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掺硅负极极片及包括该负极极片的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2689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掺硅负极极片及包括所述负极极片的锂离子电池。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双层涂布设备,在负极集流体两侧分别涂覆两层硅材料掺混量不同的负极浆料,所述两层硅材料的涂覆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硅材料在负极材料中的比例进而达到提高能量密度的目的,同时电芯循环性能不劣于单层同比例掺硅负极。另一方面,两层浆料分别使用OI值(OI=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掺硅负极极片及包括该负极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掺硅负极极片及包括所述负极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性能要求的逐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快速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同时不损失循环性能,一直是锂电工作者们努力的目标。在现有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双层涂布结构中,有一种底层采用掺硅负极、顶层采用纯石墨负极的设计,该结构制得的锂离子电池具备能量密度高且循环性能好的优点。但相比于单层涂布掺硅负极的常规极片,该设计中的结构因顶层采用纯石墨材料降低了负极的克容量。不仅如此,若想继续提高底层掺硅的比例,则会导致该负极极片循环性能急剧恶化,从而影响整个电池的循环性能。因此,提出一种既具有更高负极克容量,又不会进一步损失循环性能的掺硅负极片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电芯的能量密度,使用高克容量的硅材料与石墨掺混作为负极主材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但由于硅材料的固有性质,随着其掺混量的提高,电芯循环性能急剧恶化,循环过程的膨胀率迅速增大,这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极极片,所述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和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设置在负极集流体表面,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表面;/n其中,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一负极活性物质,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包括第一石墨和第一硅材料;/n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二负极活性物质,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包括第二石墨和第二硅材料;/n所述第一硅材料在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质量占比大于所述第二硅材料在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质量占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极极片,所述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和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设置在负极集流体表面,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表面;
其中,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一负极活性物质,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包括第一石墨和第一硅材料;
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二负极活性物质,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包括第二石墨和第二硅材料;
所述第一硅材料在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质量占比大于所述第二硅材料在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质量占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极片,其中,所述第一硅材料在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质量占比为3-9wt%,所述第二硅材料在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质量占比为1-3wt%,且所述第一硅材料在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质量占比大于所述第二硅材料在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质量占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极极片,其中,所述第一硅材料和所述第二硅材料的质量之和占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和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总质量的1-9wt%。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负极极片,其中,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比为1:9-9:1。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负极极片,其中,所述第一负极活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博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