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极及其锂离子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64132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及包含该负极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更具体地涉及含孔隙率和孔径不同的活性物质层的负极及包含该负极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第一活性物质层为靠近集流体的层,第二活性物质层为远离集流体的层,该第一活性物质层采用高孔隙率高孔径类椭圆形多孔颗粒作为活性物质,极大增加了第一活性物质层的吸液储液能力,可保证负极尤其是第一活性物质层在循环过程中持续膨胀仍能保持较高的电解液含量,防止因电解液不足导致的离子传导断桥而降低循环性能,同时可保证电芯能量密度不降低的情况下,极大程度地提升电芯的循环性能和循环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极及其锂离子二次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及包含该负极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更具体地,涉及含孔隙率和孔径不同的活性物质层的负极及包含该负极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随着动力电池市场需求逐渐扩大,消费者对动力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和动力学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锂离子二次电池是动力电池家族的主要成员之一,其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的改善对电池性能提升至关重要。动力电池是通过离子在正负极活性物质之间嵌入和脱出来完成充电和放电过程,其中负极的设计将直接影响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性能。目前对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寿命改善,主要是通过降低负极的压实密度,提高负极的吸液能力,或通过加入更高含量的电解液,来保证循环过程电极中的电解液含量。但降低压实密度将导致负极厚度增加、能量密度降低,且负极上活性物质颗粒间距离增加可能导致接触变差影响电子传导;加入更高含量的电解液则会增加电芯内压,导致膨胀问题,影响电芯安全性能,也增加了电芯的生产物料成本。如何通过合理设计一种负极,从而得到兼顾循环寿命、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是目前行业内普遍面临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极,包括:/n集流体;/n靠近集流体的第一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包含第一活性物质;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之上的第二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包含第二活性物质,/n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和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均为具有通孔和/或半通孔的类椭圆形颗粒,且所述第一活性物质的通孔和/或半通孔的平均孔径大于所述第二活性物质的通孔和/或半通孔的平均孔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极,包括:
集流体;
靠近集流体的第一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包含第一活性物质;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之上的第二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包含第二活性物质,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和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均为具有通孔和/或半通孔的类椭圆形颗粒,且所述第一活性物质的通孔和/或半通孔的平均孔径大于所述第二活性物质的通孔和/或半通孔的平均孔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物质粒径D50为8-18μm,优选为10-16μm;和/或
所述第二活性物质粒径D50为5-15μm,优选为6-12μ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平均孔径为70-140nm,优选为80-120nm;和/或
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平均孔径为10-30nm,优选为15-25n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物质短径长度与长径长度比值为0.5-1,优选为0.6-0.9;
所述第二活性物质短径长度与长径长度比值为0.3-1,优选为0.4-0.8。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物质比表面积为15-30g/m2,优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明奎王天生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