺钉与电线通电铜线电连接,将电网电量直接输送到用户,不需要经过电表,实现电表的不断电更换,在更换电表的过程中用户可以正常用电,加快电表更换速度,减少电表更换周期。作为优选,所述的线夹本体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与下盖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上盖与下盖对应的一侧设有若干个半圆形通孔,所述下盖设有若干个与所述半圆形通孔匹配的半圆形线孔,所述半圆形通孔与半圆形线孔构成电线的夹持部。接入电表的电线有电网的火线和零线以及用户侧的火线和零线,因此,上盖设置的半圆形通孔和下盖设置的半圆形线孔均为四个,分别将上盖的半圆形通孔和下盖的半圆形线孔与接入电表的电线进行对准,将上盖和下盖贴合,通过螺栓扭紧,将电线夹持住,将线夹本体安装在电线上,方便快捷。作为优选,还包括电流检测装置,所述电流检测装置安装在螺刀上,用于检测螺钉与电线通电铜线的接触电流大小,所述电流检测装置包括分压电阻R1、分压电阻R2、分压电阻R3、上拉电阻R4、上拉电阻R5、上拉电阻R6、电池VCC、晶体管VT1、晶体管VT2、晶体管VT3、发光元件LD1、发光元件LD2和发光元件LD3,所述分压电阻R1的第一端与螺刀的金属部位连接,所述分压电阻R1的第二端分别与分压电阻R2的第一端以及晶体管VT1的基极连接,所述分压电阻R2的第二端分别与分压电阻R3的第一端以及晶体管VT2的基极连接,所述分压电阻R3的第二端与晶体管VT3的基极连接,所述晶体管VT1的集电极经上拉电阻R4与电池VCC连接,所述晶体管VT2的集电极经上拉电阻R5与电池VCC连接,所述晶体管VT3的集电极经上拉电阻R6与电池VCC连接,所述晶体管VT1的发射极经发光元件LD1接地,所述晶体管VT2的发射极经发光元件LD2接地,所述晶体管VT3的发射极经发光元件LD3接地。当螺钉与电线的铜线接触时,螺刀与螺钉接触,从分压电阻R1将电流接入,根据接入的电流大小不同,晶体管VT1、晶体管VT2和晶体管VT3进行不同时的导通,使得发光元件LD1、发光元件LD2和发光元件LD3不同时亮起,通过判断哪个发光元件亮起,判断电流的大小。作为优选,所述的发光元件LD1、发光元件LD2以及发光元件LD3发出的光颜色均不同。通过颜色的区分,使得电流大小区别更加明显、直观。作为优选,所述的分压电阻R1、分压电阻R2以及分压电阻R3的电阻阻值均不同。设置分压电阻的阻值不同,将电流大小的差异放大,使得区别更加明显。作为优选,所述的螺刀包括刀柄和刀杆,所述刀柄与刀杆固定连接,所述刀柄为一透明的塑料圆柱状壳体,所述发光元件LD1、发光元件LD2以及发光元件LD3均安装在刀柄内。通过透明的刀柄,在工作人员扭动螺钉时,即可通过发光元件的发光情况直观的判断螺钉与电线的连接情况。作为优选,所述的螺孔的内壁覆盖有通电金属。使得短接后的设备通电连接更加稳定。作为优选,所述的上盖和下盖的制作材料均为绝缘材料。保证作业的安全性。作为优选,还包括绝缘盖和凸块,所述绝缘盖安装在螺孔的一侧,所述凸块安装在螺孔的另一侧,所述绝缘盖设有与所述凸块相匹配的卡槽。在更换完电表后,将绝缘盖通过凸块和卡槽进行卡接,覆盖螺钉,提高安全性。作为优选,所述的螺钉包括头部和螺杆,所述头部与螺杆固定连接,所述螺杆与电线的接触面设有单槽口。通过螺刀扭动螺钉,使得螺钉的螺杆进行旋转并进入螺孔内,通过单槽口的螺杆前端撕破电线的绝缘皮,使得螺杆与通电铜线接触,同时,单槽口更容易撕破绝缘皮且对通电铜线的磨损较小。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线夹本体和短接装置,实现不断电更换电表,方便快捷,减少电表更换周期,使得电网用户在电表的更换过程中可以正常用电;(2)通过电流检测装置,在作业人员利用螺钉扭动螺钉时,通过反应电流的大小,直观的显示螺钉与电线的连接情况,确保短接后的通电回路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3)通过螺钉的单槽口设置,更好的破开电线绝缘皮,降低铜线的磨损程度。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的线夹本体的结构侧视图。图2是实施例一的线夹本体的结构俯视图。图3是实施例一的短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一的电流检测装置的电路原理图。图中1.上盖,2.下盖,3.螺栓,4.半圆形通孔,5.半圆形线孔,6.螺孔,7.用户侧电线回路接口,8.短接装置,9.推动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快速更换电表的装置,包括接入电表的电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线夹本体、短接装置、螺钉和螺刀,所述线夹本体安装在电线上,所述线夹本体设有螺孔,通过所述螺刀将螺钉安装在螺孔内,通过扭动所述螺钉将电线破皮,使所述螺钉与电线通电铜线接触,所述线夹本体在螺孔的一侧设有用户侧电线回路接口,所述用户侧电线回路接口通过一通电触片与螺孔电连接,所述短接装置与用户侧电线回路接口匹配安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快速更换电表的装置,包括接入电表的电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线夹本体、短接装置、螺钉和螺刀,所述线夹本体安装在电线上,所述线夹本体设有螺孔,通过所述螺刀将螺钉安装在螺孔内,通过扭动所述螺钉将电线破皮,使所述螺钉与电线通电铜线接触,所述线夹本体在螺孔的一侧设有用户侧电线回路接口,所述用户侧电线回路接口通过一通电触片与螺孔电连接,所述短接装置与用户侧电线回路接口匹配安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快速更换电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本体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与下盖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上盖与下盖对应的一侧设有若干个半圆形通孔,所述下盖设有若干个与所述半圆形通孔匹配的半圆形线孔,所述半圆形通孔与半圆形线孔构成电线的夹持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快速更换电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流检测装置,所述电流检测装置安装在螺刀上,用于检测螺钉与电线通电铜线的接触电流大小,所述电流检测装置包括分压电阻R1、分压电阻R2、分压电阻R3、上拉电阻R4、上拉电阻R5、上拉电阻R6、电池VCC、晶体管VT1、晶体管VT2、晶体管VT3、发光元件LD1、发光元件LD2和发光元件LD3,所述分压电阻R1的第一端与螺刀的金属部位连接,所述分压电阻R1的第二端分别与分压电阻R2的第一端以及晶体管VT1的基极连接,所述分压电阻R2的第二端分别与分压电阻R3的第一端以及晶体管VT2的基极连接,所述分压电阻R3的第二端与晶体管VT3的基极连接,所述晶体管VT1的集电极经上拉电阻R4与电池VCC连接,所述晶体管VT2的集电极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畅伟江锡忠周旻朱晔刘惺惺潘建乔和巍傅晓平李南吴昱德葛俊杰朱赟郭松沈嘉平陆佳晨岳建通张炜张峰杨元韬任雯倩刘娴琦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国网浙江平湖市供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