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极片、制备方法及包含其的锂离子电池技术

技术编号:2527502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负极片、制备方法及包含其的锂离子电池。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负极集流体包括单面涂覆区域和双面涂覆区域;所述双面涂覆区域中,负极集流体两侧表面分别设置第二涂覆层,且所述第二涂覆层包括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和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设置在负极集流体表面,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设置在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表面。包含所述负极片的锂离子电池具有如下效果:(1)可以有效改善常规卷绕结构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单面涂覆区域的析锂问题,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降低锂离子电池的循环膨胀。(2)提高负极压实,增加电芯的能量密度。(3)提高负极动力学性能,提高电池的快充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极片、制备方法及包含其的锂离子电池
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负极片、制备方法及包含其的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便携式电子设备(手机、电脑等)的应用日益广泛。锂离子电池因其具有较长的循环寿命和较高的功率密度被广泛的应用在便携式移动电子设备终端,但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变快,人们对其续航能力和充电速度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看来快充锂离子电池成为消费类锂离子电池主要发展的趋势。快充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问题,锂离子电池在大倍率快速充电条件下长循环时非常容易造成锂离子电池负极析锂,尤其是负极单面涂覆区域更为严重,由此带来锂离子电池循环跳水,膨胀,鼓气等问题,大大降低了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善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负极片、制备方法及包含其的锂离子电池。所述负极片主要用于解决大倍率快速充电制度下长循环过程中卷绕结构的电芯负极单面涂覆区域析锂问题。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现有的卷绕结构的电芯负极单面涂覆区域析锂的根本原因是单面涂覆区域靠近极耳,导致电流密度大,电势较低,负极动力学性能不足,在充电制度不变的前提下解决负极单面涂覆区域析锂的关键在于提高负极的动力学和/或降低正极的动力学。然而整个负极动力学性能的提升必然会导致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降低,而本专利技术通过提供一种具有特定结构的负极片,所述负极片是通过调整卷绕式锂离子电池负极单面涂覆区域活性物质的动力学性能及整个负极表面活性物质的动力学性能,实现在不降低电池能量密度的条件下提高锂离子电池负极单面涂覆区域的动力学性能,降低负极单面涂覆区域及整个负极表面的极化,有效改善锂离子电池常规卷绕结构负极单面涂覆区域析锂问题,在不降低能量密度的前提下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改善循环膨胀,同时提高电池的快充性能。所述负极片可以在不降低能量密度的情况下解决大倍率充电制度下长循环过程中卷绕结构的电芯负极单面涂覆区域析锂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卷绕式负极片,具体的为锂离子电池用卷绕式负极片,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负极集流体包括单面涂覆区域和双面涂覆区域;所述单面涂覆区域中,负极集流体一侧表面设置第一涂覆层,所述第一涂覆层包括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所述双面涂覆区域中,负极集流体两侧表面分别设置第二涂覆层,且所述第二涂覆层包括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和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设置在负极集流体表面,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设置在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表面;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一负极活性物质,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二负极活性物质,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的接受锂离子速度大于第二负极活性物质的接受锂离子速度。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动力学性能优于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动力学性能。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单面涂覆区域是指在集流体的两侧中的一侧表面涂覆负极活性物质层。所述的双面涂覆区域是指在集流体的两侧表面涂覆负极活性物质层。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动力学性能是指锂离子的脱嵌速度,脱嵌速度越快,动力学性能越好。影响锂离子的脱嵌速度的因素主要包括:(1)活性物质可支持的充电电流大小,可支持的充电电流越大,动力学性能越好;(2)单位时间内接受的锂离子的量、即接受锂离子速度,接受锂离子速度越快,动力学性能越好。示例性地,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的锂离子的脱嵌速度大于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锂离子的脱嵌速度。示例性地,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可支持的充电电流大于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可支持的充电电流。示例性地,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接受锂离子速度大于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接受锂离子速度。根据本专利技术,形成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的第一负极活性物质的粒径分布为:3μm<D10<4μm,5μm<D50<8μm,10μm<D90<13μm;形成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第二负极活性物质的粒径分布为:5μm<D10<8μm,11μm<D50<14μm,20μm<D90<25μm。根据本专利技术,形成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的第一负极活性物质的粒径小于形成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第二负极活性物质的粒径。锂离子在负极活性物质内的扩散路径越短,动力学性能越好,因此这样选择可以保证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动力学性能优于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动力学性能。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负极集流体包括依次设置的极耳区域、单面涂覆区域和双面涂覆区域;所述极耳区域中,负极集流体两侧不设置涂覆层。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极耳区域、单面涂覆区域和双面涂覆区域依次相连设置,即所述极耳区域、单面涂覆区域和双面涂覆区域中没有空白区域。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一涂覆层的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与所述第二涂覆层的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相连。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一涂覆层和所述第二涂覆层的厚度相同。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双面涂覆区域中,负极集流体两侧的第二涂覆层的厚度相同。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集流体的长度和宽度没有特别的定义,根据需要的电芯的不同选取不同长度、不同宽度的集流体。示例性地,针对386283型号的电池,所述集流体的长度为500-1000mm,例如为885±2mm,所述集流体的宽度为400-900mm,例如为773±2mm。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极耳区域的长度、所述单面涂覆区域的长度、所述双面涂覆区域的长度均没有特别的定义,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设置,例如所述双面涂覆区域的长度大于所述单面涂覆区域的长度,所述双面涂覆区域的长度大于所述极耳区域的长度。还例如,针对386283型号的电池,所述单面涂覆区域的长度为113±2mm。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极耳区域设置负极极耳,故在该区域内无需设置涂覆层。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极耳区域中设置的负极极耳与单面涂覆区域的距离也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为10-100mm;还例如,针对386283型号的电池,所述极耳区域中设置的负极极耳与单面涂覆区域的距离为35.5±0.5mm。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双面涂覆区域中,负极集流体两侧的第二涂覆层的厚度相同。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二涂覆层中,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为5-30μm,例如为5μm、10μm、15μm、20μm、25μm或30μm;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为90-115μm,例如为90μm、95μm、100μm、105μm、110μm或115μm;且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和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之和为95-120μm。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单面涂覆区域中,第一涂覆层的厚度,即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厚度为小于等于120μm,例如为95μm、100μm、105μm、110μm或115μm。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负极集流体还任选地包括空白区域,所述空白区域设置在与单面涂覆区域相连的双面涂覆区域的另一侧,所述空白区域例如是在负极片的生产过程中为了避免剪裁到负极集流体表面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卷绕式负极片,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负极集流体包括单面涂覆区域和双面涂覆区域;/n所述单面涂覆区域中,负极集流体一侧表面设置第一涂覆层,所述第一涂覆层包括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n所述双面涂覆区域中,负极集流体两侧表面分别设置第二涂覆层,且所述第二涂覆层包括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和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设置在负极集流体表面,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设置在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表面;/n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一负极活性物质,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二负极活性物质,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的接受锂离子速度大于第二负极活性物质的接受锂离子速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卷绕式负极片,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负极集流体包括单面涂覆区域和双面涂覆区域;
所述单面涂覆区域中,负极集流体一侧表面设置第一涂覆层,所述第一涂覆层包括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
所述双面涂覆区域中,负极集流体两侧表面分别设置第二涂覆层,且所述第二涂覆层包括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和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设置在负极集流体表面,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设置在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表面;
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一负极活性物质,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第二负极活性物质,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的接受锂离子速度大于第二负极活性物质的接受锂离子速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片,其中,形成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的第一负极活性物质的粒径分布为:3μm<D10<4μm,5μm<D50<8μm,10μm<D90<13μm;形成所述第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第二负极活性物质的粒径分布为:5μm<D10<8μm,11μm<D50<14μm,20μm<D90<25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极片,其中,所述第一涂覆层的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与所述第二涂覆层的第一负极活性物质层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负极片,其中,所述第一涂覆层和所述第二涂覆层的厚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负极片,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保海彭冲贺伟施超李俊义徐延铭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