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线端子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6811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21 17: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接线端子及空调器,接线端子包括基座、设置在基座上的导电板和导线端子,导电板上设置有多个平行于基座表面的安装面,多个安装面互相不共面,导电板的安装面与基座表面相互匹配,安装面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导线端子的连接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接线端子,可在相邻两固定位之间安装朝向相同的导线端子,同时节约安装空间,适用于空间结构较小的场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线端子及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
,特别涉及一种接线端子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接线端子作为实现电气连接的配件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种电气设备中。现有技术中的接线端子通常包括基座、设置在基座上的导电板和导线端子,基座的两边缘形成有由基座平面向上延伸的挡边。由于挡边的干涉,导线端子的安装方向与挡边平行。在实际应用中,当需要在相邻两个固定位安装朝向相同的导线端子时,通常做法是将接线端子的导电板加长,以增大相邻两个固定位之间的距离,如图1-2所示,这导致接线端子占用空间大,不适用于空间结构较小的场合。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接线端子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接线端子及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接线端子在相邻两固定位之间安装朝向相同的导线端子时占用空间大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接线端子,包括基座、设置在基座上的导电板和导线端子,导电板上设置有多个平行于基座表面的安装面,多个所述安装面互相不共面,所述导电板的安装面与所述基座表面相互匹配,安装面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导线端子的连接通孔。本技术的接线端子,在导电板上设置有多个平行于基座表面且互相不共面的安装面,在安装面上设置用于安装导线端子的连接通孔,采用该技术方案,导电板各安装面上的连接通孔在空间上错位设置,可充分利用垂直于基座平面的空间,从而实现在不增大相邻连接通孔之间平面距离的情况下在相邻连接通孔上安装相同朝向的导线端子,节约安装空间,适用于空间结构较小的场合。进一步地,导电板呈台阶型,导电板的台阶面构成安装面。根据该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采用台阶型的导电板,可在保证相邻安装面垂直距离一定的同时减小导电板的平面尺寸,进一步节约接线端子安装空间。进一步的,所述导电板包括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所述上安装板和所述下安装板不共面,所述上安装板和所述下安装板平行于所述基座表面且与所述基座表面匹配。进一步的,导电板包括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根据该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导电板包括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设置多个导电板实现多个导电端子的安装。进一步地,第一导电板包括第一上安装板和第一下安装板;第二导电板包括第二上安装板和第二下安装板;第一上安装板、第一下安装板、第二上安装板和第二下安装板均平行于基座平面;第一上安装板、第一下安装板、第二上安装板和第二下安装板上均设有连接通孔;第一上安装板的上表面与第二上安装板的下表面抵接。根据该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相应地,设置第一导电板的与第二导电板抵接,不仅便于导电板在基座上的安装固定,而且可以有效减小接线端子在垂直于基座平面方向上的尺寸,节约接线端子的整体安装空间。进一步地,第一上安装板与第一下安装板通过第一壁板连接,第二上安装板与第二下安装板通过第二壁板连接;第一壁板、第二壁板垂直于基座表面。根据该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第一上安装板与第一下安装板通过第一壁板连接,第二上安装板与第二下安装板通过第二壁板连接,第一壁板、第二壁板垂直于基座表面,可在保证上安装板与下安装板垂直距离一定的同时减小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的平面尺寸,节约接线端子安装空间。进一步地,位于第一上安装板上靠近第一壁板的连接通孔与位于第二上安装板上靠近第二导电板端部的连接通孔完全重叠。根据该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设置位于第一上安装板上靠近第一壁板的连接通孔与位于第二上安装板上靠近第二导电板端部的连接通孔完全重叠,使得在固定导线端子的同时可将两个导电板紧固,提高导电板在基座上的安装可靠性。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上安装板上还设有一个远离所述第二导电板端部的连接通孔;第一下安装板和第二下安装板上分别设有一个连接通孔。根据该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接线端子可在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上分别固定至少两个导线端子。进一步地,导线端子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每个连接通孔处安装有两个导线端子,两个导线端子的第二端面互相抵靠。根据该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每个连接通孔处安装两个导线端子,可进一步增加接线端子上固定的导线端子数量,提高接线端子的使用率。进一步地,接线端子还包括螺母和螺钉;基座表面设有用于容置螺母的固定凹槽,固定凹槽的底部设有与固定凹槽连通的沉孔;螺钉依次穿过导线端子、设置在导电板上的连接通孔、以及螺母后伸入沉孔。根据该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接线端子采用螺钉与螺母配合的方式,实现导线端子、导电板以及基座之间的紧固连接,有利于提高接线端子安装使用的可靠性。进一步地,螺钉与导线端子之间依次设有弹性垫片和平垫片。根据该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弹性垫片和平垫片依次设置在螺钉与导线端子之间,分别起到防松,以及保护螺钉与导线端子接触面的作用。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项的接线端子。本技术的空调器,具有与上述接线端子相同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附图1为现有技术中导电板加长后的接线端子的主视图;附图2为现有技术中导电板加长后的接线端子的剖面图;附图3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接线端子的主视图;附图4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接线端子的剖面图;附图5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导电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6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导线端子的紧固示意图;附图7为本技术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导线端子的紧固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导电板,2-导线端子,3-基座,10-第一导电板,20-第二导电板,30-挡边,40-螺母,50-螺钉,60-弹性垫片,70-平垫片,11-第一上安装板,12-第一壁板,13-第一下安装板,21-第二上安装板,22-第二壁板,23-第二下安装板,31-固定凹槽,32-沉孔;100-安装面;210-第一端面;220-第二端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一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接线端子,包括基座3、设置在基座3上的导电板1和导线端子2,基座3的两边缘向上延伸形成挡边30,导线端子2的安装方向与挡边30平行,导电板1上设置有多个平行于基座3表面的安装面100,多个安装面100互相不共面,所述导电板的安装面100与所述基座3表面相互匹配;安装面100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导线端子2的连接通孔。本技术的接线端子,基座3的两边缘向上延伸形成挡边30,将导线端子2安装在基座3上时,为避免导线端子2与挡边30产生干涉,导线端子2的安装方向与挡边30平行。为了在相邻固定位之间安装朝向相同的导线端子2,同时满足接线端子安装空间要求,本技术的接线端子,在导电板1上设置有多个平行于基座3表面且互相不共面的安装面,在安装面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导线端子2的连接通孔。采用该技术方案,导电板1上各安装面上的连接通孔在空间上错位设置,由此可充分利用垂直于基座3平面的空间,从而实现在不增大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线端子,包括基座(3)、设置在基座(3)上的导电板(1)和导线端子(2),其特征在于,/n所述导电板(1)上设置有多个平行于所述基座(3)表面的安装面(100),多个所述安装面(100)互相不共面,所述导电板的安装面(100)与所述基座(3)表面相互匹配,所述安装面(100)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导线端子(2)的连接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线端子,包括基座(3)、设置在基座(3)上的导电板(1)和导线端子(2),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板(1)上设置有多个平行于所述基座(3)表面的安装面(100),多个所述安装面(100)互相不共面,所述导电板的安装面(100)与所述基座(3)表面相互匹配,所述安装面(100)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导线端子(2)的连接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板(1)呈台阶型,所述导电板(1)的台阶面构成所述安装面(10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板(1)包括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所述上安装板和所述下安装板不共面,所述上安装板和所述下安装板平行于所述基座(3)表面且与所述基座(3)表面匹配。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板(1)包括第一导电板(10)和第二导电板(2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电板(10)包括第一上安装板(11)和第一下安装板(13),所述第二导电板(20)包括第二上安装板(21)和第二下安装板(23);
所述第一上安装板(11)、第一下安装板(13)、第二上安装板(21)和第二下安装板(23)均平行于所述基座(3)表面;
所述第一上安装板(11)、第一下安装板(13)、第二上安装板(21)和第二下安装板(23)上均设有连接通孔;
所述第一上安装板(11)的上表面与第二上安装板(21)的下表面抵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上安装板(11)与第一下安装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建华卓森庆贾鸿本刘涛丁冰许真鑫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