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材校直去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3562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5 2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材校直去皮装置,包括机架,驱动装置以及依次设于机架上端的定向进料机构,Y轴径向校直机构,X轴径向校直机构和扒皮机构;Y轴径向校直机构包括Y轴径向主动辊以及Y轴径向从动辊,Y轴径向主动辊与驱动装置传动连接;X轴径向校直机构包括X轴径向主动辊以及X轴径向从动辊,X轴径向主动辊与驱动装置传动连接;扒皮机构包括去皮刀以及绞丝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升线材前置校直以减少对模具的磨损,从而实现线材质量的提升,通过去皮刀的线材具有平滑表面、良好的直线度、优良的椭圆度,对去皮刀的损伤最小,也使去皮刀对线材的损伤最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材校直去皮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械制造
,尤其涉及线材扒皮
,具体的涉及一种线材校直去皮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工艺中,线材扒皮工序是采用导向套筒7固定线材8,经去皮刀51进行扒皮作业。如图1所示,在线材进行扒皮时,线材产生跳动,阻碍线材的正常进料,而且一般的套筒采用普通钢管,长时间作业后会对边缘造成磨损,从而划伤线材表面,去皮刀因为线材摆动或有折弯的情况也极易受损,受损后的模具对线材表面造成不可修复的损伤,需要经常更换模具来保证扒皮精度。因此,提供一种更有效的装置降低线材对设备、模具的磨损以及设备、模具对线材的损伤的新型三轴径向校直扒皮装置是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装置降低线材对设备、模具的磨损以及设备、模具对线材的损伤的新型三轴径向校直扒皮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材校直去皮装置,包括机架,驱动装置以及依次设于所述机架上端的定向进料机构,Y轴径向校直机构,X轴径向校直机构和扒皮机构;所述定向进料机构,Y轴径向校直机构,X轴径向校直机构以及扒皮机构设于同一轴线上,所述驱动装置设于所述机架的下端;所述Y轴径向校直机构包括Y轴径向主动辊以及Y轴径向从动辊,所述Y轴径向主动辊与所述驱动装置传动连接;所述X轴径向校直机构包括X轴径向主动辊以及X轴径向从动辊,所述X轴径向主动辊与所述驱动装置传动连接;所述Y轴径向主动辊与所述Y轴径向从动辊相对设置,所述X轴径向主动辊与所述X轴径向从动辊相对设置;所述扒皮机构包括去皮刀以及绞丝盘。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升线材前置校直以减少对模具的磨损,从而实现线材质量的提升。具体的线材先经过定向进料机构,定向进料机构的孔径略大于去皮刀的孔径,其主要作用是导向。线材顺序通过两道径向校直辊,即Y轴径向校直机构和X轴径向校直机构,每道径向校直辊均采用多辊校直,大大提升了线材校直的速率,而且两道不同方向的校直辊能有效的保证线材的圆度。通过去皮刀的线材具有平滑表面、良好的直线度、优良的椭圆度,对去皮刀的损伤最小,也使去皮刀对线材的损伤最小。进一步的,所述定向进料机构包括四个固定在所述机架上的输入辊,四个所述输入辊依次垂直设置,在同一平面内形成一类圆形通孔。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以及减速变向器;所述驱动电机以及减速变向器均固定在所述机架的下端;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减速变向器的动力输入端连接,所述减速变向器动力输出端分别于所述Y轴径向主动辊以及X轴径向主动辊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能够采用单一的驱动装置驱动,减少驱动设备,实现Y轴径向校直机构,X轴径向校直机构同步启动,保证设备运行顺畅。进一步的,还包括弹簧杆,所述弹簧杆一端设有转轴并转动于所述输入辊的两端,所述弹簧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能够适用于多种型号的线材,方便线材的穿入,保证线材能够准确的定向传输至Y轴径向校直机构,X轴径向校直机构中。本技术采用如上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1、提升丝材表面质量;2、提升丝材扒皮速率;3、降低设备及模具损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中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新型三轴径向校直扒皮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新型三轴径向校直扒皮装置中定向进料机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机架;2为定向进料机构;21为输入辊;22为弹簧杆;3为Y轴径向校直机构;31为Y轴径向主动辊;32为Y轴径向从动辊;4为X轴径向校直机构;41为X轴径向主动辊;42为X轴径向从动辊;5为扒皮机构;51为去皮刀;52为绞丝盘;6为驱动装置;61为驱动电机;62为减速变向器;7为导向套筒;8为线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材校直去皮装置,包括机架1,驱动装置6以及依次设于机架1上端的定向进料机构2,Y轴径向校直机构3,X轴径向校直机构4和扒皮机构5;定向进料机构2,Y轴径向校直机构3,X轴径向校直机构4以及扒皮机构5设于同一轴线上,驱动装置6设于机架1的下端;Y轴径向校直机构3包括Y轴径向主动辊31以及Y轴径向从动辊32,Y轴径向主动辊31与驱动装置6传动连接;X轴径向校直机构4包括X轴径向主动辊41以及X轴径向从动辊41,X轴径向主动辊41与驱动装置6传动连接;Y轴径向主动辊31与Y轴径向从动辊32相对设置,X轴径向主动辊41与X轴径向从动辊42相对设置;扒皮机构5包括去皮刀51以及绞丝盘5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升线材前置校直以减少对模具的磨损,从而实现线材质量的提升。具体的线材先经过定向进料机构2,定向进料机构2的孔径略大于去皮刀的孔径,其主要作用是导向。线材顺序通过两道径向校直辊,即Y轴径向校直机构3和X轴径向校直机构4,具体的本实施例中Y轴径向校直机构3采用6辊校直,X轴径向校直机构4采用7辊校直,大大提升了线材校直的速率,而且两道不同方向的校直辊能有效的保证线材的圆度。通过去皮刀的线材具有平滑表面、良好的直线度、优良的椭圆度,对去皮刀的损伤最小,也使去皮刀对线材的损伤最小。本实施例中,定向进料机构2包括四个固定在机架1上的输入辊21,四个输入辊21依次垂直设置,在同一平面内形成一类圆形通孔。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6包括驱动电机61以及减速变向器62;驱动电机61以及减速变向器62均固定在机架1的下端;驱动电机61的动力输出端与减速变向器62的动力输入端连接,减速变向器62动力输出端分别于Y轴径向主动辊31以及X轴径向主动辊41连接。本实施例能够采用单一的驱动装置6驱动,减少驱动设备,实现Y轴径向校直机构3,X轴径向校直机构4同步启动,保证设备运行顺畅。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弹簧杆22,弹簧杆22一端设有转轴并转动于输入辊21的两端,弹簧杆22的另一端与机架1固定连接。本实施例能够适用于多种型号的线材,方便线材的穿入,保证线材能够准确的定向传输至Y轴径向校直机构3,X轴径向校直机构4中。本技术采用如上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1、提升丝材表面质量;2、提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材校直去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驱动装置(6)以及依次设于所述机架(1)上端的定向进料机构(2),Y轴径向校直机构(3),X轴径向校直机构(4)和扒皮机构(5);/n所述定向进料机构(2),Y轴径向校直机构(3),X轴径向校直机构(4)以及扒皮机构(5)设于同一轴线上,所述驱动装置(6)设于所述机架(1)的下端;/n所述Y轴径向校直机构(3)包括Y轴径向主动辊(31)以及Y轴径向从动辊(32),所述Y轴径向主动辊(31)与所述驱动装置(6)传动连接;/n所述X轴径向校直机构(4)包括X轴径向主动辊(41)以及X轴径向从动辊(42),所述X轴径向主动辊(41)与所述驱动装置(6)传动连接;/n所述Y轴径向主动辊(31)与所述Y轴径向从动辊(32)相对设置,所述X轴径向主动辊(41)与所述X轴径向从动辊(42)相对设置;/n所述扒皮机构(5)包括去皮刀(51)以及绞丝盘(5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材校直去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驱动装置(6)以及依次设于所述机架(1)上端的定向进料机构(2),Y轴径向校直机构(3),X轴径向校直机构(4)和扒皮机构(5);
所述定向进料机构(2),Y轴径向校直机构(3),X轴径向校直机构(4)以及扒皮机构(5)设于同一轴线上,所述驱动装置(6)设于所述机架(1)的下端;
所述Y轴径向校直机构(3)包括Y轴径向主动辊(31)以及Y轴径向从动辊(32),所述Y轴径向主动辊(31)与所述驱动装置(6)传动连接;
所述X轴径向校直机构(4)包括X轴径向主动辊(41)以及X轴径向从动辊(42),所述X轴径向主动辊(41)与所述驱动装置(6)传动连接;
所述Y轴径向主动辊(31)与所述Y轴径向从动辊(32)相对设置,所述X轴径向主动辊(41)与所述X轴径向从动辊(42)相对设置;
所述扒皮机构(5)包括去皮刀(51)以及绞丝盘(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哲
申请(专利权)人: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